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荷兰的花(教学设计)

荷兰的花(教学设计)

8、荷兰的花关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炙热、秀姿天成、心驰神往”的意思,积累描写郁金香形状与颜色的好词佳句。

2、继续学习通过提问来理解句意的方法;通过变换句式的练习,体会使用反问句可以使句子所表达的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真挚。

3、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课题的理解,从中感受荷兰人对土地的挚爱、对花的执着以及花在荷兰人生活的重要性。

4、能仿照课文第3节或第4节的写法介绍一种中国的花。

【教学重点和难点】1、继续学习通过提问来理解句意的方法,并运用方法理解——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2、学习课文抓典型事物描写方法,并仿照课文介绍一种“中国的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炙热、秀姿天成、心驰神往等;2、查找资料,了解荷兰、郁金香等资料;3、收集“中国的花”相关资料,积累描写花的词语八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荷兰具标志性代表图片——郁金香、风车、木屐等,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国家?通过课前的预习及收集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荷兰。

1、学习课文第一节,自由轻声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荷兰,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沿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

海风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

于是,荷兰人在大海边,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

就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

交流并板书:沧海——桑田就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

1顷=100亩,千顷=10万亩,荷兰人向大海要土地,可见:媒体出示: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著的感情。

3、交流补充关于荷兰的资料,荷兰人从大海里掏出了这千顷土地,因此对于这片土地有着一份深沉爱。

在这片新垦的土地上,荷兰人中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补全课题:8、荷兰的花齐读[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己的语言大胆的表达出来,促进他们大胆说,认真听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在课外阅读、收集、筛选信息的兴趣。

然后选择与学生交流最相关的内容简单的学习,为重点段落的学习留足时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正因如此,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种满了鲜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的课文中。

有一种花被誉为荷兰的国花,你们知道是哪种花吗?(郁金香)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几方面介绍郁金香的?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姿态、种类荷兰人对它的痴迷由来与栽培[说明: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初读课文不仅让孩子在合作中读正确课文,与此同时,让学生们整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以简单的讲述理清课文的主线,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

]三、细读课文,互动交流。

1、荷兰人为何如此喜爱郁金香?读读第三节,找找答案。

生交流,媒体出示: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上面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

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镶有浅红花边的白花,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

2、指名朗读,交流:形状、颜色随后媒体出示郁金香的图片同学们这就是秀姿天成的郁金香,请大家再看着图来读一读郁金香的秀姿天成。

3、师生配合朗读,师引语:句中运用了比喻和想象将郁金香的形状、颜色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看文中将郁金香的外形比作(典雅的高脚酒杯),有一种叫“斯巴达克”的郁金香像(烈焰般织热鲜红),有一种叫夜皇后的郁金香像(黑夜般神秘幽深)被誉为中国女性的郁金香(镶有浅红花边的白花),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同时也看出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痴迷。

[说明:此节的教学还是以“读”代讲,通过同桌合作读,教师的引读、学生合作读感悟、加深郁金香在孩子们脑海中的印象,充分领略它的美艳,进而理解“秀姿天成”的意思,水到渠成。

]4、其实在鲜花王国中还有许多娇艳美丽、值得夸耀的花。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花的姿态、种类;出示花文字介绍,了解各类花的讯息;请大家模仿这一节的写法也来写一写其他的花,写出它的形状和颜色。

学生写段,交流,评点与指导要素:表达方式、语言组织等.5、沉浸在花的海洋中,心情是舒畅的、愉悦的,荷兰人陶醉在这花的海洋中,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引读第4节,了解两个具体事例,这事例的选取是为了说明?6、那么多的花为何荷兰人独独喜欢郁金香呢?你们知道它的由来吗?媒体出示: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

