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软膏剂、凝胶剂、膜剂 药剂学

第九章 软膏剂、凝胶剂、膜剂 药剂学


(三)膜剂的分类 按结构特点分类:单层膜剂、多层膜剂、复 合膜剂(夹心型膜剂)。 按给药途径分类 :口服膜剂、口腔膜剂 、 眼用膜剂 、阴道用膜剂 、皮肤、粘膜用膜 剂。
(四)膜剂的质量要求:
外观应完整光洁,厚度一致,色泽均匀,无明显 气泡 重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膜剂的平均重量 重量差异限度 0.02g以下或0.02g ±15% 0.02g以上至0.2g ±10% 0.2g以上 ±7.5% 除另有规定外,膜剂宜密封保存,防止受潮、 发 霉、变质,并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要求。
膜剂实例 二:口腔溃疡膜
硫酸庆大霉素 6万U 醋酸地塞米松 10mg 盐酸丁卡因 250mg 甘油 750mg 糖精钠 25mg 乙醇 适量 PVA05—88 15g 蒸馏水 加至 50ml 【制法】 ①取PVA加适量水浸泡,充分膨胀后水浴使溶,备用。取硫酸 庆大霉素,盐酸丁卡因、甘油、糖精钠溶于适量水中,加入PVA胶浆 中,混匀。另取醋酸地塞米松加适量乙醇溶解后,再与以上浆料混合 ,加适量蒸馏水至规定量,混匀。②将上述配好的药浆静置,除去气 泡后,倾倒在洁净的玻璃板上,用有一定间距的刮刀将药浆均匀涂布 在玻璃板上,控制膜厚约0.8mm,涂膜后置烘箱中,80℃左右烘干, 然后切成2.5cm×4cm的小片,装入塑料袋中,封口即得。
应均匀、细腻、无块粒,在常温下保持胶状,不
干涸或液化。
第三节
(一)定义 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成膜 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膜状制 剂。膜剂可经口服、口含、 舌下、眼结膜囊、口腔、 阴道、体内植入、皮肤和 粘膜创伤、烧伤或炎症表 面覆盖等途径给药。
膜剂
一、膜剂的定义、特点、分类
(二)膜剂的特点
1 .生产工艺简单,易于实现生产自动化和无菌操作;无粉 尘飞扬、有利于劳动保护;成膜材料用量少,可节约大量 辅 辅料,成本低廉。 2. 选用不同的成膜材料,可制成不同释药速率的膜剂,既 可制备速释膜又可制备缓释或恒释膜剂。 3. 膜剂含量准确,吸收性及稳定性良好。膜剂体积小,重 量轻,应用、携带方便。 膜剂的主要缺点是载药量小,不适于剂量较大的药物,在 品种的选择上受到限制。
•淡黄色粘稠半固体, •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吸收本身重 量2倍左右的水,而形成W/O型乳 剂。 •常于凡士林合用
很少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用于调节基质的稠度,或作为 乳剂型基质的油相;易氧化酸败。
医药白凡士林
医药黄凡士林
(二)乳剂型基质
1.分类:
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 常用的油相:多为半固体、固体物质,硬脂酸、蜂蜡、石蜡 、高级醇(十八醇)、 凡士林、 液状石蜡、植物油 常用的水相:多为纯化水、药物的水溶液及一些亲水性的物 质 常用的乳化剂: • O/W型乳化剂 一价皂、脂肪烷基硫酸钠类 、聚山梨酯类、 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类 • W/O型乳化剂 多价皂 、十六醇及十八醇、硬脂酸甘油酯、 脂肪酸山梨坦
四、软膏剂的基质
基质是软膏的赋型剂,药物的载体,制备优良软膏的关键
要求:
• • • • • 润滑无刺激,稠度适宜,易于涂布; 性质稳定,与主药不发生配伍变化; 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 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具有良好释药性; 易洗除,不污染衣物。 水溶性基质 乳剂型基质(W/O,O/W)
分类: 油脂性基质
(二 )常用成膜材料 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缩写PVA)类 材料成膜性能优良,成膜后的强度与韧性 均较好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copolymer,缩写EVA) 聚维酮(PVP)
膜剂的处方组成
主药 0%~70%(W/W) 成膜材料(PVA等) 30%~100% 着色剂、遮光剂(TiO2、色素等) 0%~2% 增塑剂(甘油、山梨醇、丙二醇等) 0%~20% 填充剂(CaCO3、SiO2、淀粉等) 0%~20% 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豆磷脂等) 1%~2% 矫味剂 0%~适量 脱膜剂(液状石蜡等) 适量
2.质量:要求
①均匀、细腻,无刺激性; ②具适当黏稠度,易涂布于皮肤或黏膜上; ③应无酸败、异臭等变质现象; ④创面用的应无菌。
3.特点:
局部作用: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局部治疗; 全身作用:药物经透皮吸收
4.软膏剂的类型
按分散系统可分 :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 按基质的性质和特殊用途分: • 油膏剂 油脂性基质制备 • 乳膏剂 乳剂型基质制成 • 糊剂 含大量的固体粉末(一般25%以上) • 凝胶剂 • 眼膏剂
二、成膜材料
(一)成膜材料的要求:
不影响主药的作用。 2. 成膜与脱膜性能优良,制成的膜具有足够的 强度和柔韧性。 3. 用于口服、腔道、眼用膜剂的成膜材料应具 有良好的水溶性,用于皮肤、粘膜等外用膜剂的 成膜材料应对人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迅 速、完全释放药物。 4. 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1.无毒性、无刺激性。性质稳定,无不良臭味,
2.常用的基质
•分为黄、白两种, •性质稳定、无刺激性, •仅能吸收本身重量5%的水(多 与羊毛脂合用提高其吸水性 )
•分固体和液体
石蜡两种, •主要用于调节软 膏的稠度。
• 烃类 凡士林、石蜡、 二甲硅油 (俗称硅油) • 类脂 羊毛脂、蜂蜡、鲸蜡 • 油脂
植物油、豚脂
二者均为弱的W/O型乳化剂, 可在O/W型乳剂基质中起增 加稳定性的作用。 •润滑作用好, •对皮肤无刺激,对眼有刺激

