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h
9
h
10
h
4
(3)关于结婚的规定
①一夫一妻多妾制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礼记》 ②同姓不婚 “娶妻不娶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卜之。”-----《礼记》 ③五不娶
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疾不取;丧妇长女不 取。 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⑤婚姻程序: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关于休妻,也要制定合法文书,否则要接受处罚。
◊《汉律》将“七弃三不去”入律,内容与《大戴礼记》基本相同,但是以 礼入律,提高了法律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门第婚,要求门当户对,为了巩固政治联盟,上等门 第不得与下等门第联姻,否则以违制论罪。
◊南北朝时期还禁止与母同姓者为婚,弥补了只对男性“同姓不婚”的片面 性。
◊秦代法律并不禁止夫死妻嫁的行为。在汉代,在夫妻解除婚姻方面,妇女 也有一定的主动权。
h
7
四、唐代婚姻制度
1、订婚制度
①以“报婚书”或聘财私约作为订婚的法律程序。2、结婚的禁止条件
①禁止同行为婚和亲属为婚
②禁止良贱为婚
③禁娶逃亡妇女为妻妾
④监临官禁娶监临女
h
2
二、西周的婚姻制度
1.宗法父系家长制的确立与周公制礼
(1)宗法制度
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确立与西周。
一族之中,先祖的直接继承人(嫡长子、嫡长孙)称为“宗子”, 其余无继承权的人称为“宗人”。宗人必须共同尊重宗子。
宗子掌握以下权利:
①宗族祭祀权
②全族共有财产权
③宗子是全族内日常事务的最后裁决者。
家长制下,晚辈要服从长辈,夫妻之间,夫为贵,妻为贱,子女之 间,重男轻女,重嫡轻庶。
h
3
(2)周公制礼
周公,姬旦,武王之弟,以其为代表的奴隶主统治者,总结了夏、商以 及周初的经验和习惯,制订了同行全国的比较系统的礼制,史称“周公 制礼”。
基本原则: “亲亲” “尊尊”
要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其核心是一个 “孝”字,必须孝敬和服从以父权家长、宗主为中心的尊亲属,以维护 家庭、家族内de伦理道德秩序。
h
5
(4)关于解除婚姻的规定
①“七出” “妇有七出: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 去;多言,去;盗窃,去。” -----《大戴礼记·本命篇》
②“三不去” “有所取无所归,不去;” “尝更三年丧,不去;” “贱取贵,不去。”
h
6
三、秦汉以后的婚姻制度
◊关于结婚程序,秦律规定不需经过官府批准才予以保护。
⑤禁止恐吓违约强娶
3、鼓励寡妇再婚,禁止有妻更娶
h
8
4、离婚制度
①出妻
《唐律疏议》189条云:“七出者,依令:一无子,二淫泆,三不事舅 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
②和离
“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
“夫妻义和,义绝则离。”
③义绝
义绝,谓“殴妻之祖父母、父母及杀妻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 姊妹,若夫妻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自 相杀及妻殴詈夫之祖父母、父母,杀伤夫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 姑、姊妹及与夫之缌麻以上亲、若妻母奸及欲害夫者,虽会赦,皆为义 绝。”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h
1
一、婚姻制度简介
概念 婚姻,亦称作昏姻,婚姻是夫妻结合之礼,目的在于合二姓之好, 以敬祖宗延后代。
婿曰昏,妻曰姻。-----《礼记·经解》 昏姻之道,谓嫁娶之礼。-----《礼记·昏义》
从现代术语讲,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这种结合形成了 被社会制度所确认的夫妻关系。 从法学领域讲,婚姻就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 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