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浅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专业班级国际金融 1133 班学生姓名兰天鹏学号1802113344指导教师王丽颖职称副教授二○一五年四月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 4 月8 日摘要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两个账户上始终呈现“双顺差”的状态,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从二十一世纪起,我国的“双顺差”状态更为明显,且“双顺差”的差额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在长时期的内外作用下产生的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的状态很难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在短期内被消除,并且,这种状态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长期持续严重不平衡的状态,已经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对国内市场的通货膨胀和现如今人民币对外升值也产生了雨大的内在压力,不但削弱了我国政府为调节经济所采取的货币政策,也给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带来了众多摩擦。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现阶段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严重性,采取积极对策,消除不良影响。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经常项目账户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AbstractSince the 1990s,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on current account,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s are always two "twin surplus" in the state, the data show that since 2005, China's "double surplus" situation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and its scale is still growing trend. Our country for 16 years, "double surplus" pattern, in the history of the global economy is very rare.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long-term,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double surplus" pattern is difficult to disappear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obviously, the term "double surplus" state of our economy more harm than good.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of long-term sustained serious state of imbalance, has led to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flation on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is now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foreign rain also produced internal pressure, not only weaken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regulate the economy adopted monetary policy, but also to China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has brought numerous fric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eriousness of the present stage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to take positive measures to eliminate adverse effects.Keywords:Balance of payments Double surplus Current account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目录一、我国国际收支现状 (1)(一)经常项目账户结构与差额分析 (2)(二)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结构与差额分析 (3)二、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3)(一)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 (3)(二)“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 (4)(三)廉价的生产资料 (4)(四)“敞口”引进外资 (5)(五)国内消费需求严重不足 (5)三、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对策 (6)(一)把握国际形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6)(二)采取“进出平衡”政策 (6)(三)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7)(四)废除“敞口”引进外资政策 (7)(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刺激内需 (8)参考文献 (9)一、我国国际收支现状贸易全球化的不断进行带来的是世界各个经济贸易体之间的联系越加紧密,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体之一。
我国有记录的国际收支数据是从1982年开始统计的,然后就是在刚开始统计的两年内,我国经常账户就出现顺差,而资本账户则是先顺差再逆差。
1985年至1993年出现经常账户逆顺差交替、资本账户顺差,1994年至2009年中国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20年呈现双顺差的格局,截止到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的情况中,经常项目账户为顺差,而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则罕见的转变为逆差①。
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以国际通用计价货币美元计算,2014年的国际贸易收支经常性项目的顺差高达2133亿美元,即货物贸易的顺差加上服务性贸易的逆差加上收益性逆差再加上经常性转移,4719—1981—298—302=213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的项目出现了逆差状态,差额仅为960亿美元,直接投资导致的国外资本净流入高达1985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差额搞到1178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188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及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1亿美元。
表1:2001-2013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亿美元年份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净误差与遗漏差额2001 174 348 —473 —49 2002 354 323 —755 78 2003 459 527 —1170 184 2004 687 1107 —2064 270 2005 1341 1010 —2526 155 **** **** 526 —2848 —6 2007 3540 951 —4607 116 2008 4124 463 —4795 209 2009 2611 1808 —3984 —4352010 3054 2260 —4717 —5972011 2017 2211 —3878 —3502012 1931 —168 —966 —7982013 1828 3262 —4314 —7762014 2138 —960 1181 —11(一)经常项目账户结构与差额分析通过对我国2001年到201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两个账户中具体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自2001年起,经常项目账户差额与货物贸易项目差额呈现同意变动趋势。
2001年至2008年两个差额都是初年上涨的,2009年是一个变化的转折点,较2008年数值有所下降。
服务项目差额特别是保险、运输、专有权利使用等行业在经常项目的顺差额中始终处于逆差状态,而其余项目则一直保持顺差状态,其中货物类的项目差额常年居高不下,年均在五分之四以上。
在货物类下辖明细项目当中,自2007年以来,一般性的贸易差额逐年降低,自2005年到2008年三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对外加工贸易差额却逐年增加,直至2009年才有所降低,加工贸易所造成的顺差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之一②。
上述分析可以很清晰地得出一个结论:一直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处于加剧恶化的趋势,在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与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对外性服务贸易长期保持顺差的状况不同的是我国的对外性服务贸易一直持续逆差。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一直以来经济发展的问题就是经济结构升级缓慢,服务业对外竞争力不足。
我国的服务业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24.6%上升到最高值2001年的40.5%,但从2002年以后,服务业产值比重一直在40%左右徘徊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直到2013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1%,这是我国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尽管我国服务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高达60%的状况差距很大。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结构与差额分析我国的国际收支项目中的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包括资本和金融两个主要项目,资本项目包括资本的转移投资,金融项目包括直接进行投资、证券方式投资和其他方式投资。
通过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详细科目的分析,可以发现,2005年以来,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始终保持顺差状态。
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直接进行投资、证券方式投资和其他方式投资是金融项目之下又细分的三个具体项目。
直接进行投资在金融中一直为顺差且差额较大,是金融项目顺差额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项目为逆差。
2005年我国证券投资项目由顺转逆,主要表现为境内金融机对境外证券投资的大幅增长。
2007年流入中国的直接投资净额由2006年的569.35亿美元突然放大到1214.18亿美元,增幅高达113%,这暗含着其中有可能有相当比例的“热钱”涌入。
而到2014年,全年尤其是第四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双双录得历史最大规模逆差,这即显示过去半年多强势美元导致的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不容小觑,亦与中国主动对外输出资本的长期战略选项有关③。
证券投资除了个别年份,在一直以来在为顺差状态,但其在金融项目中的比重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