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研究

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研究

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研究【摘要】土地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已经成为受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又以民勤县土地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已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心声。

通过对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的研究,探索土地荒漠化发生的原因,探讨土地荒漠化的解决办法,提升国民对土地荒漠化的重视,为当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做点尝试。

【关键词】民勤;土地荒漠化;成因;防治一、研究地概况民勤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干旱荒漠区,位于甘肃河西三大内陆河之一的石羊河流域的下游,其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沙漠、戈壁和盐碱滩地占据全县总面积的94%,只有沿石羊河一条绿色通道与武威绿洲相连;民勤县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植被稀少,水源匮乏,常年忍受干旱和沙尘暴的影响;石羊河可供民勤的用水量逐年下降,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5.9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不足1亿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只有11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了2640毫米;目前全县有机井12000眼,年开采地下水5.6亿立方米,而允许的地下水开采量仅为1.5亿立方米;民勤县人口达到32万,而可供居住的绿洲面积仅为878公顷。

由此可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人与环境之间矛盾突出,荒漠化问题的解决非常迫切。

二、土地荒漠化现状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类型有三种,分别是风蚀荒漠化、盐渍荒漠化和水蚀荒漠化。

风蚀荒漠化是最严重的一类,除了大面积戈壁,流动沙丘外,固定、半固定沙地普遍存在;盐渍荒漠化的土地地表有白色或灰白色盐结皮,植被以耐盐的盐爪爪、碱蓬、芦苇为主,距地表0~30厘米的土壤盐分在0.5%~1%之间,部分土壤盐分在1%以上;水蚀荒漠化所占比例最小,主要分布在干河床、河滩漫地、山前沟谷冲击洪积扇等,其地表层分布有少量的破碎砾石及其他冲积物。

在红崖山水库建成后,石羊河下游河床断水,植被覆盖率不高,仅有沙枣、怪柳、芦苇和其他禾本科植物。

三、原因分析民勤县土地荒漠化持续数十年,原因涉及很多方面,本文仅就其中几个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自然因素沙源丰富,地形奇特:民勤县处在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的交汇地带,尤其是北部的巴丹吉林沙漠,为进入民勤的风沙流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雅布赖风口,夹在两山之间,形成一个长约25千米的狭长地带,为巴丹吉林沙漠流沙进入民勤开辟了通道。

地面植被稀疏低矮:民勤县天然林木几乎没有,幸存的部分天然胡杨林也基本干枯绝迹,保护绿洲耕地而栽植的农田防护林,树种几乎是单一的杨树,容易引起病虫害,到了冬季其防护效益大大降低。

为了改善单一结构的树种和衬砌水泥渠道,杨树防护林带在近几年中砍伐严重,新栽植的樟子松、沙枣等防护林生长缓慢,育区及保护区的植被生长普遍呈衰退状,使得防护效益下降。

大面积的荒漠草场植被稀疏,极易被沙化。

同时,大块的撂荒盐渍化土地无植被,为大风的形成和通过提供了很好的下垫面。

石羊河源头水源涵养功能衰退:石羊河流域的源头天祝藏族自治县,面积7149.8 公顷,人口23万。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年代开始的近六十年间,境内的祁连山水源涵养林面积由461.16万亩减少到目前的352.0万亩;冰雪线以年均16.8~22.5米的速度退缩;森林覆盖率由43%下降到目前的32.82%;石羊河年径流量已由15.67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10.46亿立方米,供民勤的下泄水量由5.9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不足1亿立方米。

本身生态脆弱:民勤县域内没有产生地表径流,依靠石羊河过“水尾田”的日子,这就决定了自身的生态脆弱格局,有水就兴旺,无水就衰败。

自身的植被遭到退化、破坏后,调节小区域气候的功能失调,加剧了水分蒸发。

气候变暖:气候趋于干旱变暖,降水量愈来愈少是大环境下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在青藏高原以及祁连山表现得尤为明显,加之祁连山冰雪线和水源涵养林不断退缩和缩小,使祁连山调节区域气候的功能也随之降低。

在这种大格局下,石羊河下游年降水量仅为11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640毫米。

降水与蒸发之间拉开了24倍的差距。

降水对地下水已失去补给功能。

人为因素过度开荒和放牧:民勤县荒漠草场大约有70万公顷,荒漠草场生产力不稳定,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大。

大面积的荒漠类草场平均产鲜草只有751.83 千克每公顷,放牧牲畜1960年约有5万只左右,到1997年已增至26万只,大量的牲畜增加,使原本生产力低下的草场雪上加霜。

长期以来,各地只追求放牧家畜的存栏数,不注重生态效益和商品率,致使草场承载压力越来越大。

民勤县草场资源经营方式处于传统的自由放牧,只利用不管护,形成了一个靠天养畜的局面,滥牧、抢牧现象十分突出,草原生态受到破坏,草场改良、建设进度缓慢,改良速度跟不上破坏速度,造成大面积的草场成为沙化土地,而这种荒漠地区被毁坏的生态是很难恢复的。

