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下册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下册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凤冈县进化镇三联完小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学科: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任课教师:____________第一单元北国之春第一课时教学课题:欣赏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2. 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重点: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教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学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

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

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最好听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反思与重建:第二课时教学课题:继续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2. 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重点:二声部学习教学难点:分句教唱后集体练习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教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谈话:师:从电视上你们看到的北京很美,北京天安门很壮观。

请你详细说说你对北京的印象。

生一一回答。

师小结: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北京很美,北京的歌更美。

下面我们继续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2、继续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播放录音听赏⑴学唱第二声部:①分句教唱后集体练习②个别能力强的学生轮流跟琴唱③分组练唱⑵找俩能力强的示范两声部合唱⑶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一声部,另一组唱二声部3、进一步进行歌表演4、师生总结结束教学。

《北京的孩子逛北京》板书设计:反思与重建:第三课时教学课题:欣赏《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2. 感受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重点:熟悉月琴、柳琴的音色、表现手法教学难点:注意旋律的行进特点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教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0××│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

6、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板书设计:《驯鹿》《冬猎》。

×××××│×××0××│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反思与重建:第四课时教学课题:《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学重点: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教学难点: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教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

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可组织学生表演唱,并作评价。

《美丽的家乡》板书设计:反思与重建: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一课时教学课题:《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教学难点:在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教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五十六朵花》这一单元从低年级一直延伸到高年级,一方面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学习音乐的角度来看,学习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的55个民族都称为少数民族,他们中有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舞蹈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从小就应当学习、了解它并热爱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锅庄》,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羌族。

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这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地,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响,歌中唱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也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羌族也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世世代代从事农业生产,但在改革开放后也兴办起自己的制革、水泥、木材、化肥厂,另外,羌族的绣花和编织也是非常有名的。

同学们请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

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唐代诗人王之焕就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著名诗句。

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到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响起羌笛的声音。

我们再来看跳锅庄的图片(出示图片)。

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地参加进去,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锅庄舞的主要动作是弓腰、甩袖,边唱边舞,我们等会儿也来学几个锅庄舞的动作,请大家也像羌族人民一样,高高兴兴地参加进来。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4)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5)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师生总结结束教学。

《吹起羌笛跳锅庄》板书设计:反思与重建:第二课时教学课题:《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目标:1.在唱、奏、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人人参与。

2.大胆投入,相互配合。

教学重点:为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伴奏教学难点:随歌声舞蹈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教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师生问好后发声练习1、复习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2、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1)由学生讨论选用四种课堂打击乐器作伴奏,声音相似的可只选其中一种,例如三角铁与碰铃、舞板与木鱼。

(2)前16小节的基本节律是“××│×××│”,后8小节的基本节律是“×××│×××│××│×××│”,最后3小节可与旋律的节奏相同。

(3)由部分学生(约15人左右)演奏,其余学生随伴奏带歌唱,再依次换部分学生演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1)根据录像或图片,随教师学会一两个锅庄舞的动作。

(最好将教室里的课桌撤掉,学生可以在原位学习舞蹈动作。

)(2)随录音做动作。

(3)边唱边跳。

(4)男女同学各站一排,随歌声起舞,男女同学动作可以不同。

(5)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随歌声欢快地跳起锅庄舞。

5、小结: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欢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但这仅仅是开始,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羌族和锅庄舞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

《吹起羌笛跳锅庄》板书设计:“×××│×××│××│×××│”反思与重建:第三课时教学课题:《瑶族舞曲》教学目标: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重点:欣赏管弦乐合奏教学难点: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教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

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称为山地民族。

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在与外人交往时,都使用汉语。

瑶族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

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

让我们来看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

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

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