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西方经济学
结论(1)萨伊认为,在分工的条件下,每个人都 是为别人而生产,生产越多供给越多,则对别人 产品需求越多,在交换中,货币只起一个短暂的 媒介作用,卖主得到货币马上又会购买产品,所 以卖主就是买主,供给者同时就是需求者; (2)萨伊认为,任何生产的增加必定会产生同量 的收入与支出的增加,同时由生产赚得的额外收 入会购买额外的产出,故产品无论如何增加都不 会出现过剩的经济危机; (3)萨伊认为,每个要素所有者都希望自己拥有 的生产要素被使用,如果不被使用就会降价,直 至被使用,所以不会出现失业。
主要理论观点 1、分配理论 2、劳动价值论
3、国际贸易理论
分配理论 (1)地租论 a背景:谷物法 → 英国的农价高低不下 b社会进步唯一获利的阶级-地主阶级 c地租产生的原因-差额地租: *贫瘠土地的使用,使当初肥沃土地的地价↑ *最贫瘠的土地- 地租为零,边际土地没有地租 (2)工资理论:(Iron Law of Wage) 工资基金学说 工资=工资基金/工人总人数 (3)利润理论: *利润是(产品价值-工资)之后的剩余 *长期而言,利润会↓ (∵贫瘠土地不断地被使用&边际报酬递减)
萨伊定律 “一个产品一旦被创造出来从那一刻起它
就向其他产品提供了市场其大小就等于自 身的全部价值创造一个产品就意味着立刻 打开了通向其他产品的大门”(萨伊, 1821) 后由被精炼为“供给创造需求” (supply creates its owns demand) 其直接推论就是不排除某种商品生产过剩 的可能但其只是暂时现象长期中整体经济 不会出现过剩
P
S
P
P S
D
S
D
D
Q
Q
Q
2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美国 中国 纺织品 1000 (0.1) 100 (0.2) 汽车 100 (10) 20(5)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 越缺乏弹性的国家,其收支状况越差 将运输成本考虑进来,指出过高的成本会 妨碍贸易。
3对萨伊定律辩护 他赞成萨伊定律,指出只有在存在信用的
4、穆勒的经济学
穆勒的生平 穆勒(Mill ,John Stuart 1806~1873)英国著名改良主义 经济学者,李嘉图国际贸易学说的著述者与补充者。生 于伦敦,为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詹姆士 穆勒(James Mill,1773~1836)之子。 从孩提时期其父即授以严格教育。3岁学希腊文,8岁习拉丁文。在少年时代 已熟读大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名著。13岁时已完成相当于大学的学 业,并开始攻读政治经济学。由其父讲解,常在一同散步时口授,经他记录 整理。詹姆士 穆勒所著《政治经济学纲要》即是在笔录稿基础上改写而成。 其父与李嘉图交往甚密,小穆勒常到李嘉图家当面受教。1820年14岁时去法 国,颇受萨伊 圣西门的影响。翌年回国,继续钻研。1823年起任职于英属东 印度公司,长达30余年,1858年公司解散,退休。1844年出版的《政治经济 学中若干未解决的问题》一书,收集了他在1830~1831年间所写五篇学术论 文。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还出版过《论自由》、《逻辑体系》 等书,又是著名哲学家。1865年被选为国会下院议员,1868年继续当选。 1873年受丹毒感染去世。
三要素理论 萨伊的分配理论以生产理论为基础。萨伊认为, 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物质产品和 劳务都能带来效用。 他认为,生产的三要素是土地、劳动和资本。在 此基础上,萨伊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这 就是说,参加生产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得到了相 应的收入,即土地得到地租,劳动得到工资,资 本得到利息。 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这种理论一直持批评态度,理 由是这种三位一体的分配否认了土地和资本对劳 动的剥削。但是现在经济学中的分配理论是以此 为出发点的,即承认土地、资本和劳动同样在生 产中做出了贡献,应该得到合理的收入。
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经济危机,因为它 会造成预期的改变,造成看到技术进步的作用
2、萨伊的三要素论和萨伊定律
萨伊(Jean-Baptisete Say ,1776~1823)的生 平 萨伊(1767~1832)是法国人, 他出生于法国里昂市的一个商人家庭, 早年经商,后去英国留学。1794 ~1799年间,他在自己主编的《哲学、 文艺和政治旬刊》杂志发表过许多经济 论文。1803年,他的重要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 出版,由于萨伊特别推崇亚当· 斯密,所以该书以 通俗形式解释斯密的经济学说,后又出版了《政 治经济学问答》(1817)和《政治经济学教程》 等书。1816年后一直在大学任教。
2穆勒的经济理论
1、价值理论 A劳动价值论 穆勒认为劳动创造价值,但辩证方法很是勉强。 他认为创造价值的不仅有直接劳动,也有间接劳动或积累 劳动。这样资本也被看作是一种劳动,它们都是创造价值 的劳动,只不过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创造价值的劳动。如在 陈葡萄酒的生产过程中,直接劳动虽已结束,但生产陈酒 使用的全部资本仍在“劳动”着,葡萄酒贮藏于地窖中的 整个时期中资本的劳动一直在创造价值,所以酒的价值也 一直在增长。 B价格的决定 穆勒分析了市场价格的决定问题,他指出了供给曲线的弹 性会影响市场价格,并对此进行了分析。
