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个体差异第十一章个体差异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 )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点。
人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每个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背景都存在差异,而心理学研究主要关心的是个体在能力方面和人格方面的差异。
比起人与人之间的共性来说,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更关注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相对于它的重要性,个体差异的研究受到了实验心理学家的冷落,因为实验心理学家首先感兴趣的是发现和解释行为的一般规律。
而且由于能力和人格方面的变量往往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实验研究的自变量选择、因变量测量和无关变量的控制中独有独特的困难。
所以以往的研究大多是由关心实践和应用的心理学家们用非实验的方法进行的。
但尽管如此,个体差异的一些重要规律的得出还是得归功于实验方法的介入。
本章将会在介绍个体差异实验研究变量的基础上,分别介绍能力和人格个体差异领域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旨在解决如下问题:1.个体差异研究中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各有何任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2.个体差异研究的自变量分为哪两类?这两类自变量构成了个体差异研究的哪两个重要研究领域?这两方面的研究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个体差异研究中的因变量是什么,为何要进行严格的操作定义?4.个体差异研究的两类自变量在能力和人格研究中的具体体现为什么?5.能力研究与人格研究中因变量各有哪些,各因变量相应的具体测量手段都有哪些?第一节个体差异的研究变量个体差异的研究方法分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两个方面。
由于能力和人格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变量难以操作等特点,实证和两方面的研究并未完全结合在一起,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仍是十分紧密的。
在实证研究方面,研究者旨在通过任何可用的手段测量个体差异来进行预测,并尽力提高预测的精确度。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经常要根据一个人特定的能力和个性来做出一些关于个人的重要决策。
例如,根据个体特定的个性来选择工作,或根据能力的测量结果来进行选拨。
那么,如果对个体差异的测量能提供越高的预测力,这种决策的可靠程度也会越高。
因此实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制定和实施有预测力的心理测量,这也是心理测量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从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开创个体差异的研究开始,心理学家对个体差异的研究推动了心理测量的发展,而心理测量的发展又为个体差异的研究提供了客观而可靠的方法。
智力测验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就是该领域实证研究的一个范例。
而理论分析试图探明某种能力或人格的成分和结构,以及它如何运作。
就智力来说,对智力成分和结构以及运作方式的分析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
早在十九世纪,高尔顿就曾对智力的组成成分进行过分析。
后来,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吉尔福德(Guilford )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等理论对智力的组成要素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虽然对智力组成成分的理解始终未达成一致,但是这方面的努力从未停止。
当代的研究者在寻找智力的组成要素方面已经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例如加德纳(Gardner )的多元智力理论和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
但是,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中智力测验得到结论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因此,最好把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杰出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 )在试图理解智力发展的方式时就是这么做的。
皮亚杰(1932)首先遵循实证的原则和方法来观察儿童的认知的和社会的发展。
然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后来,这个理论又反过来为发展心理学方面的大量研究提供了指导。
虽然我们在研究某一事物的过程中往往偏重于一种方法,但是,把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结合起来将最有利于科学的进步。
因此,虽然接下来的讨论都是在实证研究的框架下展开,主要涉及个体差异的实验研究中变量问题;但是相应的理论分析也穿插其中。
一、自变量个体差异实验中的自变量是由研究者的研究内容和目的决定的,原则上影响和决定个体差异的任何变量都可以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
个体差异研究中的大多数自变量都是被试变量,对于这些变量,研究者通常只能挑选而无法操纵,因此严格来说,个体差异方面的很多实验研究都是准实验研究。
在个体差异的实验研究中,有两类自变量是很常见的。
一类是个体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具体地说就是个体差异是由遗传的因素决定的还是由后天的环境因素决定的。
另一类自变量则是年龄,这类研究关心的是个体差异如何随年龄发展而变化。
(一)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个体差异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就是关于导致个体差异产生的变量是什么。
