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
②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①连续出现≥3次室性早搏 ②频率150-200次/分 ③R-R间期略不规则 ④如出现心室夺获波或室性融合波有利于鉴别
③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由称加速性自主心律, 有房性、交界区性(HR 70-130次/分)和室性 (频率 60-100次/分) 三种。一般无突然发作 与终止的特点
4.扑动与颤动
1)窦性P波 2)P-R间期≥0.12s 3)心率:60-100次/分 4)R-R间期相差<0.12s
②窦性心动过速(①窦性心律②HR>100次/分) ③窦性心动过缓(①窦性心律②HR<60次/分)
④窦性心律不齐 ①窦性心律 ②R-R间期相差〉0.12s)
⑤窦性静止(或停搏) ①较长时间无P波出现(或P和QRS波均不出现) ②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心肌细胞的复极过程
+++ --- +I +I -+ -+ -+
++++++ - -- - - -
+I
I+
+I
I+
-+ -+ -+ -+ -+ -+
小结:1.除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
1期
0期
2期
除极:0期:Na+快速内流 复极:1期:K+一过性外流
3期 4期
2期:Ca++缓慢持 续内流
3期:K+快速外流
4期:调整恢复到
静息电位水平
2.心肌细胞的电生理过程
3.正常心电图波形及命名
R
P波:代表心房除极波
QRS波:代表心室除极波
T
T波:代表心室复极波
P
U波:后继电位的影响
P-R间期:自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
Q
除极开始之前的时间
S
QRS间期:代表心室除极所需时间
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心室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1 月24日 星期二2 时28分 24秒14 :28:242 4 November 2020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2时28 分24秒 下午2 时28分1 4:28:24 20.11.2 4
•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 2420.1 1.2414: 2814:28 :2414:2 8:24Nov-20
5.心脏传导阻滞
①房室传导阻滞-1
1)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① P-R间期〉0.20s ② R-R间期慢而规则 可见于生理性和病理性
①房室传导阻滞-2
2)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①Ⅱ0 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个QRS波,脱落后的第 一个P-R间期又恢复正常,而后渐延长,直至又脱落 QRS波,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称文氏现象。主要见于 房室结轻度缺血。
第二部分
常见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分类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按机理分: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不齐
1、激动起源异常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被动性 逸搏
异位性心律
逸搏性心律
早搏
干扰与脱节 主动性 阵发性心律失常
2、激动传导异常 预激症候群 传导阻滞 窦房阻滞
扑动与颤动
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1.窦性心律失常 ①正常窦性心律
①心肌细胞的极化排列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作 用,它容许钾离子自由出入细胞膜,而不容许其他 离子出入细胞膜,当钾粒子向膜外渗透时阴离子也 随之外渗,但它不能透过细胞膜,这样就形成了膜 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排列方式,呈极化排列,亦称 极化状态
②心肌细胞的除极过程 当心肌细胞膜的一端受到激动时,该处细胞膜的通 透性即发生改变膜外的钠离子及钙离子随之内流使 膜内的电位渐升高,当达到阈值电位时即发生除极, 使该处电位差消失,而附近尚未除极的细胞膜外仍 为阳离子,于是形成两处间的电
复习思考题
• 1、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 • 2、常窦性心律与窦性静止(或停搏)的区
别。
•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 0.11.24 20.11.2 4Tuesday, November 24, 2020
•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1 4:28:24 14:28:2 414:28 11/24/2 020 2:28:24 PM
窦房阻滞:其特征表现为短阵性脉冲不能传到心房肌、
引起P波之间的停搏。停搏与P-P 间期呈倍数关系。
