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 (第1期)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 (第1期)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1期)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专题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选择题1.(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③许多人以此作为跻身官场的途径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2.(2013届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答案】D【解析】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权战胜相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5.(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答案】D7.(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答案】D【解析】选项A是对夏朝建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评价;选项B是对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的评价;选项C是对新中国建立后发展工业,建设工业化国家的评价;而材料中“封建转帝制”是指从分封制到君主专制的转变,分封制之下是贵族政治,而秦朝设立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

故D项符合。

8.(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10.(2013届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

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

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这不能说明元朝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元代行省制度的相关内容。

从材料“因事设官”可知A项正确;从材料“无不领之”可以看出C项正确;从材料“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可知D项正确。

11.(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凡五人。

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

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13.(2013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三入学考试)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15.(2013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秦灭六国后,奏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皇帝制度。

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君、王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并为“皇帝”,来突出个人功业,答案选C项。

16.(2013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18.(2013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考查西汉刺史制度的作用。

解题关键信息是刺史监察地方的内容有“豪强大族‘田宅逾制’”,直接作用是抑制土地兼并;“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样做使得豪族失去了兼并土地的可能性,从而维护大一统局面。

材料显示的是对豪强的控制,直接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汉武帝采取的这一措施突出的作用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而非经济20.(2013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变化。

西周分封制时期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1.(2013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23.(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据考古发现,在殷墟王陵区的祭祀场中,发现大批被砍去头颅的人骨架——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人性”,这说明了①商代的统治具有残酷性的特点②商代政治具有神权和王权相结合的特点③商代统治具有迷信色彩的特点④商代政治已初具宗法制的特点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D26.(2013届河北省灵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元史百官制》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这充分说明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B.地方机构长官为蒙古人和汉人,掌握实权C.反映了当时民族团结和融合D.元代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答案】D29.(2013届河北省灵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D.“公天下”转向“家天下”【答案】D【解析】材料中“封建转帝制”是指从分封制到专制主义的转变。

本题为否定选择,选项D32.(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关于明朝的内阁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由明成祖设立,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B.入阁官员最初是从身份低微的士人破格选用的人才C.由于担心威胁皇权,明朝皇帝曾以司礼监加以牵制D.它的设立,说明专制时代晚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答案】B【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考查明代内阁的设立。

内阁成员一般是皇帝的亲信,其身份地34.(2013届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如图,2011年5月4日,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认为:“西周的‘列土封建’是采用宗族殖民方式建立的家天下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是“授权”与“尽忠”关系,此制度指A.分封制B.郡县制C.王位世袭制D.禅让制36.(2013届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如图,2011年中国邮政4月5日发行的《清明节》特种邮票一套3枚,分别为“祭祖”“踏青”和“插柳”,它采用了工笔重彩的表现方式,背景为蓝天、白云,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

其中“祭祖”与中国古代的某种政治制度相联系,这种政治制度最大的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世袭制C.任免制D.强调孝廉38.(2013届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 中央集权制度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答案】A【解析】从材料“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可以看出是“中央集权制度”。

39.(2013届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