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统招班)(解析版)

【语文】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统招班)(解析版)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统招班)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

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行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

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

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

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

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

《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

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

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有助于公益的美德。

社群与个人、责任与权利是不同的伦理学概念,反映不同的伦理学立场,适用于不同的价值领域。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以社群和责任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毫不含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场。

(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A.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倡导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

B.中华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强调群体的价值高于个人。

C.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是最大的公,中华文化强调了它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优先性。

D.中华文化也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更强调其对于社群的责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尾两段都把中西方的价值观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中方“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的观点。

B.文章以《论语》和《礼记》中的话,证明了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个体对社群负有责任和义务。

C.文章分析了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关系,阐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社群价值要高于个人价值的原因。

D.文章写中华价值观的内容多,写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少,是由其突出中华价值观的目的决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所以西方人不强调社会共同的善,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

B.“家、国、社稷、天下”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社群”概念,而“能群、保家、报国”则体现了他们对个人的要求。

C.本文之所以对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用“基本关系”一词来确定,是因为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D.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不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则其道德修为很难增进,当然也很难履行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12 分)材料一: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数据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二: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

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

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

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

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

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创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材料三: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

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

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

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

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四: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

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

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

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

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4.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B.材料二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C.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

D.材料四侧重于网络对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的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这种消费形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

B.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内容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C.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D.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6.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结合文本,请分别给国家、商家、消费者提条建议。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来到牛村后,全村八十五户人家,家家都有人承包脱贫。

伊南高兴得差点去买挂鞭炮“噼里啪啦”一下。

他是牛村的第一书记,任命没半个月,正琢磨着怎么给牛村脱贫呢,精准扶贫来了,正想瞌睡哩给个枕头,能不乐得蹦起来?牛村属于穷乡僻壤,传统的农耕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典型的贫困村。

精准扶贫实施一段时间后,伊南发现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回事。

帮扶脱贫的人经常来牛大家,每次都送来不少衣服,顺便带点水果,还有米面油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

伊南对牛大说,这样也好,省得你买衣服穿。

牛大鼻子一哼,冷冷地说,衣服都是穿过的,谁知道有没有传染病?说不定是从火葬场捡来的呢?牛二家,帮扶他的人来过一次后,再没来过,倒是每月寄五百块钱过来。

伊南掰着指头算了算,牛二家五口人,每人每月一百块,这也达不到脱贫标准啊。

再说,这钱也没保证,不定啥时候就断了。

牛三家,帮扶他家的人可能有点关系,安排牛三家的四口人都进城打工了,牛三和他老婆到某医院做保洁,就是打扫厕所卫生,两个孩子当保安,说白了,看大门。

按说,这也不错,可是,这些工作都是临时的,一旦帮扶的人退休了或是调走了,牛三一家是不是有下岗的可能?不好说。

牛四家,帮扶的人没有一官半职,只是一个小科员。

这个小科员每星期都要来,到家后,给牛四家扫地,帮助烧火做饭、洗衣服,若不是叫牛四“大叔”,不知道的人真以为他是牛四的儿子呢。

弄到后来,牛四反倒不好意思了,对那个小科员说,小伙子,我不当贫困户了,我脱贫了中不中?还有真脱贫的。

牛九,孤寡老人。

帮扶他的人是某单位的老一,认牛九作干爹,给牛九过了个生日,牛九就收了几万元的红包。

伊南回城后,从当地的电视新闻里发现,牛村还有三户也脱贫了,一户是牛五家,从家里的摆设上足可以看出来,五十寸液晶电视、真皮沙发、多开门冰箱等新潮家具家电应有尽有;一户是牛六家,被记者采访的小伙子自称是牛六的儿子,亮了亮手腕上的名表,拿出几万元的手机,抽的烟也都是中华烟,还对着镜头乐呵:“脱贫了,脱贫了。

”一户是牛七家,从各种表格和数据上,还有主人按的指印上,看出牛七已经奔上小康了。

伊南感到疑惑,当即打电话给牛村村委会牛主任。

牛主任吭哧半天才说实话,说都是唬人的。

牛五家的家具录过像后就被拉走了,牛六压根就没娶老婆,哪来的儿子?牛七家,那些表格都是胡乱填的。

伊南说,牛七都按指印了。

牛主任说,牛七说只要不是枪毙他,按指印没啥大不了。

看着人家大热天跪在地上填表格,怪可怜的,牛七说,咱权当积德行善了。

……如此看来,猪八戒啃猪蹄,还得依靠自己才能不被饿死。

伊南回到牛村后,通过深入了解,他发现,牛村贫困的症结在于牛村的道路,就是那四座木桥,这几座桥年年都要被洪水冲垮,一旦垮掉,村民就得集资修桥。

也正是因为年年集资修桥,使得村民的日子愈加难过,愈加贫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