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勤县治沙新思路的研究

民勤县治沙新思路的研究

民勤县治沙新思路的研究电大武威分校开放教育2012级秋行政管理本科石金梅 1062001257146【摘要】民勤,这个在中国地图上很难找到的西北小县城,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像一把楔子镶嵌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

近20年间,气候趋于干旱,民勤已由阻沙天堑变为沙源,被锁定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绿洲面临消失,引起世人广泛关注。

千里河西走廊,古为“丝绸之路”要道,今为“亚欧大陆桥”咽喉,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其南面是绵延千里的祁连山,北面为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

民勤绿洲,像一把楔子镶嵌在两大沙漠之间,堪称我国北方千里风沙线上的“桥头堡”。

“一方水土已不能养活一方人。

”如果再不下定决心扼住沙漠化的疯狂势头,民勤绿洲很有可能就在缺水的呼唤声中最终消失!【关键词】民勤沙漠化现状对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强调:“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且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

这也不仅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长远大计。

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也指出,在地理和环境梯度上,民勤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阻隔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是西北部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

民勤绿洲的存亡关系河西走廊的安危,如果民勤绿洲不保,必将危及河西走廊,河西不保,必将危及全国。

一、民勤县沙漠化现状(一)沙漠化的原因曾经碧波荡漾的青土湖,来源于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流———石羊河,它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发源于积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麓冷龙岭,由黄羊河、古浪河等八条支流汇合而成,流经张掖、武威、金昌、白银等4市9区县,最后注入民勤大地,成为这片绿洲的生命之源。

然而随着石羊河流域上游调蓄水工程的不断完善和用水量的增加,流入民勤境内的地表水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14.54亿立方米,中游耗水量由解放初的5.67亿立方米增加到2003年的约10亿立方米;而流入民勤的地表水已由上世纪50年代年均5.42亿立方米,减少到90年代年均1.52亿立方米,年均减少1000万立方米;自2000年以来,年均来水量已不足1亿立方米。

1952年开始,民勤群众开始挖土井,利用辘轳等提水。

1956年,专业抗旱打井队成立,几年后打成第一眼冲击井,深达51米,开机械打井之先河。

1965年打成第一眼锅锥井,深30米。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打井取水,井深由几米、十几米、几十米演变到上百米和几百米。

2004年6月28日,始建于1958年的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首次出现彻底干涸。

上游来水量急剧减少,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这对于“有水即为田、无水便成沙”的民勤绿洲来说,关乎存亡。

2001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在一份关于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调查上,首次作出了“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批示,此后的数年间,温总理共14次批示或亲自过问这个沙漠夹击下的贫困小县的沙化治理问题。

地处西北内陆腹地的民勤,年降水量仅11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646毫米,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目前,流沙正在以每年8到10米的速度吞噬绿洲腹地。

荒漠化面积已经占据全县国土面积的94.5%。

沙漠化的最根本原因是水少了(二)沙漠化的现状近三十年来,随着湖水源头—石羊河中上游用水量的不断增加,石羊河最终流入民勤的水逐年减少,石羊河是青土湖的唯一水源补给,也是民勤县唯一的河流。

失去了水源补给的民勤,只能无奈的面对着荒漠化的命运。

由于甘肃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

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毗邻武威、金昌和内蒙古左右旗。

县境内地势平坦,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30.7万。

该县近几十年风蚀极为严重,沙化面积和荒漠草原枯死面积逐年扩大,北部沿沙漠地区灌草植被逐年退化,沙漠以每年8~10m的速度向绿洲推进,最大处每年超过120m,大片绿洲沦为不毛之地,沙漠区内的乔、灌木及大片草甸萎缩、枯死,固沙能力减弱,覆盖率降低,绿洲已由过去的阻沙天堑变为沙源,水干风起,沙逼人退。

植被大面积枯死,天然草场退化上世纪50年代,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大量的林木植被分布于丘间低地、湖畔及沟渠两旁,覆盖率在80%以上,半固定的白茨沙丘覆盖率也在30%左右。

近年来,随着可供水资源量的减少,气候旱化,原有的林木植被因严重缺水而出现大面积枯萎、残败和死亡。

据统计,全县已有0.9万公顷的人工沙枣林枯萎和死亡,2.3万公顷的白茨、红柳等天然植被处于死亡和半死亡状态,3.3万公顷林地沙化。

全县共有天然草场40万公顷。

长期以来,由于重利用轻管理,加之鼠虫害严重、干旱缺水、过度放牧等因素,导致26.7万公顷的天然草场退化为荒漠草场。

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人畜饮水发生极大困难随着地表水的锐减,地下水大量超产,致使土壤表面和地下水处于不同状态的浓缩积盐状态。

二、民勤沙漠化治理情况(一)建立治沙站民勤治沙站成立于1959年,经过近50年的发展,现已拥有自动气象站、近地面50米沙尘观测塔等多项先进设备设施。

经过多年民勤人们治沙经验,已经研究出沙丘梭梭造林、柴草沙障固沙、设置沙障与营造灌木林相结合等治沙技术。

(二)植树造林近年来,民勤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全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开展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和义务植树活动,整体推进城乡绿化和国土绿化水平,全县已建成“甘肃宋和综合治沙示范区”、三角城林场、龙王庙、勤锋滩、老虎口、青土湖等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治沙样板点,涌现出了以“治沙英雄”石述柱为代表的一批治沙先进典型。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5.2344万公顷,有林地面积5536公顷,县城绿化覆盖率25.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5平方米,绿地率17%,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高新适用技术引进针对民勤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治理现状,重点普及推广了流动沙地“双眉式”麦草网格状沙障整地,改进了过去粘土沙障、插风墙等费工费物、效果差的方法,同时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大大推进了全县治沙造林的进程。

