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人性

关于人性

关于人性
人死了去哪里?昨天在车上听见一群人在讨论。

其中一个出家人模样的人说出一番貌似很有悟性的话:人死了去哪里只有自己知道。

这句话我可以这样理解,人要对自己有个认识,是善是恶,如果是前者那么死后去的是天堂,如果是后者死后去的是地狱。

这就引申了一个关于人性的话题。

一个人在内心中最本质的东西是人性。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的思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关于人的自然性,一种是关于人的理性。

所谓人的自然性就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说的饮食男女,感情欲望,自我保存,自私自利等。

启蒙主义的哲学家认为这种自然情欲是合理的,天生的,不可回避的。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讲到过人的自然本性,说人的自然本性是无私无欲的,纯洁无瑕的。

人的自然情欲虽然不是罪恶的,但无限扩张却能引起罪恶与痛苦。

比如人们想吃好吃的,穿漂亮衣服,成年男女的性欲,这些都属正常范围,与道德伦理并无冲突。

而无限扩张我们的欲望会导致犯罪。

现今社会物欲横流,到处充满诱惑。

一个人如果将欲望的闸门打开,就会无休止地去追求物质的享受,情欲的刺激。

于是会有雷**,刘**等的贪官,脏官,也会有印度公交车的系列轮奸案。

这些事情的发生也是与人失去理性的约束不无关联。

理性代表我们对世界的一种高级认识能力,是人之区分动物的一个特性,也就是社会性,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心,道德观。

我们都知道人的自然性无限扩张会引起罪恶,但是不是有了理性就一定是正确的呢?我们的思考是有限的,我们对事物的思考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而我们的经验是有限的,而且人的思维能力又经常有错乱性。

我们的认识总是带有一个角度、已往的经验去思考。

而这种思考很多是错误的,而错误的思维所得到的理性也是错误的。

比如,近年来外
来人口不断向大城市涌入,造成城乡人口的比例失衡,有些城市不懂得疏通管理,只是盲目排斥,影响了“城镇化建设”,这也是受了“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约束。

所以理性不总是正确的,理性是把双刃剑,有可能把你导向真理,也有可能让你走向歧路。

纵上所述,人如果只有自然性或只有理性都有可能导致错误的行为,所以就有了自然性与理性的结合,理性驾驭自然性的道理。

人性善恶自古以来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以我看来,人的本性是无邪天然的。

一切需求像婴儿吮吸乳汁般纯朴质真。

而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一切自然特性渐渐被理性约束和控制。

我们要求做人要有爱心,要心理健康豁达,积极向上,这是正面引导,在这正面引导下人也会因此而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收获了幸福,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死了能进天堂的那一类吧。

而相反,在社会大环境下,意志不坚,跟随低俗的世风,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择手段,残害生命,损害社会利益,为世人唾弃,我想这样的人死后可能是进地狱了吧。

人死后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还真是自己才知道。

所以我们只有自己认清自己,才能走一条正确的道路,既不要贪婪自私,也不要一味克制自己的自然情欲做一个思想的机器。

一个只知道机械生活的人并不能真正品味生活的滋味,没有真正的体验,他(她)所做的决策也不会是正确的,我想他(她)也不会幸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