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食品发酵保藏
另外,广泛应用于食品调酸的柠檬酸,是黑曲霉发酵 生成的;利用黄单胞菌发酵生产黄原胶;利用霉菌 发酵生产味精等。
四、发酵食品所用 的微生物及发酵食 品的种类
①酒精饮料,如蒸馏 酒、果酒、啤酒等; ②乳制品,如酸奶、 酸性奶油、马奶酒、 干酪等;③பைடு நூலகம்制品, 如豆腐乳、豆豉、纳
豆等; ④发酵蔬菜,
如泡菜、酸菜等; ⑤调味品,如醋、黄 酱、酱油、甜味剂
产酸发酵
微生物的发酵产酸不仅可以为发酵食品提供柔和的酸味,
还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产酸发酵是由于一
些产酸菌造成的,包括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其他有机
酸发酵等。微生物的产酸大都是将糖类(蔗糖、葡萄糖、 乳糖等)进行发酵,转化成乳酸,从而降低了制品的pH 值提高了储藏性,同时改善了风味、口感、质构,抑制 有害微生物生长。
温度:不同菌种各有适宜的生长温度。乳酸菌适宜温度:26 ℃~30℃。运用发酵温度控制菌种生长(促进有益菌生长,已 知有害菌生长)。卷心菜腌制初期发酵温度应低些,到了后期 发酵温度适当升高。 氧的供给量:霉菌是完全需氧性的,在缺氧条件下不能存活, 控制缺氧条件则可控制霉菌的生长。酵母是兼性厌氧菌,氧气 充足时,酵母会大量繁殖,缺氧条件下,酵母则进行酒精发酵, 将糖分转化成酒精。细菌中则需氧的、兼性厌氧的和专性厌氧 的品种都有,视菌种而定。例如醋酸菌是需氧的,乳酸菌则为 兼性厌氧,肉毒杆菌专性厌氧。供氧或断氧可以促进或抑制某 种菌的生长活动,同时可以引导发酵向预期的方向进行。
乳酸发酵:在发酵中乳酸菌的作用顺序主要由它们的 耐酸性决定。
C6H12O6
乳酸菌 酶
2CH3· CHOH· COOH
酒精发酵: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酒 精的过程。
C6H12O6 酵母菌 2C2H5OH+2CO2 酶
醋酸发酵:乙醇在醋酸菌的作用下氧化成醋酸的过程 醋酸菌 C2H5OH+O2 酶 CH3COOH+H2O
一、食品发酵的概念 通常认为发酵是在缺氧条件下糖类的分解。从食品的角度 ,发酵理解为有氧或缺氧条件下糖类物质的分解。在食品发酵 过程中,通过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改变食品的质构; 通过代谢产酸或酒精而延长食品的保藏期;通过代谢产生风味 物质提高食品的风味和滋味。
发酵食品: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独特
酸度:食品的酸不论是加入的还是发酵产的,总能抑制微
生物的生长,含酸食品就是食品的一种保藏状态。控制酸 度可以控制发酵作用。如牛乳发酵时,一开始是乳酸链球 菌控制发酵作用并产生乳酸,酸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 该菌的生长,此时乳中比乳酸链球菌更耐酸的乳酸杆菌开 始生长,进一步发酵产生乳酸,高酸环境下,乳酸杆菌也 逐步死亡。耐酸的酵母和霉菌开始生长,分解蛋白质和脂 类的腐败菌生长,同时产生不良特征气味的腐败特征。
第二节 乳酸发酵
乳酸发酵: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将单糖、双糖、
戊糖等发酵生成乳酸的过程,乳酸发酵是蔬菜腌
制过程中最主要的发酵作用。由于菌种不同,代 谢途径不同,生成的产物有所不同,将乳酸发酵 又分为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和双歧杆菌 发酵。
蔬菜腌制过程中的微生物主要有肠膜明串珠菌、
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短乳杆菌、发酵乳杆 菌等。
第八章
食品发酵保藏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发酵在食品保藏和加工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食品发酵的概念、原理和类型 3.掌握影响食品发酵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方法 4.掌握乳酸发酵、酒精发酵以及醋酸发酵机制
内
容
• 第一节 食品发酵保藏原理
• 第二节 乳酸发酵
• 第三节 酒精发酵
• 第四节 其他发酵
在人类的周围环境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存在, 只要环境和营养物质适宜,它们就会迅猛繁殖,导 致食品腐败变质。然而发酵并不是完全有害的,有 些却是有益的。于是人们逐渐学会了在有效的控制 下让食品自然发酵,向着有利于改善风味和耐藏的 方向发展,并出现了一种食品保藏方法—发酵保藏。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利用各种因素促使某些有益微生 物生长,从而建立起不利于有害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预防食品腐败变质,同时还能保持、甚至于改善食 品原有营养成分和风味。
的风味。
食品发酵用微生物种类
酵母菌类 霉菌类 细菌类 混合菌 啤酒、葡萄酒、食用酵母等 米酒、腐乳 食醋、酸乳、发酵蔬菜等 酵母+霉菌 或酵母+细菌
发酵的类型及机理
1. 酒精发酵
酵母菌
C6H12O6
酶
2C2H5OH+2CO2
2. 醋酸发酵
醋酸杆菌
C2H5OH+O2
酶
CH3COOH+H2O
食盐:不同微生物耐盐性不完全相同,细菌鉴定 中常利用耐盐性作为选择和分类的手段。其他因 素相同,加盐量不同即可控制微生物生长及其发 酵活动。一般蔬菜腌制品中常见的乳酸菌能忍受 10%~18%的食盐溶液,大多数朊解菌和脂解菌则 不能忍受2.5%以上的盐液浓度。通过控制腌制时 食盐溶液的浓度可以达到防腐和发酵目的。
