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情况。

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经济影响。

对外,国际收支失衡造成汇率、资源配置、福利提高困难;对内,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困难,即对外失衡影响到国内经济均衡发展,因此需要进行调整。

一、产生国际收支失衡主要原因:(一)结构性失衡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变化而使一国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国际收支失衡情况。

(三)收入性失衡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

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

(四)货币性失衡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国际收支不平衡。

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变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

反之,就会出现顺差。

(五)政策性失衡一国推出重要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国际收支不平衡。

(六)贸易竞争性失衡由于一国商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所引起失衡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对一国经济影响:(一)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对国内经济影响1.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

储备流失意味着该国金融实力甚至整个国力下降,损害该国在国际上声誉。

3.使该国获取外汇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生产资料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一国国内财政以及人民充分就业。

4.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

(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1.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使总需求迅速大于总供给,冲击经济正常增长。

2.持续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有大量外汇供应,这就增加了外汇对本国货币需求,导致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提高了以外币表示出口产品价格,降低了以本币表示进口产品价格。

导致在竞争激烈国际市场上,其国内商品和劳务市场将会被占领。

4.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际贸易摩擦。

5.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意味着国内资源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国际收支失衡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动调节,二是人为调节。

(一)自动调节指国际收支在失衡后一定时期内可自动恢复均衡1.金本位制度下自动调节机制其基本思想是:各国只要遵循游戏规则,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黄金自由输出入和物价涨跌而自动取得平衡。

所谓游戏规则:(一)规定货币含金量并以铸币平价决定汇率;(二)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四)自由商品市场,不以任何政策加以干预,物价上个具有完全弹性,各国之间处于完全竞争、充分就业状态。

2.纸币流通制度下自动调节机制(1)固定汇率下自动调节机制(2)浮动汇率下自动调节机制(二)人为调节二、国际收支顺差:利益:1、经常项目顺差刺激经济增长。

一是经常项目顺差刺激国内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源于净出口增加,是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迅速增加结果,净出口增加使得国内总需求扩张,国内总需求扩张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

二是净出口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规模。

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是净出口增加结果。

净出口增加具有外贸乘数效应,在外贸乘数作用下,经济增长规模数倍于净出口额,大于经常项目顺差额。

3.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总量平衡不仅与储蓄投资有关,还与外贸有关。

当财政有赤字时,在储蓄完全转化为投资情况下,需要通过增加进口弥补财政赤字,以保持经济总量供求平衡,那样,容易出现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并存双赤字现象。

当财政有赤字时,在储蓄没有完全转化为投资情况下,需要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即增加净出口)来弥补财政赤字,以保证经济总量供求平衡。

我国现实是储蓄没有完全转化为投资,从1998年以来,连年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财政赤字逐年递增,因而国际收支顺差增加,特别是净出口增加部分地弥补了财政赤字。

以国际收支顺差弥补财政赤字,不但有利于国民经济总量平衡,而且避免了双赤字现象。

弊端:1.国际收支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使得国内外汇市场上外币供给大于外币需求,必然产生外币贬值预期和人民币升值预期。

因此,国际收支顺差产生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收支顺差越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越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又加大了外资流入和国际收支顺差扩大,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居民储蓄相结合,导致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国际收支顺差引起大量外汇储备高达4000多亿美元,同时,国内居民储蓄高达11万亿人民币,两者相加约有14多万亿人民币。

这14多万亿人民币没有形成有效投资,是经济社会中闲置资金,与这些闲置资金相对应是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闲置,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因而,我国出现了经济增长和失业增加并存现象。

4.国际收支顺差异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

出口和引进外资都是有代价:一是出口使国内资源被国外利用,而且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出口数量和结构随国际市场需求而变化;二是外资不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都是有代价。

间接融资,如外国贷款到期要用外汇来还,需要国内有更多出口产品换取外汇。

直接融资,如跨国公司在我国直接投资设立生产和销售企业,那更是直接地利用我国各种资源,不但其利润要汇回母公司所在地,而且,其产品占领了我国市场。

三是国内经济受制于国际市场,一旦出口受挫,本国经济萧条,外国资本会乘虚而入,控制我国市场和关乎经济命脉产业,经济发展受制于外国资本,导致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增加,挤压了民族企业出口产品市场。

国际收支顺差增大,特别是资本项目顺差太多,实际上是外国资本直接在国内投资增加。

资本项目顺差增多,外国资本在我国出口市场上份额随之增加,外资企业出口中占主导地位。

2003年,在出口产品中,外资企业产品超过50%。

因此,国际收支顺差缩减了民族企业在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空间,客观上阻碍了民族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影响了民族经济发展。

