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财政学第一章 导论、财政学对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财政学第一章 导论、财政学对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 相同点:政府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的融资活动,属市场行为。
②财政学与财务管理学。
•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的钱怎么来,怎么用,财务管理学是研究企业的 钱怎么来,怎么用;
• 政府财政的理财目标是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理财的目 标是谋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 为什么要学习财政学
• 1.有助于系统、完整地掌握经济学知识。
•2 9
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
生老病死,从 摇篮到坟墓, 都同政府和财 政息息相关 。
•3 0
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
行政、国防、治安、 义务教育、基础科研、 公共卫生和公共设 施 ……
•3 1
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
俄罗斯革命
伊拉克战争
金融海啸 汶川地震
中国改革开放
大危机(大萧条)
911引致的反恐战争 “非典” “猪流感”
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
三个特征
1 阶级性和公共性 2 强制性和无直接偿还性 3 收支对称性
•43
基本特征1
公
公共性
共
性
和
阶
级
性
利益集团性(阶级性)
财政具有满足社会成员 的公共需要的属性—— 公共财政
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 的分配活动,反映着参 与财政分配活动的各种 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互 动关系。
基本特征2
开放经济中的财政问题
财政学的特殊视角
财政学以经济学为基础。 财政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某个特定领域中的应用。 视角的比较: • 货币经济学:从货币与产品、价值形态与使用价值形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 • 区域经济学: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如果把国家视为区域
,区域经济学就表现为国际经济学。 • 产业部门经济学: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 财政学的特殊视角:从公与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补)
财政学与一些相关经济管理课程内容的关系
1.财政学与主要的基础经济学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① 财政学与微观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 • 两者首尾相接。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 ,说明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其最后 要讲到市场失灵,引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财政学正是从市场失灵 讲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海地地震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第一次世界大战
智利地震
欧债危机
•32
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
——2008年8月1日开通运营第一条即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
高速铁路。中国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
高速铁路网。“四纵”干线基本成型。
•33
无处不在的财政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9-1933大萧条
住
你们的父母以前住的房子
几乎没用花钱买,而是政
府提供的,现在,我们住
的几乎都是自己的,现在
住得这么贵,以至于“蜗
居”,我们在怪谁呢?政
府!为什么?政府的规费
占了房价的很大部分(土
地规费)
•2 7
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
穿
行
•2 8
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
出生的医院 、 幼儿园 、学校; 失业救济金、养 老社会保险和医 疗保险;火葬 场……
•期中考核:微视频 • •1.财政理论等说明解释型 •2.社会调研型 •3.热点现象小品 •4.财政相关自创…..
小论文(热点 解读分析)
课程概述
三、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一)财政部分 1、《财政学》(第十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Harvey S.Rosen Ted Gayer 2、[美]理查德 A 马斯格雷夫,佩吉 B 马斯格雷夫: 《财政理论与实践》(第五版)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3年。 3、近年来各期《财政研究》杂志《中国财经报》 4、微信公众号:财政部 5、中国大学MOOC(app)----财政学
财政学的方法论基础 :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
•37
导论 我国财政学的指导思想
1.坚持以马 克思主义 的基本原 理为指导
3.紧密结 合中国实 际
2.有鉴鉴别 地借鉴西方 经济学和财
政学
4.继承、 发展与 创新
•38
02 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
财政含义
英文:Public finance
“财政”一词渊源
②财政学与宏观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
宏观经济学是核心是讲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和宏观经济的均衡与增 长问题。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宏观市场失灵和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与货币政策促进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与增长。
财政学也要讲财政在经济稳定和增长中的作用和相应的财政政策问 题。两者在这一点上是重合的。
③财政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
•3、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特别是各税种综合计算
01 请谈谈你所感受到的身边的财政现象?
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
吃
粮食的价格—“谷 贱伤农”—保护价收购 余粮
•2 5
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
喝
水的价值是无穷的, 但水价是便宜的,为 什么?那么水是如何 定价?这其中,就有 政府的身影
•2 6
无处不在的财政现象
财 政 收
基
入
税收:税收制度、税收效应、税收分类 国债:国债概念、市场、国债管理 其他收入:国有资产收益等
本
理
财
购买性支出
论
政 支
框
出
架
转移性支出
社会消费性支出:行政管理、国防、科教、文卫 财政投资性支出:基础设施、农业
社会保障、财政补贴、税收支出
财
政 政 策
财政平衡 财政政策:手段、机制、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 4.紧密结合中国财政经济实际:①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②经济呈 现明显的“二元结构”;③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财 政具有发展中国家财政的某些共同特征。
• 5.了解中外财政理论与实践发展变化情况。
(二)如何有效学习?——理论联系实际 •1、关注我国财政管理、税改动态,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 •2、边学习边对照身边财政现象,加强对课程理解 •3、积极选择社区调研、微视频制作等考核,实践出真知
财政行为的主体是政府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 品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政 府职能
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同时实现其
国家职能。
维护国家政权 保卫国家安全 维持正常秩序
维持物价稳定 保证充分就业 减少经济危机 加快经济发展
• 财政关联着经济、社会、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生态、国内 与国际的协调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财政是一种经济活 动,但是它的作用不仅仅止于经济领域。
•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案例法
资源配置的两种手 段:计划与市场
经济运行的复杂系统 :私人部门、公共部 门、准公共部门
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 ?
政府应在哪些领域干预 经济?
如何筹集资源 如何使用资源 具体的政策
政府如何干预经济?
经济行为的监督管 理、效率评价
如何评价政府的经济行 为
图 财政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2.现代市场经济下的财经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 3.财政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理论课程,在财政专业知识体系中起着 衔接一般经济理论课程与财政业务课程的重要作用。
如何学习财政学
• 1.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科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 2.要有扎实的经济学功底。
• 3.借鉴西方财政学。
强
制
性 与
强制性
非
直
接
偿
非直接偿还性
还
性
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 行时凭借国家政治权力, 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对每个纳税人来说, 付出和所得不对称
基本特征3
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收支是否平衡的背后反映的关系是: 政府和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关系; 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中央与地方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
• 财政学:也要研究资源配置问,也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 生产什么——私人品/公共品;
• 怎样生产——私人部门/公共部门; • 为谁生产——私人/公众
《案例》 从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看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 有关专家认为,在经历了连续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之后,从2002年开始, 中国的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表现之一,就是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 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求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将继续存在,但影 响力开始减弱。第二,整个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第三,国内需求不足的 矛盾还没有完全根除。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公共物品的提供:非排他性与非竞 争性 混合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比如 教 育
资源的筹集:征税(向何人征税)?发 债?国有企业? 资源的使用:国家与民众的分配;中央
与地方的分配
财政投资的评价方法 政府经济行为的监督方法
基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本
财政学的概念、
理 论
财政的职能
财
政 学
• 四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更加积 极的就业政策。
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变化
• 1997-2002:积极财政政策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 济危机。
• 2003-2008:稳健的财政政策避免经济过热。 • 2008-2009:积极财政政策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危机 • 2009-2015:积极财政政策应对经济新常态 • 2015-至今:积极财政政策进行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
中国应对次贷危机的对策能否奏效?
• 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扩大内需。两年投资4万亿元,减税 5000亿元。
• 二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制定了汽车钢铁等10个重点 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 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 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科技术产业群,培育新的经 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