•窦房阻滞(停搏时间为P-P间期的 2倍)
2.早搏
定义:心肌细胞属于非自律性细胞,当受损时,可使兴 奋性升高,出现自律性而导致早搏的出现。其特点有: ①出现在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控制心肌除极,故常 干扰下一心动周期的正常节律而出现较长的代偿间隙; 少数可不出现代常间隙,称插入行早搏;②早搏〉5次 /分,称频发性早搏,属病理性;<5此/分, 为偶发性,多属生理性;③1次正常+1次早搏或2次正 常+1次早搏,分别称为二联律、三联律;④在同一导 联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形态的早搏,且各有其节律 性,称多源性早搏;
去极化状态
除极的前方为正,后方为负。
③心肌细胞的复极过程
除极结束后,心肌细胞 通过代谢完成能量的积 蓄,细胞膜上的钠钾泵 开始运转,把进入细胞 内的钠离子泵出细胞外,并把钾离子泵入细胞内, 然后由于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作用,钾离子随之外 流,又形成外正内复的极化排列,这一过程称为复 极;复极的前方为负,后方为正
位差,物理学中把电位高的一端
称为正极(即电源)电位低的一
端称为负极(即电穴),电源和 电穴合称为电偶,嗣后,电源处 由于接受了电穴部位的动作电流, 亦随之发生除极于是其本身又转
+ ++ - - -I +
I+ -+ -+ -+
为电穴;如此扩展造成电偶的不
断移动,形成除极电流,直至除
极结束,上述过程即为心肌细胞 的除极过程;
•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1 月24日 下午2时 28分20 .11.242 0.11.24
•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 020年1 1月24 日星期 二下午2 时28分 24秒14 :28:242 0.11.24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1月 下午2时 28分20 .11.241 4:28November 24, 2020
定义
心肌在机械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兴奋,即生物电流, 并分布到体表各个部位;将任意两点电位变化通过心 电图机记录并描记成一连续曲线,即称心电图
临床应用
1. 是分析各种心律失常的基本工具 2. 也是诊断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有用工具 3. 对心房或心室肥大也有帮助
心电图形成原理
2.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结束到复极开始之前的一段时
间(此段时间心室肌处于去极化状态,可反映心室
的供血状态)
R
P-R段 P
S-T段
T U
P-R间期 Q
S Q-T间期
Q-S间期
qRs
qR
Rs
Qr
QS
rS
rsR’
4.心电图的导联
•心脏电活动传导心脏表面的电流非常微弱,需要在体 表安装至少2个电极板,并连接心电图机加以放大-记 录出心电图,这种具体按放电极板并如何连接在电流计 的阴极和阳极端,称为导联(Lead)
①房性早搏
①提前出现的P’波,
S A
形态略不同于正常, A-V 其后的QRS波同正常; V
②P-R间期〉0.12s;
③代偿间隙不完全;
S A A-V V
②交界区性早搏
S A
=
=
①提前出现的QRS波,形态同正A-VV常; ②其前可无P波;若有P波,
属逆行P波,可出现在QRS
波前,但P-R间期<0.12s,
亦可出现在QRS波后,
S
R-P间期<0.20s;
A
③代偿间隙完全;
A-V畸形QRS波,QRS间期
≥0.12s; ②其前无P波,
S
A A-V
=
V
=
T波与主波方
向相反;
③代偿间隙
完全;
S
A
=
=
A-V
V
3.阵发性心动过速
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①连续出现≥3次房性(或交界区性)早搏 ②频率160-220次/分 ③R-R间期绝对规则
①心房扑动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 形态、间距一致的F波 ②频率为250-350次/分 ③固定比例下传时,心律规则;反之,心律不规则
②心房颤动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一的f波 ②频率为350-600次/分 ③QRS波呈室上性,R-R间期绝对不规则
③心室扑动与颤动
①P-QRS-T波消失,代之出现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心 室扑动波 ②频率为200-250次/分 ③若出现大小、形态、 距离不等的波及为 室颤波,频率200500此/分;此为最 严重的心律失常;
•心电图的导联体系包括 •标准导联 •胸壁导联 •加压肢体导联 •横向和额面的导联
导联线
1、肢体导联
标准(双极)肢体导联
2、胸导联
19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Wilson等 发现左、右手和左下肢的电极板连在一 起,其综合电位几乎等于零,这个综合 电极称为“中心电端”以“中心电端”连于心电图机 阴极端,另外用一个“探查电极”放在身体的不同部 位,记录“单极导联心电图”(与标准导联双极心电 图相区别)Wilson开始在动物心外膜记录心电活动的 波型,然后移动电极到胸壁相应的位置,记录与心外 膜相似波形。1942年Wilson发表了标题为“胸前导联” 的文章(美国心脏学杂志)被认为是划时代的创举, 50年代被美国各大医学院及医院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