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石灰改良土路拌法施工试验段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编制的新建工程**车站地基处理路基施工图(**客专施ZQ2标(路)-F037~F039)。
(2)现场调查报告;近年来铁路、高速公路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国内外相关高速铁路的施工工艺及科研成果。
(3)**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认定的ZT25-GZ/SC-2006《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和ZT25-GZ/CX-2006《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4)**局集团有限公司为完成本标段工程拟投入的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
(5)采用的施工规范:《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J283-2004),《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二、工程概况1、本施工段为**客运专线**车站线下工程,施工起点为DK119+395,终点为DK123+029,全长3.63公里,主要为路基土石方工程;其中路堤填筑石灰改良土61万m3,基底换填三七灰土20万m3,填普通土15万m3,桥涵两侧过渡段及基床表层填级配碎石8万m3,路堑挖方41.5万m3,路堤填筑高度为2.6m~8.7m;其地质情况为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客运专线路基工程工后15mm沉降设计要求;采用沉管CFG桩与水泥土挤密桩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方法加固地基后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2、根据**公司8月份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加快全线改良土路基填筑、确保**客专的总体工期目标,**公司决定改良土的填筑可采用现场路拌法施工。
结合我施工段现场施工进度情况及改良土填筑数量(87万m3),为加快改良土填筑进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决定采用取土场集中厂拌和现场路拌两种改良土拌和施工法进行改良土填筑。
3、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拟选择DK119+400~DK119+500、DK120+600~DK120+700两段作为路拌法施工试验段,通过试验段施工获取最佳试验数据、取得施工工艺的有效技术参数,以更好的指导下一步路拌法施工的路基填筑。
三、施工准备1、施工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体系路基施工由项目经理部统筹管理,施工技术部、计划统计部、安全质量部、试验室、物资设备部、综合部统一协调工作,现场设立临时办公室,成立施工调度保障组,下设2个路基施工作业组。
详见《施工组织机构框图》及《人员配备情况一览表》。
施工组织机构图(略)主要人员配备情况一览表(略)2、取土场、石灰的选定及试验本施工段填方大于挖方,需要外借土方约60万m3,为减少占用耕地,本施工段取土场选在距施工现场5Km处既有王山取土场。
石灰选用Ⅲ级以上新鲜块灰,使用前4~7天浇水充分消解并过筛,颗粒直径应小于5mm,不含未熟化生石灰块。
通过试验取得填料的液塑限、颗粒分析、混合料击实的相关数据;对石灰进行有效钙、氧化镁的检验。
3、临时道路本施工段内的施工便道已贯穿整个标段并与王山村道路连接,路宽6米,并设有足够的会车平台,可以满足施工需要,临时道路设专人维修养护,设置路标及防护措施,另外派专人负责指挥。
保证车辆和施工机械的正常行驶。
采取随时洒水等抑尘措施,减少运输时在道路上及施工作业中产生的灰尘。
4、水源现场打设水井2眼,深度约90m,供施工和生活使用。
配备3台洒水车可以满足施工的用水要求。
5、机械准备详见表《机械设备准备情况一览表》。
机械设备准备情况一览表6、施工照明现场已安装3台500KW变压器,全施工段供电网线及照明已接通保证施工照明。
7、测量放样导线和水准点复测完毕,资料已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复,恢复中桩、加桩,并测绘横断面图,现场放出路基边坡脚线、排水沟、护坡道,并将施工中所有标桩做固定性保护。
8、沉降观测装置埋设沉降板在路基土方(填料)铺筑2层后开始埋设,设专人管理。
9、技术交底施工开始前,由项目部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技术、质量、安全等各个方面,交底详细、具体。
使每个施工员了解施工规范标准,建立技术及岗位责任制。
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开始土质改良填筑施工。
用水准仪和标杆控制填铺厚度和高程。
四、施工方案路拌石灰改良土施工分三阶段、四区段、九流程施工。
场地平整,测量放样打网格挂线,将素土填筑至路基,人工洒布石灰,路拌机将石灰与素土充分拌和均匀,平地机精平后,压路机碾压密实,洒水养护,现场试验检测。
检测签证路面养护路基修整掺灰拌和平整碾压摊铺整平素土填筑测量放样平整场地填土区段拌和区段压实区段检测养护区段整修验收阶段施工阶段准备阶段改良土路基填筑路拌法施工工艺流程图1、测量放样技术人员放出路基中桩及填筑边桩,为保证边坡压实度,路基两侧填筑边桩加宽50cm 。
2、素土填筑采用挖掘机及装载机装车,用自卸车将素土运至施工现场,填筑过程中加强下层路基面的洒水湿润,避免因下层表面干燥而导致上下层不能良好结合,出现夹层。
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卸料的密度。
根据运输车辆的运输能力以及所选定的松铺厚度,来确定方格网的大小,目前自卸车的载重能力为15t ,每层的松铺厚度暂定为30cm 、35cm 两个值,改良土的最大干密度以1.76g/cm 3计算,压实厚度以25cm 、30cm 计算,经计算得出松铺厚度为30cm 时,方格网大小为5×7m ,松铺厚度为35cm 时,方格网大小为5×6 m 。