(如天冬甜味精)、
增味剂(如5′-核苷 酸)和味精等。⑥面 包。
五、食品发酵的益生作用
发酵微生物及酶的益生作用
食品发酵是利用有益微生物转化食品原料,得到人 们喜爱的食品。
常用的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红曲霉等 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用于保健食品 的菌种,具有调节人体免疫能力、补充营养、调节 血脂等功效。
同型乳酸发酵:在发酵中分解单糖和双糖,只生成乳酸,
发酵的过程产酸量高,能积累乳酸量1.4%以上,在最适
条件下可达2.0%以上,参与同型乳酸发酵的有植物乳杆 菌、乳酸片球菌、发酵乳杆菌、乳链球菌、黄瓜酸化菌等。 异型乳酸发酵:除生成乳酸外,还有其他产物的生成,如 乙醇、二氧化碳、醋酸。如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大
如大豆多肽具有降脂、减肥、促进消化等功能。
多糖与低聚糖的益生作用
多糖、低聚糖是近多年来人们发现的具有保健作
用的功能因子,由于来源不同,具有抗癌、调节 免疫、调节血压及血脂等多种功能。 如乳酸菌胞外多糖、食用菌多糖近年来研究较多。 低聚糖是利用多糖(可消化如淀粉,以及不可消 化如果聚糖、魔芋葡甘聚糖等)经微生物发酵 (或酶)降解而得到。
这类乳酸菌不耐酸,当含酸量达到0.7%一1.0%时,它们 就灭亡了。 在发酵后期以同型乳酸发酵为主,由植物乳杆菌或耐酸的 片球菌继续发酵,当含酸量达到1.3%左右时,植物乳杆
菌也受到抑制,则让位于短乳杆菌和戊糖醋酸乳杆菌,它
们能耐受酸量高达2.4%,使酸菜发酵完成。
乳酸发酵举例:
发酵乳制品:是原料乳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制品,
发酵技术是生物技术中最早发展和应用的食品加 工技术之一。许多传统的发酵食品,如酒、豆豉、 甜酱、豆瓣酱、酸乳、面包、火腿、腌菜、腐乳 以及干酪等。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现代 发酵技术应运而生。传统发酵技术与DNA重组 技术、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融合技术结合, 已成为现代发酵技术及工程的主要特征。
3.
乳酸发酵
乳酸杆菌
C6H12O6
酶
2CH3· CHOH· COOH
4.
酪酸发酵(丁酸发酵)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C6H12O6
酶
CH3(CH2)2COOH+2CO2+2H2O
这是不期望出现的发酵类型
发酵食品已成为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分支:
①酒精饮料,如蒸馏酒、黄酒、果酒、啤酒等; ②乳制品,如酸奶、酸性奶油、马奶酒、干酪等; ③豆制品,如豆腐乳、豆豉、纳豆等; ④发酵蔬菜,如泡菜、酸菜等; ⑤调味品,如醋、黄酱、酱油、甜味剂(如天冬甜味精)、 增味剂(如5′-核苷酸)和味精等。
二、食品发酵的保藏原理 发酵产酸:不仅为发酵食品提供柔和的酸味, 还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发酵产乙醇:乙醇除了具有调节和改善风味的 作用外,还能抑制一些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抑制其他腐败微生物的生长:产乙醇、产酸的 发酵糖的微生物大量繁殖时,能抑制分解蛋白 质和脂类微生物的生长。
第一节 食品发酵保藏原理
发酵的概念最早来源于酿酒的过程。“发酵”原来指的 是轻度发泡或沸腾状态。随着人们对发酵认识的不断增 加,发酵的概念也逐渐成熟。 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角 度来看,化学反应并按分子水平研究时,发酵应正确理 解为在缺氧状态下糖类的分解。 在发酵工业上发酵是利 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通过生物催化剂(微生物细胞或 酶)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产品的过程。 实际上发酵食品本 质上常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同时变化后的复杂混合 物,或在各种微生物和酶依照某种顺序作用下形成的复 杂混合物。所以发酵制品的发酵过程事实上是包括了发 酵、阮解、脂解等多种变化的综合作用。
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益生作用
降低胆固醇及降血压物质的益生作用
其他物质的益生作用
六、影响食品发酵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原料
酸度
酒精含量 菌种的使用 温度 氧的供给量 食盐
原料: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都有一定的嗜好性,所以,
发酵原料的主要成分会对所存在的微生物进行选择。如以 淀粉为主料时,能利用淀粉的根霉、黑曲霉占优势。
起到保藏作用外,还丰富了人们日常膳食中的花
色品种。
其他
微生物的发酵除了起到前面的3点作用外,还有
其他作用,例如微生物通过分泌出酶可降解人体
所不能消耗吸收的物质,合成一些营养物质,并
改善了食品质构,另外在制药行业微生物的发酵
还可以用来生产抗菌素等。
三、食品的发酵类型
据发酵产生的终产物分类:
肠杆菌、戊糖醋酸乳杆菌等。该发酵常出现在腌制初期。
当在10%以上的食盐浓度或乳酸含量达0.7%以上时,便 受到抑制。
如酸菜腌渍初期,由产酸不多、繁殖快而不耐酸的肠膜明 串珠菌等占优势,以异型乳酸发酵为主,产生的酸和CO2 等使pH值下降,抑制其它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