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商务合同翻译中的障碍分析及应对策略【摘要】随着中外经贸合作关系日益加强,商务活动也趋于白热化,而商务合同作为开展商务活动的依据与准则,其文本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这就对商务合同翻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本文从中英文商务合同的基本特征出发,从语言、文化、商务背景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英商务合同翻译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并探讨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商务合同,基本特征,翻译障碍,应对策略0 引言商务合同的根本目的在于从法律意义上建立合同语言的权威,从而保障合同参与方的权利与利益,商务合同翻译因而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其质量评价标准也是极其严格,要求……(补充商务合同翻译的质量标准)。
本文从英汉商务合同基本特征的异同出发,尝试分析英汉商务合同翻译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中英商务合同基本特征比较1.1 中英商务合同的共同特征(补充一两句话过渡。
)1.1.1 法律效力合同是平等主题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所实施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和宗旨。
因而,无论语言背景如何不同,合同均具有法律效力,中英文商务合同亦不例外。
1.1.2 文体风格从文体风格来看,中英商务合同的语言均具有正式、严密、规范等特征,体现在措词上,两者均选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文字。
此外,两类合同均倾向于选用“大词”,即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正式词语。
如“乙方因施工质量的原因导致业主退房、补偿等全部责任、费用及甲方的损失均由乙方承担。
”这里表示原因的词用“因”而不用“因为”,则是因为“因为”一词稍显口语化;又如:The sellers shall not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the delay in shipment or non-delivery of the goods due to Force Majeure, which might occur during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or in the course of adding or transit.这里“因为”一词用due to,而不用owing to或because of,是因为because of口语化较重,而owing to则含感情色彩。
1.1.3 术语运用(补充一两句话简要介绍为何使用术语)中英文商务合同均常使用专业术语。
如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装箱单(packing list)、保险范围(insurance coverage)、保单(insurance policy)、通货膨胀(inflation)、偷税人(tax dodger)、复利(compound interest)等。
合同还常使用法律术语,如违约(breach)、重大过失(gross negligence)、故意行为(willful conduct)等。
1.1.4 情态动词运用为彰显商务合同的效力,合同文本中常出现情态动词。
如应当(shall),可(could)等。
(补充说明为何使用情态动词。
)1.1.5模糊词运用(补充说明什么是模糊词以及合同中为何使用模糊词)中英商务合同中都使用模糊词从侧面体现了商务合同的适应性,如汉语里的“材料优质”、“环境恶劣”等英语里的within reasonable a time(在合理的时间内),serious dereliction(严重失职)等词。
1.2 中英商务合同的不同特征(补充一两句话过渡。
)1.2.1 同义词连用英语商务合同里常用同义词连用,而汉语商务合同则是同词性词的并列使用。
(补充原因)如英语中的by and between、null and void、made and enter into等,汉语中的“乙方因施工质量的原因导致业主退房、补偿等全部责任,费用及甲方的损失均由乙方承担”,“甲方歇业、停业、濒临破产处于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的”。
(补充简要分析。
)1.2.2 古文风格英语商务合同中运用古文如force majeure(不可抗力)、insurance premium per capita(人均保险费)、ad valorem duty(从价关税)等,而汉语合同中则没有。
(补充原因,简要分析。
)1.2.3缩略语运用英语合同里使用缩略语如CIF(cost, insurance &freight), FOB(free on board),M/T(metric ton),L/C(letter of credit),B/L(bill of lading)等,汉语合同里则不常见。
(补充原因,简要分析。
)1.2.4复杂句型在英语合同里,常使用复杂的长句,如Distributor shall exert his best efforts with diligence in advertising and promoting throughout Territory in an effective manner on his own account and Supplier shall provide Distributor free of charge with a reasonable quantity of advertising or sales promotion material such as advertising literature, catalogues, leaflets and other material, which Supplier deems useful to Distributor in his activities under this Agreement.长句里一般都含有各种语法成分,限定成分、分词、分句、名词化等语法现象较多,逻辑严密。
