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

《编花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3、在创编游戏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分析:《编花篮》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调,歌词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

曲调为齐声宫调式,较多地运用前倚音,使其显得情调轻松、风趣活泼、闲适愉快。

整个曲调依照河南方言行腔,与豫剧唱腔有明显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歌曲前五个短句每乐句为两小节,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方法构成,后两个乐句匀为三小节,节奏紧凑,一气呵成。

编花篮的曲调建立在七声音阶、调式的基础上。

第六、七句加入了表达情感的衬词、衬句,因此,扩大了乐句的长度,变为每乐句六小节,与前五乐句形成了对比。

第七乐句结束句综合运用了前面几个乐句的衬词“哪哈依呀嗨”使之具有了浓郁的河南梆子豫东调的韵味,散发着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同学们花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把我们生活的空间装扮的更加美丽,在我国的河南省有全国闻名的洛阳牡丹,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走进河南,感受那里的意蕴风情,现在就让我们瞧瞧那儿的风景吧!画面结束:师:河南人特别喜欢花,他们还有一双灵巧的手,能编出各种各样的花篮,有首歌就叫《编花篮》,让我们一起欣赏。

活动2【讲授】新歌教学1、听赏歌曲(1)听录音范唱,师生随音乐节奏轻轻点头。

师:听了《编花篮》这首歌,你的心情怎么样?生:高兴、活泼、开心、愉快、欢乐等。

(2)师:你们真会听音乐,让我们再次感受这欢快、活泼的旋律。

课件播放《编花篮》,师生边听边打节拍。

师:从歌词中你听到了什么?师小结:《编花篮》这首歌曲调欢快,活泼,描写的就是一群姑娘上山采牡丹的喜悦心情,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先来读一读歌词吧!2、读歌词师:谁来读一读?师:你的声音真好听,谁能读得更美一点!3、哼唱旋律,解决难点师:你读得真有感情,让们再来唱一唱吧!怎么坐唱歌好听(抬头、挺胸、身体坐正),请小朋友们用“噜”“啦”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哼唱。

师:觉得有什么难唱的乐句吗?师:老师知道了,你们提出的就是音乐中的装饰音,怎么唱呢?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加了装饰音的小音符和没加装饰音的有什么不同。

师范唱:加倚音的音符和不加倚音的音符的区别。

师: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更好听?师:在唱这些小音符的时候,我们要唱得圆滑一点,小音符唱得短而轻。

请小朋友把有装饰音的乐句跟着老师模唱歌谱。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lu”再完整的唱一遍,相信你们唱得一定比上次好。

4、处理歌曲的感情师:小朋友学得真快,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合唱团的小朋友唱的和我们小朋友唱的有什么不同。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生:比我们唱得更欢快、喜悦等。

前面部分唱得很跳跃,后面一部分唱得比较舒展。

师:大家说得真好,让老师也从同学们的歌声中听到喜悦,从表情上看到快乐,行吗?生:有感情的唱。

课堂延伸—小香玉、河南豫剧、乐器、河南话特点总结。

活动3【讲授】载歌载舞,巩固歌曲1、师:你们的歌声真美,刚才唱歌时,我们已经加上插花的动作,想想还有什么好的动作,我们分四个小组创编,看哪个小组创编得最棒、最有新意。

2、生分组创编课件同时播放《编花篮》歌曲。

活动4【活动】拓展延伸师:短短的时间,同学们把歌唱得这么动听,舞也跳得这么吸引人,老师心里真高兴,其实,我国关于花的民歌还有很多,现在让我们来听几首。

生分别欣赏陕北民歌《兰花花》、江苏民歌《茉莉花》、新疆歌《送你一朵玫瑰花》。

学生说听了这些歌有什么感受。

教师: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够主动地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

《小鸟,小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鸟,小鸟》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

它以小鸟为题,尽情抒发了少年儿童“爱春天、爱阳光、爱树木、爱花香”的心情和壮志凌云的崇高理想。

教学目标:1、通过教唱《小鸟,小鸟》,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展翅高飞的形象,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教学重点:能较熟练的演唱歌曲的合唱部分。

教学难点:1、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及旋律演唱。

2、演唱时注意1音到6音的六度音程的音准。

教学过程:一、导入动物和人类同顶一片蓝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大家一起用生命的色彩,共同装扮着美好的世界。

