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讲座详稿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讲座详稿


二、如何搞好2010年高考的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一般安排在3月初到5月上旬(大约50天), 是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与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深化 学生数学思想素质、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高考成 绩飞跃的重要时期.
二、如何搞好2010年高考的二轮复习
※紧抓一个“理念”
二轮复习是在完成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说一轮复
习是“小眼网,密密捞”,那么二轮复习的理念应该是“大眼网,
捞大鱼” 即高考能多得分的地方我们就要多讲,多练.
1.重点知识专题复习: 对于重点问题要敢于花时间,非重点问
题要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狠抓知识过关.
二、如何搞好2010年高考的二轮复习
我们前面提到了六大主干知识所占分值大约为130-140分, 所以二轮复习必须对六大主干知识进行专题复习,下面我对六 部分知识从高考考查特点、复习策略、高考预测三大方面与大 家进行交流 函数与导数
排列组合概 率统计

一、对07年、08年、09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
六大主干知识总分值大约在130-140分之间,各部分 知识三年分值变化不大,还有一部分知识三年考察的题型
都没发生变化,例如三角函数解答题三年文理考查的都是
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立体几何三年文理考查的都是 比较特殊的四棱锥. 启示:教学中必须加大这六大知识模块的专题讲解,并 且要针对高考考查的方向去训练.千万别盲目的训练,浪费
二、如何搞好2010年高考的二轮复习
考题示例:
二、如何搞好2010年高考的二轮复习
二、如何搞好2010年高考的二轮复习
分析:
二、如何搞好2010年高考的二轮复习
二、如何搞好2010年高考的二轮复习
二、如何搞好2010年高考的二轮复习
分析:
y
22 e
0
3
x
二、如何搞好2010年高考的二轮复习
以下几点:
(1)熟练理解和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这是应用函数思想 解题的基础. (2)密切注意三个“二次”的相关问题,三个“二次”即一元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这是中学数学的 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密切的联系.一定要把握好三个“ 二次”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如何搞好2010年高考的二轮复习
解读考纲,分析特点,把握趋势,科学备考
2010高考数学 二轮复习思考
解读考纲,分析特点,把握趋势,科学备考
在高考命题日趋科学、公平、规范,考生竞争 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积极地研究高考、把 握其规律,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备考 科学、愉快、高效! 谈三个问题
1.对09年、10年、11年高考数学试题的分析 2.如何进行2012年高考的二轮复习
考查特点:纵观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函数与导数在选择、填空、 解答三种题型中每年都有考查.主要考点: ①考查纯粹的函数知识(即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 调性、周期性、反函数); ②考查函数图像变换与识别及几种特殊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 数、指对函数、抽象函数、分段函等);
二、如何搞好2010年高考的二轮复习
③考查函数与方程、数列、不等式等的综合; ④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求导公式和求导法则; ⑤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最)值、单调区间、证明函数的增减
性等;
⑥导数与其他知识的交汇.
二、如何搞好2010年高考的二轮复习
复习提示: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要注
意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复习时应注意
一、对07年、08年、09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
3.难度适度调整 近三年平均分和难度系数 2007年 平均 难度系 分 数 理科 96.50 文科 82.00 0.63 0.56 2008年 平均 难度系 分 数 74.72 67.20 0.47 0.41 2009年 平均 难度系 分 数 83.48 68.04 0.56 0.45
一、对07年、08年、09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
像这样的题目还有很多例如 07年理科第6,12,15,17,18,20,21,22题 文科第10,11,12,16,20,21,22题 08年理科第2、9、11、14、15、17、19、21、22题. 文科第4、10、14、15、21、22题; 09年理科第4,6,11,12,15,16,17,18,19,20,21,22题 文科第5,8,9,12,14,16,17,18,19,21,22题
启示: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打好基础,加强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与熟练性.
