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进入洁净区更衣程序和行为规范
进入洁净区更衣程序和行为规范
4.穿洁净工作服
a)进入二更,指定位置取出D级洁 净生产区工作服。 b)穿上D级洁净生产区工作服。最 大限度用工作服将身体包裹,并 确保穿衣整齐。 c)穿衣顺序为自上而下,即帽→衣 →裤。
5.手消毒
a)将双手喷洒消毒液,同时双手用 消毒液搓洗至全部被消毒液润湿, 要确保手面和手背都喷有消毒液, 且要均匀,全面。 b)将双手挪离,继续搓洗至消毒液 挥干。
进入洁净区更衣程序 与行为规范
2017.12
目录
一、洁净区的定义与要求 二、洁净区的组成、划分 三、进入洁净区更衣程序与行为准则
• 洁净区——在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50073-2013的定义为: • 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受控的限定空间。它的 建造和使用应减少空间内诱入、产生及滞 留粒子。空间内其他有关参数如温度、湿 度、压力等按要求进行控制。洁净区可以 开放式或封闭式。 • 需要对环境中尘粒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 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 使用应当能够减少该区域内污染物的引入、 产生和滞留。
温度和湿度
1. A级和B级洁净区:温度20-24℃,相对湿 度45-60%; C级和D级洁净区:温度18-26℃,相对湿度 45-65%。
压差规定
•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等级洁净区 之间的压差应不低于10帕斯卡,相同洁净 度等级不同功能的操作间之间应保持适当 的压差梯度,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 谢谢大家!
一、洁净区的定义与要求
二、洁净区组成
(1)洁净度
洁净度:洁净度指洁净空气中空气含尘(包 括微生物)量多少的程度。 关于洁净度,主要是根据空气中悬浮粒子数 以及微生物菌群数来划分。此项检测工作, 一般由菌种室相关人员来进行检测。 洁净度等级划分: A级 B级 C级 D级
洁净区的尘粒及微生物要求
• 各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规定如下表:
风淋室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 风淋室是为了减少由于人/货进出所带来的大量尘 埃粒子,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的洁净气流由可旋 转喷嘴从各个方向喷射至人/货上,有效而迅速清 除尘埃粒子,清除后的尘埃粒子再由初、高效过 滤器过滤后重新循环到吹淋区域内。 • 风淋室是洁净室理想的配套设备。风淋室不仅 可以清除人体或货物表面附着的尘埃,减少带入 洁净室的尘埃量,同时兼有气闸的功能,可以防 止污染空气由门进入洁净室。
三、进入洁净区相关程序与行为 准则
1.进出洁净区的程序 2.人员的卫生管理 3.洁净区内行为准则 4.清洁的相关要求
进出洁净区的程序
•进
洗手
烘手
换鞋 更一般区 洁净服
更洁服
手消毒
风淋室
进 入 洁 净 车 间 风淋室
换鞋
脱洁净 工作服
•出
1.洗手 a)打开洗手池水龙头洗手,取洗 手液双手搓洗不少于10秒钟,搓 洗至双手腕上5cm,注意清洁指 间及甲缝。 b) 用流水冲去洗手液,关闭水 龙头。
卫生习惯——人员卫生
手的细菌对照实验 未洗的手 漂洗的手(只用清水)
洗净的手(用皂液)
洗净的手(用消毒液)
正确洗手的步骤:
1. 2. 3. 4. 5. 手心搓手心; 手心搓手背; 手指交叉; 手心搓拇指; 手心搓手腕。
摘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13-2009)
卫生习惯——人员卫生
洁净度 级别 ≥0.5μm A级 B级 C级 D级 3520 3520 352000 3520000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静态 ≥5.0μm 20 29 2900 29000 ≥0.5μm 3520 352000 3520000 不作规定 动态 ≥5.0μm 20 2900 29000 不作规定
2.烘手 洗好手之后,用自动烘手器烘 到手部无潮湿.烘手要手面手背 都要烘。
3.穿洁净工作鞋
a)进入更鞋室后,坐在更鞋柜上,将一般生 产区工作鞋放在更鞋柜外侧指定位置, b)抬起双脚,转向更鞋柜内侧,在指定位置 取出D级洁净生产区工作鞋换上。 C)进入一更脱去一般区工作服放入对应的 更衣柜内。
注意:穿净化鞋时, 鞋跟一定要拔上,不 能踩在脚跟下面.
