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例题(word)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该转化系统中水可以循环使用C.光电转换器中电能转化为光能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吸热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利用水的分解反应和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来分析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详解】A、该反应中存在水的电解以及氢气的燃烧,所以在循环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的,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C、光电转换器中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反应生成水是放热反应,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利用信息来考查化学与能源问题,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利用所学课本知识并学以致用的特点。
2.下列装置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其中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符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启普发生器是利用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详解】装置A是靠外力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所以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符的是A;B、C、D均是利用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利用了启普发生器原理。
故选A。
3.关于CO2与 CO 的比较,正确的是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但CO2比 CO 多一个氧元素B.性质:都能溶于水;CO2 不能燃烧,CO 有可燃性C.用途: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O 用于冶炼金属D.危害:都有毒性,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答案】C【解析】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但 CO2比 CO 多一个氧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故A错误;B、性质:CO2能溶于水,CO不溶于水,CO2不能燃烧,CO 有可燃性,故B错误;C、用途: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CO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故C正确;D、危害:CO有毒性,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故D错误。
点睛∶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原子和分子讲种类,讲个数。
CO有毒,具有可燃性,CO2不能燃烧,可以用来灭火,是造成温室效应主要气体。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正确;B、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的物质,正确;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正确;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的量不大,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又不稳定,收集较多的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
故选D。
5.如图所示的“数字化”实验,可将传感器采集的实验相关信息显示成曲线图。
若物质X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某液体,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个量,则在持续通入二氧化碳过程中,下列对物质X和纵坐标Y的分析正确的是()选项物质X纵坐标YA水溶液的质量B水溶液的pHC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D氢氧化钙溶液溶液中钙元素质量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溶于水,溶液质量增加,错误;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溶液的pH减小,正确;C、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质质量增加,错误;D、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中钙元素质量减少,若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则氢氧化钙反应完全,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减少至0,错误。
故选B。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肥皂水可以将硬水软化B.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2C.冬天取暖时,煤炉上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答案】D【解析】【详解】A、含有较多钙镁矿物质的水叫作硬水,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矿物质的水叫作软水,可以用肥皂水进行鉴别,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错误;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8,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错误;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一盆水不可以防止煤气中毒,错误;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的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常用作保护气,正确。
故选D。
7.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由C60构成B.C60这种物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C.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答案】D【解析】【详解】A、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但是足球不是由C60构成的,错误;B、C60这种物质由分子构成的,C60分子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错误;C、C60这种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而不是化合物,错误;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正确。
故选D。
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B.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D.氮气很稳定,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答案】A【解析】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不能用作燃料,错误;B、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刻画玻璃,正确;D、氮气很稳定,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正确。
故选A。
9.下列实验均来自初中课本,对其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石墨连接在电路中A.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B.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为白色D.灯光亮了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该实验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操作规范的情况下,根据我们已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21%,则试验后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正确;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C、已知氧化铁颜色为红色,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与氧化铁反应后将其还原为铁单质,而铁粉颜色为黑色,错误;D、石墨具有导电性,将石墨连接在电路中,灯光亮了,正确。
故选C。
10.已知,甲和乙是家庭常用的两种调料,它们的气味完全不同。
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判断,下列有关两种调料的说法,肯定正确的是A.构成的原子完全不同B.构成的分子一定不同C.组成元素完全不同D.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答案】B【解析】【详解】A、不同物质的原子构成可能相同,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错误;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决定其化学性质,不同物质的分子构成一定不同,故正确;C、不同物质的元素组成可能相同,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错误;D、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可能相同,如食盐和蔗糖均能溶于水,故错误;故选B。
11.如图是部分含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⑧都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B.⑤⑦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C.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可用④来解释原因D.图中物质均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答案】C【解析】A、①⑧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②③不一定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还可分别能通过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等来实现,错误;B、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水,碳酸在常温下不稳定,不能通过碳酸分解的方法制取,错误;C、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可用④来解释原因,正确;D、图中物质中C属于碳的单质,错误。
故选C。
点睛:熟练掌握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的化学性质与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答案】C【解析】【详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此选项错误;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应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3.含碳元素36%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0g通过足量的灼热碳层,再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将得到的气体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最终得到的沉淀的质量是()A.40g B.60g C.30g D.50g【答案】C【解析】【详解】解:10.0g该气体混合物中碳的质量=10.0g×36%=3.6g;所以 CaCO3中碳的质量为3.6g,又因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100×100%=12%,所以白色沉淀碳酸钙的质量=3.6g12%=30g。
故选C。
【点睛】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出碳元素和碳酸钙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
14.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D.曲线②中b点表明反应已经结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①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更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说明最终产生的CO2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曲线②中b点气压没达到最大值,反应没有结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 B.CO2验满C.稀释浓硫酸 D.干燥氧气【答案】D【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正确;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正确;D、干燥氧气时,气体要“长进短出”,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