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应急管理发展综述
2001 年 9 月 11 日 , 美 国 世 界 贸 易 中 心 突 发 了 令 人 震 惊 的 恐 怖 袭 击 事 件 。 2002 年 9 月 25 日 ,美 国 国 会 通 过 了 《国 土 安 全 法 案 》(The Homeland Security Act of 2002), 并成立了国土安全部,而应急管理署被合并到美国国土 安全部。
除了应急通信网络,日本也很重视应急通信装备的研 究和使用,除了广泛适应的无线公网手机外,无线射频识 别技术在日本的应用已较为广泛,例如,如果有人被埋在 废墟堆里不能动弹或呼救的话,内置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 手机会告诉搜救人员被埋者所处的具体位置,使搜救者能 以最快的速度展开营救。 此外,无线射频识别标签还可以 实现人和物、人和场所的对话。 在救援物资上贴上这种标 签,就可以把握救援物资的数量,根据每个避难所的人数
日本重视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技术支撑 建设,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应急信息化基础设施。
日本政府于 1996 年 5 月 11 日设立内阁 信 息 中 心 ,24 小时全天候搜集灾害相关的信息。日本政府建立了发达、完 善的防灾通信网络体系,包括:以政府各级部门为主,由 固定通信线路、卫星通信线路和移动通信线路组成的中 央防灾无线网; 以全国消防机构为主的消防防灾无线 网; 以自治体防灾机构和当地居民为主的都道县府、市 町村的防灾行政无线网;在应急过程中临时部署的互联 互通的防灾相互通信用无线网等。 此外,还建立起各种专 业类型的通信网,包括水防通信网、紧急联络通信网、警用 通信网、防卫用通信网、海上保安用通信网以及气象用通 信网等。
29
观察与交流
发放物资,尽可能地做到合理分配。 2.3 欧盟应急管理发展情况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深化,欧盟逐步整合各国 力量和资源,对 灾 难 和 突 发 应 急 事 件 及 时 响 应 。 2002 年 , 欧盟成立欧洲联盟互助基金 (Council Regulation No 2012/ 2002 of 11 November 2002-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Union Solidarity Fund),以 欧 盟 规 章 (Regulation)的 形 式 规 定 了 互 助基金体制和运作机制,并确定与欧盟执委会、欧盟议会、 欧盟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区域(各国)委员会承诺义务以及 各方的责任,标志欧盟应急统一协调机制的形成。无数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灾难, 历朝历代一直把灾害的管理作为安抚民心、 稳定社会、巩 固统治的重要措施。 在不断完善灾害管理体制的过程中, 古代社会逐步形成了大量积极的灾害管理政策,如兴修水 利、植林垦荒、重农贵粟、扩大积储等。 在救灾过程中也逐
步形成了灾后赈济、调粟、养恤、安辑、蠲缓、放贷等规范有 效的灾害救助方法。 不仅如此,我国历史上灾害管理的实 践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流芳百世的经典防御灾害工程,举世 瞩 目 的 都 江 堰 至 今 仍 然 发 挥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4]。
近年来,美国应急管理发展迅速,应急立法活跃,除了 关心受灾人员安全外,美国应急管理对象还涉及动物安全 和救灾人员安全,比如,国会已经通过的《宠物撤退和运输 标 准 法 案 》 (pets evacu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tandards act)和正在推进的救灾预备役军人的健康保险立法等 。
电信科学 2010 年第 12A 期
应急信息支持系统在美国应急体系中起着关键作 用,通过集群无线网、卫星通信等设施收集信息并加以 分析观察,以起到预防在先,提前准备的作用。 在调度指 挥时可以做到互联互通, 沟通了各系统之间的通信联 系、联系高效、指挥灵活,保证了在紧急状态下应急指挥 调度的效率。 2.2 日本应急管理发展概况
针 对 应 对 卡 特 里 娜 飓 风 (Hurricane Katrina)灾 害 联 邦 政 府 救 灾 工 作 的 不 足 ,2006 年 10 月 4 日 , 美 国 国 会 通 过 了 《 卡 特 里 娜 灾 后 应 急 管 理 改 革 法 案 》 (Post-Katrina Emergency Management Reform Act of 2006), 把 应 急 准 备 职责提升至联邦政府级别。
理支持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自二战后就已经起步,并处于一 事一议的处理阶段,随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灾难和 事故频频发生,一事一议的处理方式凸显事故救灾的不连 续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1950 年,美国国会制定了联邦救灾 计 划 (federal disaster relief program),从 而 应 急 救 灾 工 作 能 够连贯并有秩序地开展 , 但 1950 年的联邦救灾计划也仅 仅是授权联邦政府协助州政府的应急救灾。 在具体实践 中,自然巨灾的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实际所需应急 能力往往超出地方州政府的能力范围之外。 1966 年,美国 国 会 通 过 了 《灾 难 救 助 法 案 》(Disaster Relief Act),进 一 步 拓展了联邦政府在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救灾职责和权 限 。 1979 年 , 美 国 总 统 吉 米·卡 特 组 建 美 国 应 急 管 理 署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 原 来 由 总