再次,外资企业在出口中占主导地位,政府出口结构调整政策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不仅使得国内出口结构难以调整,而且进一步影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对我国影响:国际收支顺差既影响国内经济也影响对外经济,因而,需要调整经济政策,协调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发展,化国际收支顺差之弊为利。

经常项目适当顺差,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目前,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如果出现国际贸易赤字,不能通过多印人民币来弥补国际贸易赤字。

因此,在国际收支有逆差、外汇储备又不足时,中国会缺乏足够外汇购买进口产品和支付到期外国债务,影响国家信誉和经济发展。

因此,经常项目有顺差,有利于我国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稳定,增强国际支付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资本项目逐渐达到平衡,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适当降低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

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完善结售汇制度2.保持经常项目适度顺差,必须调整进出口结构,加大经常项目开放力度,完善结售汇制度。

调整进出口结构,主要是在重视出口同时,要考虑适当增加进口。

增加进口要注意优化进口结构。

政府要鼓励企业引进适用技术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大石油和矿产等战略物资进口;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和旅游及消费增长带动进口。

大量顺差给经常项目加大开放力度提供了良好基础。

放松经常项目中对企业和个人外汇管理,增加售汇数量,不仅能更好满足企业和个人用汇、促进对外经济贸易,而且有利于调节外汇储备。

同时,由于资本项目还没有放开,为了防止资本项目从经常项目下汇出,政府还需要规范对经常项目管理,主要是真实性审核。

完善结售汇制度,推广意愿结售汇,增加开设外汇账户企业,让更多企业从强制结汇转为意愿结汇,这样,企业在进出口过程中,减少外汇买卖,可以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完善汇率机制规范进出口贸易4.加强与WTO规则相关微观经济规制及其政策体系建设,规范进出口贸易。

运用WTO规则趋利避害,需要围绕出口与内需并重经济发展战略,实现民族产品、民族工业现代化。

利用WTO要坚持讲民族经济政治、讲维护国内产业利益政策、讲应对策略三原则。

同时,做到三要:一要合法,按WTO规则办事;二是要合理,科学地有针对性地使用规则;三要有效,要注重按照规矩办事实际效果。

扩张性货币政策三、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瓶颈问题之一。

国际收支逆差也被称为国际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国在国际收支上支出大于收入。

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本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从而使得外汇汇率上涨,本币汇率下跌。

如果该国政府采取措施干预,即抛售外币,买进本币,政府手中必须要有足够外汇储备,而这又会进一步导致本币贬值。

政府干预将直接引起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而货币供应量减少又将引起国内利率水平上升导致经济下滑,失业增加。

经济影响:(1)国内影响: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本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从而使得外汇汇率上涨,本币汇率下跌。

从引起国际收支逆差原因来看,如果国际收支逆差是由经常项目逆差所引起,那么必然导致与出口有关部门就业机会减少,导致经济下滑。

如果国际收支逆差是由和资产项目逆差所引起,那么意味着大量资本外流,国内资金供应紧张,推动利率水平上升,导致失业增加,经济下滑。

(2)不良后果由大量贸易收支顺差引起国际收支顺差,必然要受到贸易伙伴报复,引起贸易摩擦。

同时经济资源是有限,本国资源大量外流必然导致本国经济增长乏力。

由资本项目引起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本国在本期引进了大量外资,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和管理,有可能导致本国在将来出现外债偿付危机。

比较起来,国际收支逆差所产生后果更为险恶和紧迫,调节难度也较大。

产生原因:从实际情况看,非产油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逆差产生原因可分为内外因;外因包括世界石油价格上涨,贸易条件恶化以及实际利率上升。

内因包括部分由国内信贷超发行支持财政赤字,一方面直接增加了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在不同时采取贬值措施情况下,会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引起货币升值。

弥补政策:采用资助政策有一定局限性:(1)不适于长期逆差解决。

首先,它要求在并未改变逆差产生环境情况下,持续干预汇率。

这样在外汇储备有限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资助政策就不一定可行,有可能导致丧失外忙支付能力。

其次,国际借款要考虑在高利率下还本付息能力问题。

第三,在实际执行中,很难准确判断逆差存在期限长短。

如果按暂时性逆差进行资助,而逆差长期存在,则会出现耗尽储备外汇或难以偿还外债局面。

(3)政策执行效果受政策信任影响。

通常在国内、国外利息率比率固定时,资本不发生流动。

但是当外债增加时,投机活动有可能加剧,导致对本币信心下降,甚至本币外逃所以,资助政策成功取决于人们对市场和中央银行政策预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