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传热过程
2l (t1 t 2 ) 2l (t1 t 2 ) 1 1 r2 1 1 1 ln 1r1 r1 2 r2 1r1 rm 2 r2
1. 若r2 ≦2r1,可取算术平均值取代分子中第二项;
2. 当圆筒壁厚度不大时,可以视为r2 =r1 =rm
=1678 W/(m2K)
圆形直管内层流流时的给热
di N u 1.86 Re P r L W 应用范围:Re﹤2300, Pr﹥0.6, Re×Pr×(di/L)﹥10
1 3 1 3 1 3 0.14
流体在非圆形管内流动时,用当量直径de
=
1 1 1 A1 Am 2 A2
t1 t 2
t R
传热推动力 热阻
平面壁的总传热方程 牛顿冷却定律—— φ =α A(tw-t2) 对于平面壁而言,A1=A2=A 参照牛顿冷却定律,将式
= 1 1 1 A1 Am 2 A2 t1 t 2 t 传热推动力 热阻 R
近似处理:用算术平均值代替对数平均值。
多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2L (t1 t n 1 ) n ri 1 1 ln ri i 1 i
例4-3
例4-4
4.3 对流传热
4.3.1 对流传热机理
基本概念
对流传热—流体各部分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传热现象。 实质因为流体质点变动位置并相互碰撞,热量由高能量质点传递 到低能量质点。 工程上的对流传热一般在液体和固体壁面间进行传热(加热或冷 却)。包括4种情形: A:流体无相变 A1—— 管内强制对流 A2——自然对流 B:流体有相变 B1——蒸汽冷凝(又分部分冷凝和全部冷凝) B2—— 液体汽化(又分部分汽化和全部汽化)
Q / q Q / A
CP,m
Φ
定压热容,包括比定压热容和 定压摩尔热容
Cp=∑xiCi
J.K-1.kg-1 J.K-1.mol-1
相变热或潜热(气化热、冷凝 r =∑xiri 热、升华热、融解热、溶解热、 m 结晶热、稀释热)
J. kg-1 J.mol-1
4.2 热传导
热传导是物体温度较高的分子因热而振动,
志着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f (化学组成、物理状态、 湿度、压强、温度)
导热系数λ 为:温度梯度1K/m,导热面积为1m2, 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 W/(m · k)
=- dt A dn
物质种类 纯金属
液态金属 非金属液体 气体
导热系数 W/(m· K) 100~140 0 30~300
对流传热机理
牛顿传热方程(牛顿冷却定律)
牛顿冷却定律—— 壁面温度为tw的固体, 给热于温 度为t的周围流体,传热速率Φ 与壁面的面积成正比, 与壁面和流体的温度差tw-t成正比。
=
Q
A(t w t )
微分方程形式: (t w t )dA d 其中为传热膜系数(或传质 分系数) 单位是W .m 2 .K 1
f (v, l , ga , t , , , , c p )
准数
Nu(努塞尔)
准数形式 物理意义
l
传热膜系数的特征数,表明流体导 热系数及几何尺寸的作用
Re(雷诺)
Pr(普朗特)
dv
Gr(格拉晓夫)
cp gl3 2 t
确定传热时流体的流动形态, 并表明对换热的影响
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
运用各种准数关联式要注意:
应用条件,应用范围;特征尺寸;定性温度。
圆形直管内湍流时的给热
du 0.8 c p n 0.023 ( ) ( ) d
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n=0.3 应用范围:
Re>104(湍流)0.7<Pr< 120,L/di≥50。
由于
1 2 3 , A1 A2 A3 A
将(a ), (b), (c )相加可得 t1 t 4 = 3 1 2 1 A 2 A 3 A
利用上式,可推出:
1 2 3 t1 : t 2 : t3 : t : : : 1 2 3
根据上式,也可以得到 各层介面的温度
1 1 1 2 Biblioteka 2 t3 t 2 1 1 2
t 2 t1
1 t 2 3 3 2 t 2 3 3
例4-1
例4-2
4.2.3 通过园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单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热量衡算,传 热速率。 ②温度沿传热面 变化。 ③tw Tw不好测。
4.4 热交换的计算
4.4.1 总传热方程
热流体向壁面的对流传热 φ 1=α 1A1(t1-tw,1) 器壁的导热 φ 2=Am(tw,1-tw,2)/(δ /λ ) 壁面向冷流体的对流传热 φ 3=α 2A2(tw,2-t2) 定态条件的总传热方程