为了对一般灾害(non-major disaster)的应急响 应 进 行 更有效的授权,美国国会开展了复杂的相关研究、梳理了 各种救灾计划 , 并于 1988 年通过了斯坦福减灾与应急救 援 法 案 (Robert T. Stafford Disaster Relief and Emergency Assistance Act of 1988),该 法 案 至 今 仍 是 美 国 应 急 管 理 署 的职权依据。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也是一个经济发达 国家, 一直以来比较注重灾害管理研究和应急管理体制、 机制和技术等方面的建设 , 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 纪 50 年代(二战后 )。 20 世 纪 50 年 代 ,日 本 就 制 定 了 《灾 害救助法案》、《消防组织法》等灾害管理法律,建立了以单 项灾种管理为主的 防 灾 救 灾 体 制 ;60 年 代 初 ,日 本 开 始 重 视防灾救灾的综合管理,制定了《灾害应对基本法》,对地 震、火山、台风等灾害实行全面预防和综合应对的管理体 制;1995 年阪 神 大 地 震 后 ,针 对 重 大 灾 害 应 对 能 力 不 足 的 现实,日本开始进行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把防灾救灾工作 的最高决策机构“中央防灾会议”,从原来的国土厅改为内 阁官房(中央政府办公厅),负责全面的防灾工作。
28
统和其他联邦部门承担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职责统一由 应急管理署负责,其中包括国防部的国内防卫职责、住房 和城市发展部的联邦灾害救助职责、公共服务监管机构的 应急准备职责、科学和政策办公室的地震减灾职责等(总 统令 12148 号), 几乎所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应急准 备、灾难减缓、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等职责都归应急管理 署负责。
新中国之初, 中央政府就确定了统一的救灾领导体 制,成立了中央救灾委员会,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灾害救 助事 务 。 1949 年 12 月 19 日 ,政 务 院 颁 布 《关 于 生 产 救 灾 的指示》, 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必须组织生产救灾委员会, 1950 年 2 月 27 日 ,中 央 救 灾 委 员 会 成 立 ,统 筹 全 国 救 灾 工作[4] ,4 月 又 在 北 京 召 开 了 中 国 人 民 救 济 代 表 会 议 ,成 立 了中国人民救济总会。 在中央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国 上 下 同 心 协 力 , 战 胜 了 连 年 不 断 的 自 然 灾 害 [5]。
为 更 好 地 开 展 应 急 管 理 工 作 ,美 国 应 急 管 理 署 (FEMA ) 围绕减灾、应急准备、应急反应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核心工 作,大力推进应急管理技术支撑的研究与建设。 1998 年 11 月, FEMA 公布了 e-FEMA(FEMA 应急信息支持系统 ) IT 架构 1.0 版,包括: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交换骨干网 、通过现代 压缩技术和带宽共享提高网络效率、集成语音、视频和数 据 通 信 服 务 、 均 衡 使 用 公 共 交 换 网 和 VPN。 2001 年 , FEMA IT 架 构 发 展 为 2.0 版 , 提 出 了 实 现 e-FEMA 的 远 景目标。 当前,FEMA 应急信息支持系统发展为(美国)国 家 灾 害 事 件管理系统 (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 其中包括 命 令 系 统 、预 测 预 警 系 统 、资 源 管 理 系 统 、演 练 培训系统等。
欧盟互助基金用于发生重大灾害事件时使用,它区别 于其他的社会基金,它能够使社会灾难发生时快速高效地 采取行动和协助,如在紧急服务动员时,可以满足人们的 迫切需要、 有助于关键受损基础设施短期内恢复重建、是 受灾地区生活紧急恢复。 可以用于一个或多个地区、一个 或多个国家境内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
欧 盟 应 急 管 理 技 术 支 撑 系 统 为 e-Risk 系 统 。 e-Risk 系统是一个基于卫星通信的网络基础架构,为其成员国 实现跨国、跨专业、跨警种、高效及时处理突发公共事件 和 自 然 灾 害 提 供 支 持 服 务 ,该 系 统 于 2000 年 建 成 。 在 重 大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常碰到通信系统被破坏、信道 严重堵塞等情况,导致救援人员无法与指挥中心和专家 小 组 及 时 联 系 。 基 于 这 种 情 况 ,e-Risk 利 用 卫 星 通 信 和 多 种通信手段来支持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 考虑到救灾和 处理突发紧急事件必须分秒必争,救援单位利用“伽利 略”卫星定位系统,结合地面指挥调度系统和地理信息 系统,对事故现场进行精确定位,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 事发现场,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 而利用多种通信手段 则表现在应急管理通信系统集成了有线语音系统、无线 语音系统、宽带卫星系统、数据网络系统、视频系统等多 个系统,配合应急管理和处置调度软件,使指挥中心、相 关联动单位、 专家小组和现场救援人员快速取得联系, 并在短时间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