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影响二语习得的个体差异因素

浅析影响二语习得的个体差异因素

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 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是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 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Gardner 和 Lambert(1972)研究了动机和二语习得两者间的关 系,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 语言学习,它可分为“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 两大类,它们对于成功掌握外语都有很大帮助。“融 入性动机”是指学习者出于对目的语文化本身的兴 趣而选择某种特定外语来学习的心理,“工具性动 机”指学习者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如出国,工作需 要等而去学习第二外语的心理。在我国,英语学习 以工具性动机为主。实际上,学习动机是动态的,它 可能随着不同的学习背景和不同的学习任务而发 生转变,从而不断发展变化着。另外,学习效果也会 受到动机强弱程度的影响。学习动机强的学习者, 主动参与外语学习,学习态度积极,在树立明确目
- 122 -
言输出的同时也能获取大量的语言输入。 五、语言能力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语言能力倾向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者是个人具
有的完成语言学习任务的具体能力。一般认为语言 能力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语言解码能 力,即对所学外语因素辨别记忆的能力;语法解码 能力,即辨别词(或者其他语言单位)在句子言材料的内在规则进行归纳和推论 的能力;机械学习能力,即对特定语言规则的重复 记忆能力。根据国内外多年研究结果,语言能力倾 向在二语习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有效地 衡量二语习得者的成功与否。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基 础上,具有较高语言能力倾向的人会学得更快,更 轻松,更省力。
摘 要:个体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学习动机、年龄、性格、语言能力、情感因素、认知风格等等,它对 二语习得过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从学习动机、年龄、性格、情感、语言能力五个方面分析了个体差 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旨在对二语教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二语习得;个体差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231(2011)08-0121-02
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学习效率 通常较高,效果较好;而学习动机较弱的学习者则 恰恰相反,他们多采取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学习 不够自觉,投入的精力较少,所以学习效率低,效果 差。
二、学习者的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语言学等各个 派别对于年龄对语言学习的具体影响有着不同的 见解,但有一点是被公认的,那就是年龄,或者与年 龄相关的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二语习得的过 程与效果。相比儿童而言,由于成人智力发育水平 较高、知识面较宽、社会经验较丰富,而且他们的母 语能力也占较大优势,所以在学习速度,特别是语 法学习速度方面,他们都占据更大的优势。但由于 年龄因素对语音、语调习得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只 有儿童才能达到与讲母语的人相同的语音、语调, 成人不能,所以在语音语调方面,儿童会表现出较 大的二语习得优势,因此,儿童如果能在青春期之 前在良好的外语环境中接受足够的外语熏陶,那么 就有可能掌握地道、纯正的语音。另外,由于神经、 动机和接受能力等因素,儿童更具有取得与讲母语 者相同的语言能力的潜力,但就语用习得而言,由 于儿童对自己的文化还未形成固定的模式,所以相 对成人而言,他们能够较开放、灵活地接受异国文 化。 三、学习者的性格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性格因素包括自尊心、焦虑、抑郁、冒险精神及 内外倾向等,它们会对二语习得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3卷 第8期 2011 年 8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科 学 教 育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cience & education)
Vol. 3 No.8 Aug. 2011
浅析影响二语习得的个体差异因素
简文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 121 -
使学习速度和最后的外语水平产生一定差异。在心 理学上,性格被分为“内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 两大类。通常认为,二者相比,外向型性格学习者更 有利于第二语言学习,因为性格内向者不好交际, 不主动参与语言学习活动,无法实现其主观能动 性,因而会失去很多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机会。而性 格外向的人在掌握基本的人际交流技能方面具有 优势,性格开朗,好交际,主动且善于与第二语言的 使用者接触和交往,对于语言实践机会会更加积极 地把握。据克拉申(1981)研究证明,性格类型与二语 习得者口语流利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外向型性格 性格有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一个外向型的学习者 把握更多的练习机会,并从中受益,而内向型性格 则会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消极影响。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个体差异对学习者二语习得的过程 与效果有着很大影响,当然,除了个体差异因素之 外,还有社会、环境、文化等其他各方面因素。个体 差异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 响,使个体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 现象,对个体差异的研究,可以对外语教学提供更 好的指导,提高教学效率。 — ————— ———— —————— — —— 参考文献: 〔1〕 范 玲 荣 . 影 响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的 诸 要 素 分 析 [J]. 佳 木斯大学社会学学报,2006(1). 〔2〕 周 军 平 .教 师 话 语 与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J]. 外 语 教 学 , 2006(3). 〔3〕 刘 君 栓 . 情 感 因 素 与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J]. 西 安 外 国 语学报,2006(3). 〔4〕 刘 润 清 . 外 语 学 习 者 的 个 人 因 素 [J]. 外 语 教 学 资 料通讯,1996(3):1-5. 〔5〕 戴 炜 栋 , 束 定 芳 . 试 论 影 响 外 语 习 得 的 若 干 重 要 因素[J].外国语,1994(4).
四、学习者的情感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态度、情绪 等都被称为情感。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 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 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 和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 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有很多表现形式,其中心境和 自信心与学习关系最为密切。 心境是具有弥漫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 状态,实验表明:良好的心境能够增强人的抗压能 力,使其心平气和,精神振奋。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 学习,语言学习的效果会明显增强;相反,消极的、 不良的心境则容易使学习者感到焦虑,无精打采, 语言学习效果低下。 自信心是指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 进行的一种积极评价的结果。它是一种有能力或采 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信 念。自信心强的学习者在面对错误时候、一般不会 感到难堪,即使原本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也能在不 经意间迎刃而解。他们一般勇于接受有用的语言输 入,会抓住更多的机会同目标语母语者进行接触和 交流,积极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机会,在进行大量语
第二语言指一个人除了第一语言之外,另外学 习掌握的第二种语言,经常作为辅助性语言以及通 用语。二语习得就是习得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从一出生就表现出明显的个 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这种差异的程度与 年龄的增长成正比,而且这种差异也会在二语习得 的过程中有所体现。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个体差异 对它有着很大的影响。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学 习者个体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一直被广泛关 注,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也已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 的主线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