试验摸索出了假砾石戈壁地段头年开沟积沙、翌年落水栽植的“三角城造林模式”,为类似地区的治沙造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加大红枣、葡萄栽植抚育管理等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在红枣、葡萄栽植上,重点采取修根、修剪侧枝、ABT生根粉浸根、开沟覆膜等技术,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保存率。

积极与科研单位、院所及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对尼龙网沙障、生态垫沙障、土工编制袋沙障、新型化学固沙剂固沙等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对粘土沙障、砾石沙障、作物秸杆沙障等传统治沙材料、技术进行集中展示,通过分析监测,筛选符合民勤实际、固沙效果显著、适宜同类地区大面积推广运用的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

目前已在老虎口、青土湖、重兴东沙窝分别建立防沙治沙技术示范区3个,完成防沙治沙技术示范20多项,完成防沙治沙技术示范面积4000多亩。

造管并重切实加强林木资源管理(四)压沙民勤人民几十年在与艰苦的自然条件斗争的过程中,探索和积累了一整套治理沙漠的方法和经验。

从民勤几十年的压沙历程中回望,刚开始用农民种地的老犁桦开沟,两个人拉犁,一个人扶犁,由于老犁桦太重,每开三四十米长的沟,让人腰酸背痛。

后来改用三地犁,轻巧了一点,但这个工具是生铁铸造的,起码也有四五十斤。

现在这个工具也是铁做的,但相当轻巧,一个手指就可把它挑起。

而且还设置了一个固定宽度的铁杆,只要第一行沟开直,所有的沟都直。

你仔细观看农民纵横开的沟,就像小学生写字的田格本。

从航拍图上看到的压沙图片,俨然是一件件艺术品。

这不禁让人赞叹:劳动光荣,创造伟大!从龙王庙到老虎口,再到青土湖,民勤人民压沙的数量与质量,恐怕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民勤人民不仅在美化着自己的家园,而且在为祖国构筑着生态屏障。

(五)关井压田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开始实施,实行关井压田政策,民勤首当其冲;朱案村所在的黄案滩成为重点压减区域。

民勤县迎难而上,制定最严格的关井压田政策,组成强有力的工作队,县乡两级从“啃硬骨头”开始,将黄案滩新开的18个农场机井逐年进行关闭,等待观望的群众看到了党委、政府的决心,也积极配合进行关井压田工作。

黄案滩是民勤县乡镇集中关井压田最大的区域。

到2011年,夹河乡共关闭机井275眼,压减耕地38055亩,年削减地下水位开采1447万多立方米。

民勤累计关闭机井3018眼,压减配水面积44.18万亩,全县总用水量由“十五”末的7.44亿方减少到了去年的3.51亿方,地下水位年平均降幅由“十五”末的0.637米减缓到了去年的0.289米,局部地方有所回升。

三、民勤县治沙的新思路(一)合理分配水资源,禁止超采地下水水资源是民勤生态问题的本质,因此,解决民勤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

应该明确水权,制定落实流域分水方案,尽快减少地下水超采量,抑制地下水位下降,并逐步使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

(二)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和圈养型畜牧业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土壤盐渍化、水质恶化会使灌溉农业的简单大规模发展以失败告终。

民勤的最终出路和前途是建立节水型高效农业,改善灌溉技术,发挥规模效益,通过深度加工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和经济含量,如种植一亩春小麦一般要400立方米水,如果采用滴灌,只需90立方米水。

受沙漠化威胁严重的土地则应封闭起来种草,等草恢复起来后,发展圈养型畜牧业。

还要适度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改变以农为主的经济结构。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三)开发利用新能源要坚持退耕还草,开发风能、太阳能,恢复草地、灌木丛带。

通过退耕还草,农民有了国家给的粮食和钱,就减少了为生计所迫而开垦土地的现象。

大规模利用风能、太阳能,使农民有了可用的能源,就减少了砍伐烧草的可能性,保护了生态环境。

退耕还草至少要坚持10年不变才能走上良性循环。

(四)科学性治理要采用科学的手段防治风沙,加速防护林体系建设,改造盐渍化土壤,改善地下水质。

要加速民勤盆地防护林体系建设,阻止流沙侵入盆地。

可以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乔、灌、草结合,带、网结合的方法。

要利用盐生植物改造盐渍化土壤,使土壤盐分得到转化和转移。

要改善地下水质,使地下水中的盐分转移,降低地下水的矿化度,与盐碱地改造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

(五)选择适用民勤县情的灌溉技术既然以色列利用滴灌技术,在沙漠地区建成了举世闻名的农业奇迹,我们为什么不把他们的经验搬到民勤来,解决我们民勤的问题呢?其实,最近几年,我县不同部门,就多次重复派出专家去以色列学习取经,花大量的外汇将他们的滴灌技术和设备生产线引进民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