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教育学真题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互相渗透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义务教育的意义。
答: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2.义务教育既体现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3、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是什么?答:1.根据儿童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2.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3.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哪些?答: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者角色;6.研究者角色。
5、我国小学课程的设计应循序哪些基本原则?答: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标;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6、简述我国小学的德育目标。
答: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010年教育学真题7. 简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8. 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9.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育专业素养?(1)敬业;(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0. 简述在德育实践中运用说服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11. 怎样才能形成与培养一个健全的班集体?(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011年教育学真题12. 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答: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③人们的教育理想。
13. 简述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③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④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4. 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
答: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③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④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5. 简述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规律。
答:①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②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③德育过程是一个多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④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16. 简述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①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②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③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2012年教育学真题17.我国当前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什么?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索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8.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②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③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心。
④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
⑤建立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19.与传统课程相比,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有哪些方面的转变?①把德育目标与时代要求联系起来;②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环境意识教育;③把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④既强调健康体魄,又强调健康心理。
20.贯彻正面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基本要求是:①毫不动摇的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世界观的正面教育。
②坚持教学中的民主精神,循循善诱,积极疏导。
21.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①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②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③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013年教育学真题22.简述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23.学生应履行哪些义务?答: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4.简述教学过程的特点。
答: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4.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5.教学应如何贯彻直观性原则?答: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6.简述德育中运用陶冶法的基本要求。
答: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27.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答: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 检查知识(包括技能与各种认识能力)。
28.近代教育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冶教。
29.如何做到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答:1.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2.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3.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30.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着重开展的工作有:)答:1.普及小学教育。
2.学制改革试验。
3.教学改革试验。
31.《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有哪几个方面?答:1.发展基础教育。
2.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2.小学德育的内容。
答: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33.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求学生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4.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答: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5.简述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答: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3.学习兴趣与习惯。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
36.学生的人身权包括哪些?答:1.身心健康权。
2.人身自由权。
3.人格尊严权。
4.隐私权。
5名誉权和荣誉权。
37.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的职责有哪些?答: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2.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3.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共同做好校舍维护和防护工作。
4.对侵害学生各项人身权的行为应积极予以劝阻、制止或向公安机关报告。
38.如何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答:1.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39.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答: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40.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2.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3.心胸开阔,兼容并包。
41.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答: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保证科学性前提下,教材要注意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的要求和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42.简述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答: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
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43.简述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答: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4.班级授课的优点及缺陷。
答: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缺陷:1.不利于因材施教。
2.容易造成理论脱离实际。
45.简述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6.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7.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答: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48.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问题要明确,能引起思维兴奋。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49.讨论法的基本要求:答: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3.做好讨论小结。
50.简述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
答: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