而汉语合同语言则短句使用较多,清晰明了,比如“双方在签订本合同前,应认真阅读本合同书。
本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补充原因,简要分析。
)1.2.5被动语态运用英语商务合同语言常使用被动语态,而汉语合同则常使用主动语态,如The L/C has been opened in your favor. 信用证已开到你放名下。
(补充原因,简要分析。
)2 中英商务合同翻译中的障碍分析2.1 商务背景下的障碍分析商务合同规定属于法律行为,合同属于法律文本,法律语言并不具有独立的语法体系,而是采用程式化的语篇结构,即有一套特定的法律语言体系。
商务合同涉及的内容并不仅仅是英汉文字翻译,还涉及到金融、国贸、会计、保险、税收、运输、包装等等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术语与固定搭配。
缺乏对专业术语的理解会造成辞不达意,因而是合同翻译的障碍之一。
就法律术语而言,方流芳的“饮水思源”的观点认为(标注引用),外来语是中国法学的主要常用术语,他从法律语言的发展历史及演变规律论证了这一观点。
在商务合同涉及的其他领域的专业术语,或多或少也有外来语的因素,外来语对语言的影响也直接增加了翻译的困难度。
除了已有的外来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合同中也出现了一些原本没有的新词,也会增加翻译的负担。
比如网购里常用的词语“秒杀”翻译成英语是“seckill”,是“second”和“kill”的组合;“刷信誉”译为“refresh credit”;“包邮”译为“free delivery”或者“post for free”,等等。
2.2 文化背景下的障碍分析文化差异在商务合同翻译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商品名的翻译。
一个好的商品再加上好的品牌名,那么它的销售前景无疑一片光明。
历史上品牌名翻译经典之一coca cola(可口可乐),其直接影响是商品存活了一百多年延续至今,盛行全世界。
再比如汽车品牌“东风”翻译成“zephyr”,东风在我国火烧赤壁典故中是成功的关键,而zephyr在希腊神话里则是春天唤醒大自然的西风,带有希望之意。
这就使其能够被广为接受,东风汽车也成功地在国际市场立足。
相反,如果商品名的翻译让外国人感觉不到其内涵所在,那么即便商品质量再好,在国际市场上也不会有所发展。
像中国的运动品牌李宁,翻译成英文是NINING,在国外无法发展,原因就在于它与lying(撒谎)音似。
一个品牌名如果没有威信,就没有消费者愿意购买。
在翻译商品名时,我们的一大障碍就在于是否考虑到译文在目的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另外,在商务合同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也对翻译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有影响。
在汉语里,合同语言通常是简练的,以短句为主,如“乙方解除本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
但属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随时解除本合同”。
如果直译为英文,就会造成短句偏多或者重复啰嗦,表达出来的英语就不够地道,因为英文合同语言表达习惯是使用长句以避免重复。
同理,英译汉的时候也要考虑将英语长句译为有效的中式短句。
2.3 语言背景下的障碍分析语言方面的障碍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语言习得、语言表达能力和双语水平。
我们已经有了语言学习天赋,也学习了英语的基本语法,在学习商务合同翻译的时候相比较母语习得,第二语言受社会交往因素的影响就不是很深刻了。
如果社交因素匮乏,得不到强有力的补充,而母语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又强于第二语言,那么在商务合同翻译的时候母语的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必定制约着二语习得,从而造成商务合同翻译障碍。
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是合同翻译的另外一个障碍。
胡德良、孙红艳的研究表明,(插入标注)虽然写作与翻译的过程和目的不同,但是两者均以阅读为基础,是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行文能力的体现,是人在通过大脑思维加工的产品。
写作与翻译相辅相成,善于写作的人表达能力相对严密,有利于译文的流畅性。
写作能力欠佳也是英汉商务合同翻译中的障碍。
张薇的合作型对话中学习者语言水平与二语学习相关性研究表明,英语水平不同的英语学习者在二语写作时运用母语思考的程度不同,这是因为它们大脑里的语言片段的多少不一。
如果说英语水平越高,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汉译英的时候,头脑里的语言片段越多,汉语思维对英语行文的束缚就越弱,英译汉的时候遇到生词或复杂的句子而无法翻译的几率就越小,翻译就越顺畅。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双语水平不高也是翻译中的障碍。
3 中英商务合同翻译障碍的应对策略3.1 小标题商务合同里含有法律和各个行业的专业术语,翻译之前更多的是学习,对所处行业的专业术语学习除了知道其专业译文,还需要了解它们的背景意义和翻译过程的思想,需要了解与合同有关的法律知识,在合法的大前提下,合同的翻译才会避免一些误译。
当然还要关注社会上的动态,无论是从新闻,报纸还是网上媒体,关注时事并及时掌握最新动态,能够了解新兴事物以及社会反响,总是百益无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