一、对07年、08年、09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
(2) 重点突出
2007年
知识 点 理科 题 量 函数与导数 数列 三角函数 立体几何 解析几何 4 2 3 3 4 3 19 分 值 27 17 20 22 27 22 135 文科 题 量 5 2 3 3 4 3 20 分 值 32 17 20 22 27 22 140 题 量 5 2 3 3 5 2 20
一.对09年、10年、11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
三年试题基础题目所占比重都比较大,试卷中部分选择 题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有许多是课本题的变形和创新,如 2007年理科1,3,4,7,10,13,14,15、19等,文科 1,2,3,4, 5,6,7,13,14,19等;2008年理科1,3,5,8,13等,文 科 1,3,4,5,6,7,8,9,13 等;2009年理科1,3,5,8, 13等,文科1,2,3,4,7,10,13,17等. 这些题考生们第 一眼看去就感到比较熟悉,对考生适应高考,稳定考生情绪, 调整考生答卷士气,发挥考试潜能都有很大好处.据统计,像 这样“有原型”的题目几乎占试题总量的三分之一.下面我们 具体看几道题目
以接受一些思维能力要求更高但更简便的方法.不过需要注意 的是,能用多种方法求解的问题在高考中并不是主流.例如前 些年特别“流行”的特殊值法,在近三年的试题卷中都很难
有用武之地.现在高考的趋势是避免出现能“取巧”来“偷分”
的问
一、对07年、08年、09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
题.(不过这很难免,解法多样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也是数学命 题的基础.例如07年第10题就可以“取巧”得到结果).
2008年
理科 分 值 37 17 20 22 27 17 140 文科 题 量 5 2 3 3 4 3 20 分 值 32 17 20 22 27 22 140 题 量 3 2 3 4 3 3 18
2009年
理科 分 值 22 17 20 27 22 22 130 文科 题 量 2 2 4 4 4 3 19 分 值 22 15 27 27 27 22 140
三角函数
考查特点:三年考题基本上是两小一大,小题大都以考查基本公式、
基本性质为主.如:图像及图像变换、七条性质及简单的三角变换;
解答题主要以三角形为载体,综合考察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和有关
公式的恒等变换以及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中的有关问 题.此类题目涉及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考查能力比较全面, 是高考三题考察的热点题型.
启示: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训练单个知识点,还要注意训练
多知识点综合的题目,加强知识交汇,但要注意题目的难度不能
过大,要符合考纲要求.
一、对07年、08年、09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
(2)一题多解 三年高考题出现少数题目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来解决.这类题用常规方法解决起来比较繁琐,而用另一种方 法去做非常简便,但是却不能非常容易地想到.例如07年理科 11,08年理科10 ,09年理16 启示:因此学生在掌握好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之后,可
二、如何搞好2010年高考的二轮复习
复习提示: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图象与性质、特殊角的三角 函数等基本知识应烂熟于心. 要加强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训练, 注重解三角形等三角综合应用.
高考预测:2010年高考估计仍然会有2至3到小题主要考查化简
求值或图像变换、解三角形、恒等变换,很有可能和其他知识 综合考查;解答题依然可能以正、余弦定理为知识框架,以三 角形为依托进行考查;但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可能性更 大,另外也有可能结合实际问题考查正、余弦定理.
3.浅谈三轮复习
一.对09年、10年、11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发现三个特 点:注重基础,重点突出;加强综合,开拓创新;难 度不断调整的特点
1、注重基础,重点突出 (1) 注重基础
2009年 高 考 试 卷 1-10,13-15, 17-20 1-11,13-16, 17-21 2010年 1-8,13-14,1720 1-10,13-14, 17-19 2011年 1-5,7-9, 13-15,17-20 1-10,13-16, 17-21
(3)在解决函数综合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处理好各种关系, 把握问题的主线,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逐步化归为基本问题 来解决,尤其是注意等价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的 综合运用. 高考预测:2010年高考关于函数、导数的命题,估计仍然是难 易结合,既有基础题也有综合题,基础题以考查函数的基础知 识及函数性质及图象,导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为主,知识载体 可能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对数函数;综合题以考查导数 的应用为主,知识载体文科主要以三次函数为主,理科可能是 以非三次函数(指对函数、分式函数)为主.
数列
考查特点: 近三年考题基本上都是一小,一大,小题主要考察特殊数列
的定义、性质、公式的推理及计算.解答题主要考查两个特殊数
列之间的基本运算和推理证明、裂项相消和错位相减两种求和方
法,另外试题常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交汇,适时配以
数学归纳法,充分地体现出数列考查的深度和效度.
二、如何搞好2010年高考的二轮复习
复习提示:除了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等数列基本知识以外,
还应掌握一些特别的方法,如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