手套
洁净区内卫生管理 戴着手套:每当与比手套不干净物体接触后或手 套的完整性受到损害时, 请更换外部手套。 更换手套: 当外面手套被撕开或损伤后 在开始工作设置活动之前和后 在缓冲间或传递箱内触摸到材料或设备后 在地板表面取样本后
消毒剂和清洁剂
2.消毒剂
高效消毒剂 能杀灭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如: 臭氧 中效消毒剂 可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微生物。如:75%乙 醇 低效消毒剂 指能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亲脂性病毒。 如: 新洁尔灭
卫生习惯
• 卫生习惯:这里重点理解为人员卫生 • 此次重点讲以下内容 • 1、洗手 • 2、手套的处理 • 3、洗澡
卫生习惯——人员卫生
• 高度洁净环境中工作人员卫生的重要性,是 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可是有关人员卫生 的各种规定与建议,并不是总能被很好的理 解,尽管有些是非常基本的规则。与污染扩 散最直接相关的是材料和部件的搬运等,因 此,必须经常洗手。 • 为什么洗手非常重要?
洁净区的尘粒及微生物要求
• 洁净区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如下:
洁净度 级别 浮游菌 cfu/m3 沉降菌 (90mm) cfu /4小时 <1 表面微生物 接触(55mm) cfu /碟 <1 5指手套 cfu /手套 <1
A级
<1
B级
C级 D级
10
100 200
5
50 100Biblioteka 525 505
— —
6. 进入风淋室的步骤
图
人员着装
各洁净区的着装要求规定如下: D级洁净区:应当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应当穿合适的工作 服和鞋子或鞋套。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带入洁净区外的污染物。 C级洁净区:应当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应当戴口罩。应当 穿手腕处可收紧的连体服或衣裤分开的工作服,并穿适当的鞋子或鞋 套。工作服应当不脱落纤维或微粒。 A/B级洁净区:应当用头罩将所有头发以及胡须等相关部位全部遮盖, 头罩应当塞进衣领内,应当戴口罩以防散发飞沫,必要时戴防护目镜。 应当戴经灭菌且无颗粒物(如滑石粉)散发的橡胶或塑料手套,穿经 灭菌或消毒的脚套,裤腿应当塞进脚套内,袖口应当塞进手套内。工 作服应为灭菌的连体工作服,不脱落纤维或微粒,并能滞留身体散发 的微粒。
卫生习惯——人员卫生
• 手是一大污染源,每只手可携带40万个细菌;刚洗过的手, 每平方厘米也可检验出3200个细菌 。 • 手是将污染物从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 要特别注意手的卫生,尤其是指甲、指甲根部和手上的伤 处。 • 禁止使用指甲油。指甲油一般比指甲硬, 所以过一段时间后,指甲油会出现裂痕。 尘埃与微生物就可藏身其中,并到处 传播。
• 哪些情况特别需要洗手? 咳嗽、打喷嚏、上厕所、吸烟(包括使用 鼻烟)之后; 以及休息后返回工作之前; 手在接触受污染的材料和动物后,也应当彻 底清洗。 根据具体的洁净要求,在有些情况下,使用电 话和计算机后也要洗手。
卫生习惯——人员卫生
• 操作人员应当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 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表面。 • 这个是我们想到了什么?
人员着装
洁净区人员卫生管理
• 污染物来源并举例 • 人员健康 • 卫生习惯 • 人员着装
洁净室污染的来源
洁净室污染的来源
一、尘粒、微生物的进入方式 1、不适当的更衣 2、不适当的洁净室行为 3、环境控制或屏障系统的失控
二、尘粒、微生物的散播 1、触摸的污染 2、空气的流动
人是最大的污染源
洁净室一有人员进入,其洁净室就将改变。人的外层皮肤不断地向周围环 境释放粒子。之所以发生这一情况,是由于外皮细胞连续不断地被其下的新细 胞所替换。服装与首饰等的磨擦,会增加外皮释放的粒子数量。由于人员在工 作时,会有更多的活动,所以释放的粒子数量也相应增加。 由于不可能将人完全密封在微过滤器之中,也不可能给人塑造一个完整的 空气动力学的形状,所以人总是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这还要看人的工作是 在D\C级亦或是B\A级洁净室进行的。虽然良好的建筑物和良好的送风系统, 会使各种生产工艺有更适宜的环境,从而降低了污染。然而最重要的是,污染 控制和洁净室技术是以高度自觉、高度熟练的人员作为基础的,而这些人员是 穿着洁净服按照规定的工序工作的。 洁净室与一般工作环境是不同的,也不可能对室内工作人员的所有活动进行监 视。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洁净室工作的人员与在其他环境中工作的人相比, 有更大的责任去理解、接受和执行与洁净室工作步骤有关的各项规定。
如何正确使用消毒液
用纯化水配制消毒液; 按说明书要求的浓度配制消毒液; 不要将剩下的消毒液倒入新配制的消毒液 中; 临用新配; 不要混合不同种类的消毒液; 轮换使用消毒剂; 使用适当的容器盛放消毒液。
总结
• 人是最大的污染源 • 要注意污染是如何传播 • 永远遵循“洗手、更衣”守则 • 在管制和无菌工艺生产区域,请缓慢地移动 • 实践良好卫生和个人清洁习惯 • 要勤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