过度开采地下水:民勤地下水允许开采水量为1.5亿立方米,现已达到年开采量5.6亿立方米,年超采量为4.1亿立方米,造成民勤县地下水位每年以0.5m 的速度下降。

由于地下水位几十年持续下降,水资源严重短缺,导致大面积耕地撂荒、沙化,绿洲内部及外围大面积沙生植被枯萎死亡、防风固沙体系加剧衰败、沙丘活化、造林难度加大、人畜饮水困难、土地盐渍化等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生态问题。

目前民勤绿洲耕地保灌率只有63.36%,全县已有3.4万公顷耕地因缺水而弃耕沙化。

尤其在石羊河的尾端、民勤绿洲北部的湖区最为严重,2.93万公顷耕地只有0.93万公顷可以耕种,其余的全部撂荒、沙化。

滥樵滥采:在部分交通闭塞、经济贫困地区,廉价的柴草是农村民用燃料的部分或全部来源,过度和不适当的采樵活动使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使沙丘活化,具有一定防护效益的林木被砍光。

民勤县有药用价值很高的甘草、麻黄、锁阳、肉苁蓉等植物,为了扩大财源,增加收入,当地农民乱挖乱采,从1985~1995年间,仅此一项破坏天然植被0.8万公顷。

这种逐年升级的滥樵滥采行为,不仅严重破坏地表天然植被,导致土地沙质荒漠化程度的加重,对资源本身也是毁灭性的破坏。

人口压力超过环境承载力:根据1953年的人口普查,民勤县有人口22万,1990年增至26万,98年初步统计突破28万,如今更是达到了32万,平均每年净增2千左右。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们对自然界索取也愈来愈多,从而加剧了脆弱生态地区的条件恶化。

从民勤生态恶化可看出,以民勤现有的水资源,如果不改变大水漫灌方式,养活不了现有的32万人。

石羊河上游筑坝蓄水,改变了生态格局:为了满足武威、凉州市区以及古浪县的工农业用水,在石羊河的8条支流上建了7座水库,虽然对上游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改变了自然生态格局,造成下游民勤生态的恶化。

四、防治对策通过对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比较突出:人口压力与资源环境相冲突、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植被减少、农作物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故提出相应的对策,力求对当地荒漠化的遏制起到一些帮助。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解决人口问题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数量的控制,二是素质的提高,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实行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出生率,将人口数量控制在人口发展规划范围内;同时,加大人口素质的教育。

单纯控制数量忽视质量,是很难起到减轻荒漠化中的人为因素的作用的。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农、林、牧产业配置:民勤县的土地利用结构急待调整。

第一产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耕地多,林地少。

在提高现有土地生产力的基础上,控制耕地数量的增加,对于生产力偏低或下降的耕地应退耕还林还牧;优化畜群结构,大力种植优质牧草,减轻荒漠草场放牧压力;严格控制开荒和乱樵乱采。

改革水资源管理措施,形成稳定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机制:改革水资源管理措施,形成有利于节水农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滴灌、渗灌技术;调整农作物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大力推广节水措施、加快实施跨流域引水工程;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实行优化开采。

建设和改造现有防护林体系:民勤绿洲的防护林予以改造,单一的杨树防护林存在着病虫害、胁地、防护效能有限和耗水大等矛盾。

改造的办法是增加一些经济树种(如枣树)和常青树种(如樟子松),减少对杨树依赖程度,增加经济效益。

整治和改造荒漠化土地:对现有的荒漠化土地进行改造和治理,进一步加大沙漠治理的力度,对雅布赖风口实施治理,减少进入民勤绿洲的流沙源,用现以成熟的麦草网格法、植被法等遏制流沙。

大力植树造林:在石羊河流域沿线探索退耕还林与封山禁牧,扩大造林面积,减少蒸发,提升自身调节小区域气候的功能。

五、结束语有位智者曾言“民勤并非民勤人的民勤,也并非武威人的民勤,而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民勤。

”因为民勤绿洲一旦失守,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就将汇合,武威北部屏障将不复存在,兰州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民勤就是关注我们共有的家园。

参考文献1、魏怀东,周兰萍,徐先英,李亚,丁峰,常兆丰,杨自辉,2003 -2008 年甘肃民勤绿洲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干旱区研究》2011年7月第4期2、魏怀东,高志海,丁峰,甘肃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4月第2期3、宫继萍,石培基,魏伟,杨雪梅,吴文婕,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民勤县土地生态风险研究,《土壤通报》2012年10月第5期4、孙丹峰,民勤1988~1997年间土地荒漠化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2月增刊5、刘长才,民勤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6月第2期6、柴成武,蒋志荣,徐先英,唐卫东,柴薇薇,李禄军,李彩霞,民勤县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地荒漠化类型判定,《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年6月7、宁立波,杨俊仓,民勤县土地荒漠化遥感分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6月第2期8、程玉菲,张新民,胡想全,王军德,民勤县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人民黄河》2009年11月第11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