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转眼间,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了,翻开这几个月的阅读记录看看。
9月份和10月份绘本基本每天下班回去大概在两三本的样子。
再加上刚上学,任务也不是很重,老师也要求他们自己带课外书到学校看。
所以每天书包里背的都是重重的绘本,有时建议他少拿两本,书包真的太重了。
洋洋说:“他的同桌没有绘本,也没有带书,我是要带给她看的。
”一学期下来和同桌两个人相处的也都很好,同桌经常是忘了带笔或是尺之类的学习用具,洋洋有时是借,有时看自己有多,就直接送了(笔、尺、橡皮等都送过,但是自己宝贝的书是绝对不送的)。
从11月中入的这套书《我的第一套经典名著书》之后,洋洋的绘本时间就越来越少了,非常着迷于这套文字书,绘本只能是见缝插针地讲讲,或是自己带到学校里去翻看。
《我的第一套经典名著书》主要还是以我讲读为主,有时是自己翻翻,每本讲读前我都会先自己看一遍,做到心里有数,哪些地方可能洋洋会不容易理解,有个大致的了解。
大致的进度是每晚三到四小节,整本书在8-10天左右完成。
说实话这套书里好多我也是没有看过的,好在不是特别深奥难又理解,正是适合像洋洋这样一年级左右的小朋友看。
每一本我都看得津津有味,洋洋爸开玩笑说我是在弥补儿时的缺憾,没看过这么好看的故事书。
确实小时候除了学校发的书,可能最多家里还能翻出一两本作文精选类的书,其它的课外时几乎是没有。
也变成了学习只会又课本为主,不会拓宽自己的阅读知识面,这可能也是造成了不会阅读和
写作的很大原因吧。
目前已完成的内容:《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绿野仙踪》、《格列佛游记》、《三国演义》、《西游记》,《木偶奇遇记》也已接近尾声了。
洋洋最选确定要看的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在学校里陆老师在利用早读或是课余时间跟他们讲过前面几小节,但是一个学期下来这本书还停留在前几节。
而《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两套书因为之前有了很多遍的音频输入,相对来讲对里面的人物、故事内容有所了解。
加之9月份去过无锡三国城,有观看“三英战吕布”、“火烧赤壁”的实景表演。
所又洋洋对《三国演义》最感兴趣,而我和他讨论最多的也是这本书。
每天晚上泡脚和周未送他去架子鼓课的路上,一段时间内我们几乎都是在讨论这本书的内容。
他喜欢诸葛亮聪明才智,像草船借箭、赔了夫人又折兵、空城计等经典片段更是流连忘返。
他评价张飞死的太不值了,要不是因为张飞粗爆的性格,他不至于被自己的人杀死,他不死或许刘备就不会马上攻打东吴,然后又失败了,结果给病死。
读到七步诗这一节,曹丕为了刁难曹植要求七步内做一首诗,以兄弟为题但又不能提到“兄弟”两个字。
我问:“他能做到吗?”,开始还紧张,担心曹植完不成会被杀的,但停了一会儿马上想起来之前听的音频,“他完成了,是什么豆来着”。
诗的内容他记不住。
然后一起念一遍诗的内容: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想解释一下什么叫豆萁,但他说:“我知道的,就是之前爷爷种的那些毛豆,豆子长在上面,然后烧的
是他的杆杆。
好吧,这都不用我多说了。
类似这样的交流,和讲读过程中他的回应还有很多。
原先对这类文字性的故事书,在讲读过程中有很多的迷惑,只会跟着故事情节推进,很难做到对整个故事的把控。
上周的学习,自己慢慢的能理清楚了一些东西,也放下了之前的焦虑。
虽然做的还不好,但相信慢慢的会越来越好,因为跟对了方向。
很庆幸自已和孩子一直坚持在亲子阅读的路上,虽然每天下班回来的时间很有限,但从未中断。
有了我们的亲子阅读,我和孩子有了更多的沟通话题,孩子也乐意每天把学校发生的事情和我分享,每天和孩子一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