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

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它那小而可怜似的模样了。

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请男生读好.这段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对郁金香的热爱)哪些词可以看出?(小心翼翼、轻轻抚弄)7、引导质疑,对这段话,你还有什么疑惑?预设:为何形容这花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引导解疑:联系上文内容,对于这郁金香姿态的介绍,完成填空郁金香艳丽夺目,_____________________;郁金香秀姿天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后指导朗读。

8、了解郁金香的由来,引读,体会荷兰人对花的热爱。

9、爱花的荷兰人,用神奇的手,创造着美,媒体出示:荷兰鲜花图片及句子:荷兰城市到处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谁能将这句话用另一种形式表达。

10、处处是美,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呢?读读7、8、9小节,说说你的理解。

师:多美的一座城市啊!不同的地方,甚至每个角落他们都会用鲜花装饰,你们说荷兰人的生活能不美吗?媒体出示:荷兰人用鲜花装饰了生活,让生活显示出令人心弛神往的美.(理解“心驰神往”,体会荷兰人对花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11、学到这,能说说荷兰人与荷兰花的关系吗?交流要点:是荷兰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土地,进而培育了这美丽的鲜花,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说明:本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对郁金香姿态、种类、由来等方面的学习、朗读、交流与讨论,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体味着作者对于荷兰人与荷兰花的赞美。

]四、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怎样理解“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这句话?请你写出自己的看法。

3、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抓典型事物描写的方法,以《中国的花》为题,完善课堂练笔,学以致用,以提高写作能力。

关于说课一、教材分析本文的作者是想借“荷兰人爱花”来表达他们对土地的执着与热爱。

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荷兰人迷恋国花——郁金香,他们的生活也离不开鲜花,鲜花已经成了这个国度中的“一员”。

课文第1、2节描写了荷兰人对土地充满感情的原因以及他们对鲜花的热爱。

随后,课文第3、4、5节则从三方面重点介绍了荷兰人的最爱——郁金香。

第3节描述了郁金香的形状与颜色。

第4节通过两个生动的例子说明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痴迷。

第5节则介绍了郁金香的由来以及荷兰人对它的栽培。

最后,作者通过“总——分——总”的结构、生动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一个信息——荷兰人的生活是离不开鲜花的。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通过四年半的语文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

相对语文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人物精神等。

而相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一点问题。

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该年段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强化练习。

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一: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炙热、秀姿天成、心驰神往”的意思,积累描写郁金香形状与颜色的好词佳句,选择一小节背诵。

本课篇幅适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状物的文章。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已经能够借助字典解决难读的生字,但是对于类似的散文类的文章学生往往比较忽略朗读的正确性,还有部分学生遇到比较长的从句还是会产生读破句或回读的现象,所以在预习课文时就要求学生能够把朗读的正确性摆在首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朗读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朗读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朗读的互动。

并借助音像资料来创设朗读的情境,使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目标二:继续学习通过提问来理解句意的方法;通过变换句式的练习,体会使用反问句可以使句子所表达的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真挚。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发挥学生主体性,通过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学生能否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对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探求的主观意向,投入热情去主动求知、创新有着极大的影响。

五年级的学生初步有了质疑问难的能力,但是由于受知识经验的制约,有时提出的问题往往抓不住要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予指导。

这节课就是引导学生能针对作者引用的一位作家对郁金香的赞叹提出问题。

目标三: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课题的理解,从中感受荷兰人对土地的挚爱、对花的执着以及花在荷兰人生活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交流信息,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其中道理,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荷兰人勤劳的品质、对土地的热爱,感受荷兰花之艳丽,与此同时在课文学习结束前,引导学生质疑,并以一说话训练为突破(郁金香艳丽夺目______________;郁金香秀姿天成,______________。

)来理解课文的难点。

目标四:能仿照课文第3节或第4节的写法介绍一种中国的花。

在语文课堂阅读中,注重读写结合,做到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相得益彰。

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联系到写,把写作方法教给学生;在指导学生写的时候又联系到读,学生提高读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写的能力,提高写的能力的同时,即提高读的能力,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