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在方格网内用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倒土密度,以此控制每层的摊铺厚度,同时埋桩挂线,标示松铺厚度。
如果运输车辆的运输能力发生变化或运输车的型号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方格网大小。
3、摊铺整平先用推土机初平,当卸料开始后推土机就可以工作了,推土机司机要参照标杆顶面摊铺土料,摊铺过程中,注意标高控制杆的保护。
在推土机摊铺平整的同时,对路基边缘部分进行预压,保证压路机进行压实时压到路基边缘不致滑坡。
为保证路基面排水畅通,雨天时路基面不积水,路基面按4%横向人字形路拱摊铺整平。
施工时采用边卸料边摊铺的施工方法。
初平后由人工对填料进行检查,对杂物及填料颗粒直径≥10mm 的石块进行清除,对于初平后路基局部欠土的部位需人工填平。
初平后应使路基表面基本平整、平顺。
初平后由试验人员测出素土的含水量,当含水量满足施工要求时,用压路机快速静压一遍,然后由测量人员跟班作业,根据设计标高在路基表面放桩作为标高控制点,然后用平地机进行二次找平即精平,严格按控制点标高精平,对于表面不平及标高不够的地区,用平地机或人工进行填补,预压后再用平地机进行精平。
精平后面层平整、厚度均匀,以保证压路机的碾压效果。
4、掺灰拌合(1)、土层方量计算素土填筑至路基经摊铺整平后,由试验人员采用环刀法按每100m2一个点测出该土层的平均干密度ρ,测量人员测出土层的摊铺面积S及厚度h,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土的总重量:G1=S×h×ρ(2)、参灰量计算石灰消解过筛后,根据设计要求外石灰掺量5%的标准及土的总重量计算出土层每平方米的石灰掺量:G2=G1×5%根据土层每平方米的石灰掺量,在路基面上用石灰划好整齐的标准面积方格网,严格按每平方米的石灰掺量在每个方格网内用人工将石灰撒布均匀。
(3)、拌合布灰完成后立即用路拌机进行拌合,暂按纵、横向各拌合1遍考虑(具体遍数由试验确定),为保证上下层连接及土层之间没有素土夹层,故拌合时要拌入到下一层约1cm深;拌合搭接不得小于30cm。
在拌合过程中及时检查含水量,含水量应略大于最佳含水量,目测混合料颜色是否均匀一致,拌好后及时进行灰剂量检测,使灰剂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其检测频率按照验收标准要求,沿线路纵向取样3个点,否则必须进行二次布灰重新拌合。
5、平整碾压石灰改良土拌好后,先用压路机快速静压一遍,然后再用平地机精平,对局部凹坑欠土不平整处及时人工补土;路基面精平后用重型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密度,碾压完成后表面应无明显的碾压轮痕迹。
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两作业区段之间的衔接处纵向搭接拌和长度不小于 2.0m。
碾压遵循“先静压、后振动、先轻后重、先快后慢、先两边后中间”原则,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大于4km/h,碾压采用“两动两静”,之后开始检测,如检测结果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再采用“一动一静”重复施工、检测。
每施工一个单元,要求记录压实厚度,碾压遍数,试验结果并进行比较。
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结束施工。
机械碾压时应有专人进行指挥,非施工人员禁止进入施工现场。
碾压完成后再由质检工程师、试验室、监理工程师进行一次质量检查。
6、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同日施工的两个工作段的衔接处,应采用搭接形式。
前一段拌合整形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应与前一段留下来未压的部分一起拌合碾压。
拌合机械及其它机械不宜在已碾压完成的路基面上调头,如须调头尽可能在未碾压工作面上进行。
7、路基面养护路基碾压、检测完毕视天气情况进行洒水养护,使路基保持一定湿度,不应过湿或忽干忽湿,养护期间除洒水车外禁止其他车辆通行,尤其禁止重型车辆通行。
但当下层石灰土碾压完成后立即铺筑上一层时可不需专门养护。
8、质量控制及检验1)、质量控制⑴、改良土施工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主要为五个方面:①原材料(土、石灰);②配合比(根据不同的土质需掺入的石灰);③改良土含水量控制;④均匀性(避免改良土中出现素土现象);⑤压实度。
⑵、对需改良的土料种类应进行核实,填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
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对石灰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⑶、改良土填筑前按初选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改良土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压实质量能达到设计要求。
改良土外掺料的种类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10mm的土块、未消解石灰颗粒和素土层,对于粒径超过10mm 的土块以及超过5mm的石灰颗粒应指派专人专门负责清除。
改良土应色泽均匀,无灰条、灰团。
改良剂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的-0.5%~+1.0%。
⑷、改良土的收缩裂缝会引起排水面破坏,易引起水侵入路基。
要严格控制压实含水率,确保压实度,注意养生,以控制改良土本身的收缩裂缝。
最佳含水量控制方案是如土的天然含水量距最佳含水量差距不大时,在路拌设备拌和时用洒水车均匀地洒在改良土中拌和均匀;如土的天然含水量距最佳含水量差距较大时考虑在取土场分块灌水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