表明某些物理性质对传热的影响
2
α——传热膜系数,W.m-2.K-1 l——传热面几何特征,m v——流体流速,m.s-1 Δt ——流体与壁面温度差,K
表明因受热引起的自然对流对传热 的影响
λ ——流体导热系数, W.m-2.K-1 d ——管内径, m β ——流体膨胀系数, K-1 g ——重力加速度, m.s-2
并与相邻的分子碰撞,而将能量传递给相邻分子, 顺序的将能量从高温向低温部分传递。
4.2.1 基本概念和傅立叶定律
温度场和等温面 t=f(x,y,z,τ ) 稳定温度场——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即 t=f(x,y,z,)
温度梯度——沿等温面垂直方向的向量,
它的正方向是沿着温度增加的方向。等温面 上温度T不变,法线方向T变化最大。
第四章 传热过程
4.1 概述
凡有温度差的地方就有传热,
如太阳辐射,兑开水,暖气。
4.1.1 化工生产中的传热
化学反应器: 吸热,放热 传热与其它单元操作同时出现: 蒸发,精馏,干燥 ,结晶 热量综合利用:强化,削弱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不消耗外界功的条件下, 热仅能从高温往低温方向传递或传播
例4-5 例4-6
沸腾和冷凝的传热膜系数
对流传热膜系数的大致范围 传热情况
空气自然对流 气体强制对流 水自然对流 水强制对流 水蒸汽膜状冷凝 水蒸汽滴状冷凝 水沸腾 有机蒸汽冷凝
α /w/(m2K)
5~25 20~100 200~1000 1000~15000 5000~15000 40000~120000 2500~25000 500~2000
定性尺寸、定性温度 高粘度校正
du 0.8 c p 0.33 0.027c ( ) ( ) d
例: 一流体流经Ф 25×2.5的管子(湍流),对流给 热系数α 为1000W/(m2K),现流量不变,管子变为 Ф 19×2,问对流给热系数α 。
α ’=α (di'/di)1.8=1000(20/15)1.8
流体与蛇管或与器壁以自然对流传热的传热膜系数 gl3 2 t c p n =c ( ) 2 l Gr· Pr
<0.001 0.001~500 Nu=0.5 1.18 1/3
c
n
500 ~20,000,000 >20,000,000
0.54 0.135
1/4 1/3
涡轮式搅拌器附属夹套的圆筒容器,流体与 壁面间的传热膜系数
总传热系数以外壁面为计算基准:
φ =K0A0(t1-t2)
其中A0为外管截面积
Ao Ao 1 1 r2 r2 1 K 0 1A1 Am 2 1r1 rm 2
总传热系数以内壁面为计算基准:
φ =KiAi(t1-t2)
其中Ai为内管截面积
Ai Ai 1 1 1 r1 r1 K i 1 Am 2 Ao 1 rm 2 r2
改写成
φ =KA(t1-t2)=KAΔ t
此式即平面壁的总传热方程 其中 K 为总传热系数,单位W.m-2 .K-1 1 1 K 1 1 RA
1
2
例 4-7
求传热速率
和各热阻
圆筒壁的总传热方程
= 1 1 1 A1 Am 2 A2 t1 t 2
物质种类 金属合金
导热系数 W/(m· K) 50~500
非金属固体 绝热材料
0.05~50 0.05~1
0.5~5 0.005~0. 5
表4.1 导热系数的大致范围
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
温度升高,金属的导热系数λ 金属下降;液体的 导热系数λ 液体下降(水和甘油除外);气体的 导热系数上升。 均质固体物 λ =λ 0(1+α t) 物质种类 导热系数 W/(m· K) 5~420 0.01~0.4 0.09~0.7 物质种类 导热系数 W/(m· K) 建筑材料 0.5~2 0.6 水 0.007~0.17 气体
0
dx Adt
t2 t1
dx
A(t1 t 2 )
q t1 t 2 传热推动力 A 传热阻力
单位是:W /(m 2 .s )
平壁内某处(x)的温度tx= t1-(t1- t2)x/δ
多层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1 A 1 1= (t1 t 2 ) t1 t 2 (a) 1 A 1 1 2 A 2 2= (t 2 t3 ) t 2 t3 (b) 2 A 2 2 3 A 1 3= (t3 t 4 ) t3 t 4 (c ) 3 A 3 3
实际工业或民用形式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传导、对流和辐射 本章主要内容—— 从传热机理出发, 分析传热过程的传热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阐明主要的计算方法, 说明传热设备的基本结构, 指出传热强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