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疾病模型
(2) 化学因素诱发动物模型
常见的化学因素如化学药物致癌、化学毒物中毒、强酸强 碱烧伤、某种有机成分的增加或减少导致营养性疾病等。应用 化学物质复制动物模型,如应用羟基乙胺复制大鼠急性十二指 肠溃疡动物模型、应用D-氨基半乳糖复制大鼠肝硬化动物模型、 以乙基亚硝基脲复制大鼠神经系统肿瘤动物模型、以缺碘饲料 复制大鼠缺碘性甲状腺肿动物模型和应用胆固醇、胆盐、甲基 巯氧嘧啶及动物脂肪油复制鸡、兔、大鼠的动脉粥样硬化症动 物模型。
使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复合的致病因素 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 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时的功能、代谢或 形态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为人工诱发出特定的疾 病动物模型。
(1) 物理因素诱发动物模型
常见的物理因素如机械损伤、放射线损伤、气 压、手术等许多因素。使用物理方法复制的动物模 型如外科手术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 放射线复制大鼠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手术方法复 制大鼠肺水肿动物模型,以及放射线复制的大鼠、 小鼠、狗的放射病模型等。采用物理因素复制动物 模型比较直观、简便,是较常见的方法。
二、动物模型的评估
• 应再现所要研究的人类疾病,动物疾病应表现出与人类疾 病相似性。
• 动物能复制产生该疾病,最好能在2种动物体复制该病。 • 实验动物合格,动物背景资料完整,生命周期能满足实验
需要。 • 动物要廉价、来源充足、便于运送。 • 尽可能选用体型小的动物。如果“复制”的发病率高,模
型价值也高;若一种方法可复制多种模型,缺乏专一性, 则降低该模型价值。
3、应用动物模型可研究平时不易 见到的疾病。
平时临床上很难见到的放射病、毒气中毒、烈性 传染病、战伤等疾病,根据实验要求能复制该疾病的 动物模型,供研究使用。
4、克服复杂因素,增加方法学上 的可比性。
• 临床上许多疾病是十分复杂的:病人并非患有一种疾病,有 的几种疾病同时并存。
• 即使某单一疾病,由于年龄、性别、体质、遗传以及社会因 素对其疾病发生发展都会有影响,产生不同的效果。而用动 物复制的疾病模型,就可以选择相同品种、品系、性别、年 龄、体重、健康状态以及在相同的环境因素内进行观察研究, 这样对该疾病及其发展过程的研究就可以排除其他影响因素, 使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也可单一变换某一因素,使实验研 究的结果更加深入,增加了因素的可比性。
二、动物模型的评估
没有一种动物模型能够完全复制人类疾病真实情 况,动物毕竟不是人体的缩影。模型实验只是一种间 接性研究,只可能在一个局部或几个方面与人类疾病 相似。因此,模型实验结论的正确性是相对的,最终 必须在人体上得到验证。复制过程中一旦出现与人类 疾病不同的情况,必须分析其分歧范围和成都,找到 相平行的共同点,正确评价那些是有价值的。
• 意义 • 模型评估 • 模型分类 • 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 模型的制作
1、避免人体实验造成的危害 (人类替代者)
临床的外伤、中毒、肿瘤等研究,不可能在 人体上进行有效、大规模的实验。动物可作为人 的替身,通过人为设计,可在特定条件下反复实 验观察。解决了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给人 类学研究和医学研究开辟了一条路径。
不同品种、品系的动物对化学药物耐受量不同,在应用时 应引起注意。有些化学药物代谢易造成许多组织、器官损伤, 有可能影响实验观察,应在预实验中摸索好稳定的实验条件。
(3) 生物因素诱发动物模型
常见的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生物毒素等。在 人类疾病中,由生物因素导致发生的人畜共患病(传染性或非传 染性)占很大的比例。传染病、寄生虫病、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 研究经常使用生物因素复制动物模型。如以柯萨奇B族病毒复制 小鼠、大鼠、猪等心肌炎动物模型;以福氏Ⅳ型痢疾杆菌或志 贺杆菌复制猴的细菌性痢疾动物模型;以锥虫病原体感染小鼠, 复制锥虫病小鼠动物模型;以钩端螺旋体感染豚鼠,复制由钩 端螺旋体引起的肺出血动物模型。
2、可提供发病率低,潜伏期 和病程长的疾病的动物模型。
通常遗传疾病、传染病、内分泌疾病以及一些肿瘤的发 病率较低,病因较复杂,均给研究带来困难。研究人员可复 制相应的动物模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艾滋病、糖尿病、肝 癌等,以开展人类疾病的研究。
临床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慢性哮喘、甲亢等疾病,其 发展缓慢、潜伏期长、病程长,可达数年至数十年。因动物 生命的周期较短,世代交替快,通过相应的动物模型,可在 较短时间里,了解疾病的机理,从而建立治疗方案。
•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 的具有人类疾病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 相关材料。应用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认 识生命科学客观规律的实验方法和手段。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本质上是比较医学的 应用科学。研究人员可利用各种动物的生物特征和疾 病特点与人类疾病进行比较研究。长期以来,生物医 学研究的进展常常依赖于使用动物作为实验假说和临 床假说的基础。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十分复杂 的,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治疗机制是不可能也不 允许在人体上试验研究的,但可以通过应用动物复制 出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对其生命现象进行研究,进 而推论到人类,以便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控制人类 的疾病和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
三、模型分类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经过近30年的开发研究, 现已累积2000多个动物模型,在医学发展中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能更好地应用、开发 和研究动物模型,人们将其进行了分类,如按 动物模型产生原因进行分类、按医学系统范围 分类、按模型种类分类
1.诱发性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又称为实验性动物模型。是指研究者通过
5、样品收集方便,实验结果易分析。
作为人类疾病“复制品”的模型动物,可按 照需要采集各种样品,包括处死动物收集标本。 且取材操作较容易,简化了实验方法。
6、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
由于有相当数量的不同背景样品,就可对样品进 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有利于全面了解疾病的本质,开 展临床上不能进行的研究。利用动物疾病模型间接研 究人类疾病,可克服研究中的困难,还可进行单一的 病因分析。在短期内复制出动物疾病模型,对研究人 类的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是极为重要的手 段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