水溶性药物
先将药物溶于部分水或甘油中,必要时可加热,其余处方 成分按基质配制方法制成水凝胶基质,再与药物溶液混匀 加水至足量搅匀即得。

水不溶性药物
先将药物用少量水或甘油研细、分散,再与混于基质中搅 匀即得。
四、质量检查
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凝胶剂的质量检查 包括粒度检查、最低装量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无菌检查。另外从外观上要求,局部用凝胶剂
胶剂等。
二、凝胶基质
水性凝胶基质
应用较多 • 特点: 易涂展和洗除,无油腻感,能吸收组织渗出液不 妨碍皮肤正常功能。有利于药物特别是水溶性药物释放。 润滑作用较差,易失水和霉变,常需添加保湿剂和防腐剂, 且量较其他基质大。 • 常用品种 卡波姆 、纤维素衍生物、海藻酸钠
油性凝胶基质
三、水性凝胶剂的制备与处方举例
软膏的贮藏

阴冷、干燥处保存,温度不宜过高或过
第二节 凝胶剂
一、概述
含义
系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状液型 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主要供外用。
分类
• 按基质 分为水性凝胶与油性凝胶; 按作用部位可分皮肤用凝胶剂、口腔用凝胶剂、眼 用凝胶剂、鼻用凝胶剂、阴道用凝胶剂、直肠用凝 • 按作用特点 可分为全身用凝胶剂和局部用凝胶剂
地纯净可直接取用,若混有异物或在大生产时应
先加热熔化后,用数层细布(绒布或绸布)或120
目铜丝筛网乘热滤过除去杂质,如须经灭菌的基
质,可再分别加热至150℃灭菌1小时以上,并除 去水分。
(二)药物加入的方法
不溶性药物
根据药物的性质决定
先制成细粉(过六号筛),加少量基质或 液体组分如液状石蜡等研 成糊状,再与其余基质混匀 软膏
三、膜剂的制备工艺
匀浆制膜法
热塑制膜法
将药物细粉和热塑性成膜材料颗粒混合,用橡皮 滚筒混炼;或将经加热融熔的成膜材料,在热熔 状态下加入药物细粉混合均匀,然后通过挤压机 热压成膜、冷却、脱膜即得。
复合制膜法
先将热塑性成膜材料(如EVA)分别制成具有凹 槽的下外膜带和上外膜带,再用水溶性的成膜材 料(如PVA或海藻酸钠)采用匀浆制膜法制成含 药的内膜带,剪切后置于下外膜带的凹槽中。或 用易挥发溶剂制成含药匀浆,定量注入到下外膜 带的凹槽中,吹干,盖上上外膜带,热封即成。
(一)制备方法
1. 研和法
主要用于半固体油脂性基质的软膏制备。
适用于小量软膏的制备
2. 熔和法 主要用于对热稳定药物的油脂性基质软膏
的大量制备
3. 乳化法 主要用于制备乳剂型基质软膏剂
基质的加入顺序
熔点高的先加 ,熔点低的后加 ,液体成分最后加
操作注意
①冷凝速度不可过快 ②冷凝为膏状后应停止搅拌 ③ 挥发性成分应等冷至近室温时加入;④大量生产含不 溶性药物粉末的软膏剂时,经搅拌、混合后若不够均 匀细腻,需要通过研磨机进一步研匀,使无颗粒感。
第十章
软膏剂与凝胶剂
学习目标
1. 掌握软膏剂的概念和质量要求,掌握软膏 剂的常用基质、制备方法、质量评价与包 装储存 2.熟悉凝胶剂的概念、常用基质、制备方法 3.掌握膜剂的定义、分类、处方组成、制备 方法和质量检查
第一节
软膏剂
一、概述
1. 软膏剂(ointments):系指药物与适
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 体外用制剂。
(一)油脂性基质
1.共同特点:
① 促进皮肤水合作用,软化、保护表皮(较其它基质强); ② 润滑、无刺激性、稳定性较好,可与多种药物配伍; ③ 释药性差,油腻性大,不易与水性液体混合,不易洗除; ④ 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软膏剂;不适用于有渗出液 的皮损 ⑤ 一般不单独用于制备软膏剂,为克服疏水性常加入表面活性 剂或制成乳剂型基质来应用。
• 三滚筒软膏研磨机
油脂性和油溶性组分 (油相) 水溶性组分 溶于水 (水相)
加热熔化至80℃, 过滤,保持油相温度
混合、搅拌, 至乳化完成并冷凝 加热至与油相相同温度 (或略高) 膏状 物
水、油两相的混合方法:
分散相加到连续相中 适于含小体积分散相的乳剂系统
连续相加到分散相中 适于多数乳剂系统。此法制得的乳 剂,其内相分散得更加细小
粒度
不得检出大于180μm的粒子。鼻用混悬型软膏剂 50μm的粒子≤2个,不得检出>90μm粒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