解决方法: 一是采取积极抑制法,即通过提高人口死亡率来 减少现存人口,如采取战争、饥荒、疾病以及瘟 疫等办法实现上述目的。 二是道德抑制法,也就是预防性抑制。主要让民 众担心自己经济社会地位的下降而主动控制出生 人口数量,如晚婚、节欲乃至不结婚等等。 马尔萨斯人口变动规律: “增加人口必然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 “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必然会发生增长,除 非受到某种抑制”; “抑制人口增长使人口与生活资料保持动态平衡”
3、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
1、李嘉图的生平 李嘉图(Ricardo, David 1772~1823)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近代国际贸易理论 的奠基人。出生于伦敦,系英籍犹太人后裔, 幼年在英受普受教育,12岁时赴荷兰留学, 2年后返英,14岁随父经商。21岁时因婚姻问题, 与其父关系决裂,1797年25岁时,已发财致富。27岁时,偶然阅读 《国富论》,对经济学发生兴趣。从此一面经商,一面研究经济问题, 1809年匿名发表《黄金价格》一文,此时已成为腰缠万贯的金融家。 深受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J.Bentham)的影响。师承亚当 斯密的经 济自由放任主义,和当时著名经济学家詹姆士 穆勒(James Mill)交 谊很深,他于1817年出版的名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On the Principle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就是在詹姆士 穆勒 的帮助下完成的。他同马尔萨斯(Malthus )多次展开论战,但友谊 与日俱增,传 为佳话。1823年突患耳疾,在剧痛中不数日即去世, 年仅51岁。
第五讲 亚当斯密之后的古典经济学
1、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2、萨伊的三要素论和萨伊定律 3、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 4、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的经济理论
1、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的生平 1766年,出生在英国萨里郡多金附近。 他1788年毕业于剑桥大学耶稣学院; 同年被委任为英国国教牧师。1791年 他获得硕士学位,1793年成为耶稣学院 的一名牧师。 人口论第一版本最初发表时没有署名, 仍使他一鸣惊人。1826年出版问世。 1804年,马尔萨斯结婚,时年 38岁。 1805年他被任为海利伯利东印度公司学院历史和政治经济 学教授,他在余生中一直担任此职。 马尔萨斯还写过几本经济学论著,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 经济学原理》(1802年)。 马尔萨斯晚年享有很多荣誉。1834年他在美国巴斯去世, 终年六十八岁。
《人口论》大要 首先,他的人口理论建立在两个“先天的公理” 或“自然法则”基础之上。这就是,“民以食为 天,即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两性间的情 欲乃至性欲是必然的,并且几乎保持恒常状态。” 其次,根据这两个“自然法则”,马尔萨斯认为, 人口将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只能按算术级 数增长。因此,人口过剩和物资匮乏几乎是必然 的,从而也就必然会产生人口贫困以及人口流动 等经济社会问题。再次,要想解决好人口与资源 之间的矛盾问题,只有控制人口数量。
劳动价值论 1、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商品交换价值和其生产时所耗费劳动量成
正比,和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 2、集中讨论了相对价格的变动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 李嘉图对国际贸易理论有开创性的贡献。他是贸易自由的 坚决支持者。在他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中,李嘉图以一个有关国际贸易的一般理论支持了自己的 观点。该理论包括了比较优势学说——该学说或许可以说 成是政治经济学中最广泛地为人所接受的“真理”(马歇 尔,1887)。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论对外贸 易》一章中,他对苏格兰和葡萄牙的外贸进行了研究并用 精彩的例子“葡萄酒”和“棉布”说明了比较成本,以及 得到了贸易的结果使贸易参与国更加富裕的结论,即后来 所谓的比较优势原则。这个基本思想在后来被无数经济学 者们引用并发展。他还从比较耗费原则得出了与他的在贸 易自由条件下和谐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理论相适应的结论。 资料来源:《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四卷 P19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