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一下学期文学概论提纲及知识点

大一下学期文学概论提纲及知识点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

1.文学活动系统的构成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学理论的任务①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更是文学作品再现或反映的对象;②作者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不仅是写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③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通过阅读作品而与作者达成沟通;④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物和读者阅读的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

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2.最早的文学理论称为什么? 诗学诗论3.文学原始发生的学说主要有那些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4从古至今,文学至少有着哪些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的通行含义、西方关于文艺心理方面的有哪些学说?净化说、移情说、心心理距离说、直觉说、审美态度说、无意识升华说5.文学话语应包含那些内容?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6. 什么是话语蕴藉?文学作为话语蕴藉具有的几层含义?分别是什么?文学作为话语蕴藉的典型形态是什么?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两层含义;分别是:①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活动作为蕴藉着话语的活动,主要是指文学性质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造和接受过程,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可能性。

②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的话语要有蕴藉的属性;含蓄和含混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艺术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何种性质?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

7. 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是什么?社会生活8. 文学创造就是以什么为原料的生产活动?话语9. 历来文学创造主体的种种解释?①.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②.主体即“旁观者”③.“移情者”④.主体即“集体人”作家是体现着人类集体无意识的精神生活的人10.文学创造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哪三个阶段?发生—构思—物化11.什么是艺术发现?艺术发现的特点是什么?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或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特点:A.灵感妙悟特征.B. 理智性. C.情感体验性,包含有内在体验。

D.未改变原物、是对事物本质的独创,是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新质素,见别人所未见。

12.什么是灵感?其表现形态是什么?灵感是创作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特别高涨而导致感悟和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其表现形态是对某一对象或某一问题的突如其来的顿悟,它有着偶发性、短暂性、亢奋性、创造性以及动静相济性等特征表现形态:①.从产生过程看,不期而至、偶然突发②.从主体状态看,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③.从创作效果看,超常独特,富有创造性。

④.需要长期积累,艰苦探索。

⑤.偶然触发,妙手自得。

触发的媒介各有不同。

13.构思方式有哪几种?综合、突出、简化、变形、陌生化、14,文学产品定型的两种具体的操作方式分别是什么?即兴推敲15.情景交融包含哪三种不同的类型?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情景并茂式16.英加登在哪部作品中对文本层次进行了细分?他认为文本层次应该有哪些层次?《文学的艺术作品》可分为五层:A声音层;B意义单元层;C小说“世界层”;D观点层;E形而上层。

17.意象的分类有哪些?(学会分辨具体的意象类别?)寓言式、符号式:抽象式、具象式18. 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的矛盾关系形成了叙事结构中的节奏性,其主要表现是什么?时序、时距、频率19.叙事中事件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几类?功能、迹象20.文学活动产生的源头历史上有哪几种解释影响比较大?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二.名词解释:1、话语与文本“语言”指的是语法意义上的语句组合系统。

“言语”指的是实际交往中的话,是发生在至少两个人之间的语言行为。

“言语”是“语言系统”的实际体现,必须依赖于语言系统。

现代语言学把构成“语言系统”的基本句子称为“语法句”,而把构成“言语”的基本句子称为“话语”。

话语=言语+权力文本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事。

2、艺术模仿说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的摹仿。

它内部存在两种对立观念,一种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否定性摹仿说,认为艺术仅仅摹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因而没有真理价值;另一种是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肯定性摹仿说,与柏拉图的主张相反,认为艺术摹仿世界同样能达到真理境界,这一主张后来成为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圭臬。

模仿说的代表人物还有德谟克利特、达芬奇、莎士比亚、歌德、雨果、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3、巫术仪式发生说巫术,就是原始人借助一定的仪式,通过幻想可以与神相通或祈求神的保护,或者诅咒妖魔,或借超自然的力量去办人所不能做的事。

人类的文学活动就诞生在这种具有实用价值的巫术活动中4、艺术概括艺术概括,是指在文学创造过程中,作家以个人的认识和感悟为基础,通过对个别的、特殊的事物的把握、开掘与表现,使创造的意象既具有生动鲜明的个别性、独特性,又体现着一般性和普遍性的艺术方法。

5、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

“陌生化”又译为“反常化”或“奇特化”,它与感受和表现的自动化、模式化或易读性相对,是指作家用陌生或反常的方式表现人们熟悉的事物,把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变成艺术作品里的陌生或新奇的对象,从而使人们在艺术形式中获得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克服习惯造成的感觉迟钝、麻木的状态。

6、有意味的形式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作品的各个部分、各因素之间以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7、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充分的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应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8、风格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征。

其中,创作个性是作品风格的内在动因,语言、体裁、意象等具体话语情境则是外在表现形式,风格则是通过两者的有机统一体展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9、隐含的读者是由伊瑟尔在《阅读活动》中提出的,它指的是作品文本结构中已经暗含着读者可能实现的种种解释的萌芽,即包含着读者解释的多种可能性。

“隐含读者”的存在与作品存在“召唤结构”有密切关系。

另一种解释为:它是相对于读者而言的,指能够按照作家的创作动机,理解作者的本义,把本文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和实现的读者,即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10、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或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11、灵感创作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特别高涨而导致感悟和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其表现形态是对某一对象或某一问题的突如其来的顿悟,它有着偶发性、短暂性、亢奋性、创造性以及动静相济性等特征。

12、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

三.简答题1、生活活动对于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①生活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②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2、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其有哪两种方式应作何理解?形式创造是指作家要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

形式创造体现在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使审美意象得以呈现的外在手段。

(一)内容形式化1.内容表现于一定的形式之中,成为一定形式之所以获得存在的内在依据(二)形式内容化形式是一定内容自身的表现及存在的感性形态,它不是脱离内容表现需要的某种表面的修饰和装点。

它贯穿于文学创作过程始终,包括文学构思、特别是物化表达阶段。

3、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应做如何理解?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①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再现是指文学作品对外在现实状况作具体的刻画和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这样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基本特点便是逼真性,它以写实的方法,按照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的描绘;逼真性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②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表现性是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直接表达出来,在理想型文学中主观理想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虚幻性是指通过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生活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

③基本特征是暗示性与朦胧性4、艺术概括的基本规律①辩证地解决“个别”与“一般”的统一A.文学是以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它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

B. 文学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本质规律性,内蕴着事理,揭示生活本质的人与事。

C.“在特殊中显出一般”是解决该问题,实现“个别”与“一般”、“共性”与“个性”统一的唯一手法。

②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实现“个别”与“一般”统一的前提。

B.主客观统一揭示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体现了主体对生活的选择、提炼、加工与改造,它使形象创造更带有普遍概括意义。

5、作为文学生产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①.文学创造中的主客体是双向运动的,其表现为创作主体对于客体审美的把握,艺术的加工,并通过情感体验,使客体主体化心灵化,这可以称作客体的“主体”化。

②.在这一过程中,创作主体始终处于主导性、主动性的地位并显示出能动的创造性。

其具体体现:A. 对创作客体的选择。

创作主体在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创作动机的导引下,有意识有目的的选择符合他们自己的创作个性风格的具体的社会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