大自然中的小鸟非常的可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同学们会唱与鸟类有关的歌曲吗?引出儿歌《小燕子》。

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描述小鸟的歌曲,听后请你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播放《小鸟小鸟》二、探究新知师: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是怎样的?生:欢跃、亲切地;活泼地……师:“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在自由地飞翔,在田野,在草地,在湖边,在山岗,小鸟迎着春天歌唱……”这首欢快的歌曲描绘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树林里,鸟儿们自由飞翔、迎着朝阳歌唱的情景。

抒发了作者对小鸟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渴望自由的心情。

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内容,给歌曲分段。

让学生讨论并回答:1、请你选择符合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图式:A、AB段式B、A段式C、ABA段式2、这首歌曲的拍子是6/8拍的,6/8拍是什么意思?它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分段范唱歌曲简谱,引导学生分析旋律,比较乐句之间的旋律和节奏的异同,得出歌曲分为二段式(AB段式)。

6/8拍是一种常见的拍号,在音乐领域读着:八六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

6/8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三、学习歌曲:1、节奏学习:2、再听歌曲。

学生看歌词轻唱感受歌曲。

3、“啦啦……”先放慢速度唱,唱清楚后再连起来唱。

4、加强歌曲第二段式合唱部分的练习,先唱熟低声部,再把高声部加进去。

让学生会充分体会和感受合唱曲子的魅力。

5、全班学生熟练演唱歌曲。

师:1、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2、用什么样的表情表现歌曲?学生讨论回答。

师补充:第一段是跳跃、活泼、快乐的,第二段舒展、自由,小鸟在天空翱翔的感觉。

6、歌曲情绪处理:演唱歌曲时把有休止符和力度记号得地方,表达出它们对歌曲、抒发情感所起的作用。

四、课后小结《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在唱歌、伴奏各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的表现。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经过四年的音乐课熏陶和培养,以具备和掌握了基本的音乐技能和知识。

比如:旋律的高低、音乐的节奏特点、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他们会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表现做出简单的评价等。

教学重、难点: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羌族人民赞美幸福新生活的喜悦之情,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在听,唱,奏等情感体验中努力去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2.唱准音高,有控制地唱好结尾处的高音。

较好地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吹起羌笛跳锅庄一、欣赏导入1、师:播放《爱我中华》。

生:欣赏跟唱。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中“五十六个星座”指的是什么吗?生:五十六个民族。

师:你都知道那些民族的名字?生:藏族、汉族、蒙古族……2、师:老师还知道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它就是——羌族。

羌族是一个老的民族,3000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羌人的记载。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羌族。

活动2【讲授】吹起羌笛跳锅庄二、揭示课题1、了解羌族文化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羌族民歌。

师:歌名中提到的一种乐器是什么?生:羌笛。

师:对,是羌笛。

(师介绍羌笛)师:歌名中提到的一种舞蹈是什么?生:锅庄。

师:说得对,锅庄是羌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舞蹈。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锅庄。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锅庄舞。

师:另外,羌族人民的衣服也非常漂亮,大家想不想看一看?生:……三、学唱歌曲1、师:首先我们来听几遍歌曲。

(师放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两遍)问题: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欢快活泼的。

师:说得好,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欢快活泼的,他要求我们在演唱时要欢快活泼。

2、师弹琴生跟琴用“啦”跟唱旋律。

师:找出歌曲中一共用了几个不同的音?生:1、2、3、5、6。

师:非常正确。

(课件1、2、3、5、6是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特有的。

)3、师弹琴生哼唱旋律。

师:歌曲中那两个乐句的旋律基本相同?生:前8小节与后8小节。

师:对,其中第1、2小节与第9、10小节的音高一样,但节奏组合不同,让我们来唱一唱。

(师弹琴,生跟唱)4、完整的演唱两段歌词。

5、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四、用课堂乐器歌曲伴奏1、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为歌曲伴奏也不成问题,下面我们就用这些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2、生:读节奏,拍节奏。

3、生随琴边拍节奏边唱歌词。

4、用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小结下课师: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音乐,它以其丰富的内涵,震撼着我们的国人,震撼着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