一部分研究者支持个体差异的遗传决定论,即认为先天的基因或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差异的主要方面。
比如:赫恩斯坦和默里(Hernstein, R. J., & Murray, C., 1994)的研究——钟形曲线,便证明了智力的遗传理论。
另一部分研究者则支持环境决定论,他们认为后天的成长环境和经验才是决定个体差异的变量。
所以个体差异的环境决定论着重探讨影响机体发展的经验因素。
例如,埃里克森、克兰普和特斯奇-罗默(Ericsson, K. A., Krampe, R., & Tesch-Rommer, C., 1993)提出了许多证据证明了音乐才能是练习的数量和质量的函数,他们认为至少10年的大量练习是产生音乐才能的主要原因。
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争论是心理学的古老话题之一,而且这个争论现在仍在延续。
事实上,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都不可能单独正确地揭示事件的规律。
因为遗传变量和环境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非常复杂的交互作用。
一方面,遗传效应的发生离不开某种环境,即从来都不能单独起作用;另一方面,经验总是需要有某一基因背景的机体,因此基因和环境都不能单独起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赫布(Hebb, D.)提出应该以一种更加综合的方式来看待个体发展中的遗传和环境变量(Hebb 和Donderi ,1987)。
他建议我们应该考虑六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它们是:基因、出生前的营养环境、出生后的营养、文化学习、个体学习、身体的损伤。
实证研究证明这些因素都是造成个体差异的因素。
例如,一个患有麻疹的母亲可能会生出一个认知发展迟滞的孩子,而母亲在妊娠期摄入一定量的酒精可能会损害孩子的空间视觉推理能力(Hunt, Streissguth, Kerr & Olson,1995),这就是出生前营养造成的个体差异。
再如,生长在蒙古苦寒之地的人们与那些生长在热带地区的人就存在系统的个体差异,这可以归结于文化学习。
另外,一些疾病或意外事故也会造成人格或能力的改变,这就是身体损伤的影响。
这些交互作用的因素使对个体差异成因的分析复杂化了,单纯地选择基因或环境解释行为是徒劳无功的。
行为遗传学的研究对这种遗传和环境变量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双生子的人格自评量表评定及其他测量的结果表明人格有中等程度的遗传率(遗传率就是观测到的变异能被遗传变异解释的百分比);而养子女的研究也表明养父母与养子女人格的相关很低,共同的家庭环境对人格的家族相似性并没有多大作用。
研究一致表明,人格的家族相似性几乎完全起因于共同的遗传而不是共同的家庭环境。
环境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但它并未能被家庭成员所共享。
同一家庭中的每个儿童都有着独立的生活经历。
影响人格的多数环境因素都是非共享环境。
另外,更有趣的是,对环境的测量竟然发现了遗传的作用。
这是因为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部分起因于遗传,称为“基因型—环境相关”。
也就是说,不同基因的人倾向于选择环境中与他相适应的部分环境。
因此,环境造成的部分变异仍然被归因于遗传。
可见,造成个体差异的这两个因素是以复杂的形式交织在一起,共同起作用的。
(二)年龄个体差异实验研究中另一个常见的自变量是年龄。
在此类实验中,研究者们关心的是能力或人格变量随年龄发展变化的规律。
以年龄为自变量的实验可以采用两种基本的实验设计——横向设计、纵向设计。
横向设计是在相同的时间比较几个年龄组的同期群,它们提供的是年龄差异的数据。
所谓同期群就是同一年出生的人,横向设计的例子就是同时测量20岁、30岁、40岁的不同被试。
纵向设计是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比较相同的同期群,它提供的是年龄变化的数据,例如连续10年每年都对同一批1970年同期群被试进行测量。
另外还有一种时间延迟设计,这种设计是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比较相同年龄的被试,因此所观察到的任何变化都可以被归结为测试对象所处的不同年代。
由于时间延迟设计无法观察年龄变化,因此在个体差异研究中较少单独出现。
横向设计和纵向设计各有优缺点。
横向设计最明显的优势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数据。
但是横向设计易于混淆年龄影响和同期群影响。
例如,20岁、50岁的被试个体差异己可能是年龄差异造成的,也可能他们在其他许多重要方面存在不同:与年轻的被试相比,年长被试可能被养育的方式不同或者受的教育不同。
这种混淆被称为同辈效应,是指与不同年龄的人一起长大的人(同辈)的不同种类的效应。
纵向设计非常耗时,它会受到被试流失、时间影响和影响行为的历史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美国的研究者在911事件发生前测量人们对增加军费开支的态度,和在911之后进行这一测量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但是可能是911事件导致了这种变化,这就是历史因素带来的混淆。
但是它有被试内设计的一些优点,可以避免横向设计中固有的混淆。
连续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横向设计或纵向设计的缺点。
连续设计是简单的横向或纵向设计的综合:一个横向连续包括在不同时点上两个或多个横向设计;一个纵向连续包括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期群的同期研究。
为了结合两种设计的长处,沙尔(Schaie )还提出一种最有效设计,这种设计中既包括纵向设计又包括横向设计,主要是通过在新的横向设计中,测量新被试的同时对上次横向设计的被试进行再测。
对最有效设计的结果数据可以进行同期群连续分析、横向连续分析或时间连续分析。
同期群连续分析可以比较几个不同的同期群在随年龄变化时的表现,它可以排除年龄变化的影响,来比较同期群的影响;横向连续分析则可以排除测量时间影响,来比较同期群的影响;而时间连续分析则是排除测量时间影响而比较年龄变化的影响。
二、因变量在个体差异的研究中,涉及能力和人格的概念通常都是非常复杂的,例如,人格、智力等这些概念内涵丰富,边界模糊,因此在实验中必须给所要测量的因变量下操作定义。
当变量有了操作定义之后,就可以用依据一定操作定义编制的测验来检验操纵自变量导致的结果了。
因此,通常实验中的因变量就是被试在测验中所获得的成绩。
可见,个体差异实验的因变量测量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如何下操作定义。
由于能力和人格方面的概念往往非常复杂,因此下操作定义是一个难题——对人格或能力的定义其实也构成了个体差异研究中的各种理论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