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心电图基本常识(课)知识分享

1、心电图基本常识(课)知识分享

3.定量分析:P、QRS、T波时间、振幅,P-P间 期、P-R间期,S-T段偏移等。
4.心律、传导、房室肥大、心肌。 5.结合临床,做出心电图诊断,填写报告。
各波段的正常值
走纸速度:25mm/s时 标电压:1mV=10mm
心率测定:
心率=
60
R-R或P-P(S)
连续3秒(15大格)P或R数目×20(房颤)
电偶方向
除极方向
心电向量与 心电向量环
一、心电向量
(一)概念
➢电偶移动所产生电动力,既有方向,又有大小 (量),称向量。 ➢一对电偶就是一个向量。箭矢的方向表示向量 的方向,箭矢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前端代表 正电荷(电源),尾端代表负电荷(电穴)。
A
D
A
B
B
C
• 二、心电向量环
❖ 心脏是一立体器官,它产生的瞬间心电向 量在空间朝向四面八方,按时间顺序将顶 点连接起来,形成的环形轨迹就构成了空 间心电向量环。
❖ 空间心电向量环在立体平面上的投影
(一次投影)
❖ 空间心电向量环在导联轴上的投影
(二次投影)
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第一次投影:心电向量环在立体平面上的投影
第二次投影:向量环在胸导联轴上投影 向量环在肢导联轴上投影
额面
横面
第五节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 与命名
QRS波群的命名原则
R波: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 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 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R’ 波之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双极肢体导联的导联轴可以画一个等边三角形来
表示。

L
R


F
(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导联轴
❖ 加压单极肢导联探查电极分别连接在人体的 左上肢、右上肢或左下肢, 负极均连接在零 电位点中心电端(0)(无关电极)。
F′
R aVR +
aVL L +
0
L′ aVF +
R′
F
额面肢体导联的六轴系统
R
Ⅰ aVL
方向 R/S<1
R/S=1
R/S > 1



振幅 R≤ (mV) 1.0
Q波 × ×
R≤ 2.5
振幅小于同导联R/4 时间<0.04s
P波的常见形态
T波形态
正 特点 形态 波名 常值
方向
时间(s)
P波
圆钝、切迹 Ⅰ.Ⅱ.aVF.V4 <0.11
(峰<0.04s)-6↑aVR↓
PR间期
0.12-0.20
振幅(mV)
肢导<0.25 胸导<0.2
J点
J点后0.08s测量ST段抬高、压低
ST段 T波 QT间期
等电位线 轻微上下移 多与QRS主波相同;Ⅰ.Ⅱ.V4-6↑aVR↓;若 V1↑,V2-6↑
振幅小可称为q、r、s、r’、s’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各波段
心电活动
P波
最早出现较小的波,心房除极波
P-R段 心房开始复极到心室开始除极
P-R间期 P波与P-R段合计
QRS波群 左、右心室除极全过程
S-T段
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一条直线, 代表心室缓慢复极的过程
T波
心室快速复极的过程。
❖ 空间心电向量环是一个立体图形。
心电向量环
1、心房激动——P环
心房激动时,把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 的环,称P环。



P


QRS环:心室除极时,把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
形成的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QRS环
T环:心室复极,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的
环。运行方向与方位与QRS环一致。
后或上


前或下
T环
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黄宛
方圻
黄宛1918年生于北京, 17岁考取清华大学。 20岁考取协和医学院 。1947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赴美学习。 1950年回国,和方圻教授 一起,开始了心电图的研究应用。
历史溯源
国际公认了美国心脏学会(AHC)在 1954 年提出的倡议
1、 12导联心电图
Ⅰ、Ⅱ、Ⅲ、aVR 、aVL、aVF V1、V2、V3、V4、V5、V6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
为了检测心肌细胞的 电位变化及波形的形成,将 电极分别放在细胞的不同的 部位。当检测电极:
①面对细胞电偶方向时, 可测得正电位,描出向上的 波(C);
②背离细胞电偶方向时, 可测得负电位,描出向下的 波(A);
③先面向细胞电偶方向后 背离细胞电偶方向,可测得 先正后负的波形(B) 。
Q-T间期 心室开始除极到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心电图各波段形成、命名、测量
心房除极 心室除极 心室慢、快复极 心房除极到心室 心室除极和复极 开始除极
心电图的阅读方法
1.检查描记质量:伪差(直流电及交流电干扰、 基线不稳);标电压(减半、增倍)。
2.定性分析:确定是否为窦性心律;电轴偏移; 钟向转位;S-T段及T波形态等。
2、 18导联系统
增加了右胸V3R~V5R、左胸V7~V9
导联体系
标准12导联系统
双极肢体导 联
I II III
单极肢体导 联
aVR aVL aVF
单极胸前导 联
V1 V2 V3 V4 V5 V6
❖ 二、导联轴
某一导联正负电极之间假想的联线,称为该导联的
导联轴。
(一)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的导联轴
0.32-0.44
↓≤0.05
↑≤0.1
Ⅰ.Ⅱ.aVR.V4 -6不<同导 R/10
U波
T波后0.02- 与T波相同
0.04s出现
低钾血症时 胸导较明显
QRS波群
V1 V2 V3 V4 V5 V6 aVR aVL aVF Ⅰ Ⅱ Ⅲ
时间 0.06-0.10,≤0.11
(s)
波形 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浅
心电图基本常识
心电图
南充市中医医院内二科
历史溯源
❖ Einthoven.Willem
1903年出生,荷兰科学 家 命名了心电图的波名 研制了心电图检测仪 提出了“爱因托芬”三角
❖ 获得了1924年“诺贝尔 生理学及医学奖”
1860-1927
“爱因托芬”三角历史溯源
20世纪5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开始心电图应
LR
aVR
aVR
L
aVL


aVF


Ⅲ aVF
F
F
(三)单极胸导联的导联轴
OV1、OV2……OV6分别为V1、V2……V6的导联轴, O点为无关电极所连接的中心电端。 探查电极侧(实线)为正,其对侧(虚线)为负。
二、心电图临床意义 (能发现哪些问题)
(一)识别各种心律失常(最有价值) (二)辅助诊断心房、心室肥大 (三)反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四)心电监护 (五)了解药物的疗效及对心肌的影响 (六)辅助诊断电解质代谢紊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