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对比记忆(肢体经络病症)

中医内科学对比记忆(肢体经络病症)

中医内科学对比记忆(肢体筋络病症)
(一)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风寒湿痹
•1、行痹
•主证:游走性关节疼痛+恶风发热,舌苔薄白或腻,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2、痛痹
主证:关节疼痛,遇寒痛增,日轻夜重,局部有冷感,舌淡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3、着痹
主证:关节重着酸痛,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得热,得按可减,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风湿热痹
主证: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痛不可触,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或宣痹汤
顽痹
1、尪痹(痰瘀阻络)主证:•关节肿大、畸形,肌肉萎缩,舌暗有瘀点,脉沉涩。

治法:补肾散寒,活血通络------方药:补肾祛寒治尪汤---续断、补骨脂、附子、熟地、骨碎补、淫羊藿、桂枝、独活、威灵仙、白芍+桃仁、当归、乌蛇
2、气血亏虚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活络,佐以舒筋---气血并补荣筋汤(独活寄生汤)
(二)萎证: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痿——指肢体痿弱不用。

辟——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

1、肺热津伤:病起发热, 或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咽干呛咳。

皮肤干燥, 心烦口渴, 小便黄少,大便干燥。

舌质红,苔黄。

脉细数。

清热润肺, 濡养筋脉---清燥救肺汤加减。

2、湿热浸淫:四肢痿软, 肢体困重, 足胫热蒸,尿短赤涩。

发热, 胸闷
脘痞,肢体麻木、微肿。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濡数---清热利湿, 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化裁。

3、脾胃亏虚:肢体痿软无力,食少,便溏。

腹胀,面浮, 面色不华,气短,
神疲乏力。

舌质淡有齿印, 苔薄或腻。

脉细弱---补脾益气, 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加减。

4、肝肾亏损:起病缓慢, 下肢痿软无力, 腰脊酸软,不能久立。

下肢痿
软,甚则步履全废, 肩腿大肉渐脱, 目眩发落,耳鸣咽干, 遗精或遗尿,或见妇女月经不调。

舌质红,少苔。

脉细数----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加减。

5、瘀血阻络:四肢萎弱日久,肌肉消瘦,肢体麻木不仁,或四肢青
筋显露,肌肉隐痛,舌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午汤
(三)颤证:又称振掉、颤证、震颤。

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
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甚至有痉挛扭转样动作,两手及
上下肢颤动不止,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

1、肝肾亏虚:颤振日久不愈,兼见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
腰酸腿软,肢体麻木,呆傻健忘,筋脉拘紧,动作笨拙,舌体偏瘦,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弦或沉细弦。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熄风------大补阴丸合六味地黄汤
2、气血两虚:颤振日久,面色无华,神惫乏力,头晕眼花,舌
淡胖有齿印或暗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熄风活络---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加减法:气虚甚伴中气下陷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气虚夹痰者,可加瓜蒌、胆南星、竹沥、菖蒲、远志等;心悸失眠健忘甚者,以归脾汤加减,人参倍用;便秘时重用当归,并加肉苁蓉、火麻仁;血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地龙;血虚甚者,与四物汤合用。

3、痰热动风:颤振或轻或重,尚可自制,常兼胸脘痞闷,痰稠
色黄,头晕口干,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平肝熄风----导痰汤合天麻钩藤饮。

加减法:若属痰湿内蒙而见胸闷昏眩,恶心,呕吐痰诞,肢麻颤振,手不能持物,甚则四肢不知痛痒,咳喘,舌胖有齿痕,苔厚腻,脉沉滑者,宜二陈汤加煨皂角1克,硼砂1克,胆南星2克,以化痰浊,定颤振。

(四)腰痛:是指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一种自觉症状,可表现在腰部一侧或两侧或腰脊当中,常因肾虚邪客腰部,导致血气运行不畅,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

各类腰痛特征:
•寒湿腰痛:冷痛、重着,阴雨天或局部受冷后疼痛加剧,遇温痛减。

•湿热腰痛:驰痛,腰部有热感,遇热痛甚。

•肾虚腰痛:痠痛,隐痛。

时痛时止,绵绵不休,稍劳即痛,喜柔喜按,膝腿无力。

•外伤腰痛:有外伤病史,突然发生,剧痛难忍,痛无休止,腰部拒按,活动明显受限
1、寒湿腰痛:寒湿腰痛证候特征+寒湿证症候
寒湿邪袭,痹阻经络---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渗湿汤、苓桂术甘汤
2、湿热腰痛:症状:湿热腰痛证候特征+湿热证症候
湿热邪壅,筋脉驰缓,经气不通---清热利湿,舒筋活络--加味二妙散、四妙散
3、瘀血腰痛:腰痛有定处,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

证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病情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

瘀血阻滞经脉,气血不能通畅---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身痛逐瘀汤、活络效灵丹4、肾虚腰痛:肾虚腰痛证候特征+肾阳虚证症候或+肾阴虚证症候----分析:腰为肾俯,肾之精气亏虚,腰脊失养
治法:阳虚者,温补肾阳;阴虚者,滋补肾阴
方药:阳虚者,右归丸;阴虚者,左归丸
(五)痉病:由于筋脉失养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1、邪壅经络:头痛、项背强直、高热、恶寒或不恶寒,无汗或
有汗,肢体酸重,甚至口噤不语,四肢抽搐,舌苔白,脉浮紧---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羌活胜温汤
寒邪甚——解肌发汗:葛根汤
风邪甚——驱风散寒,和营养津----栝蒌桂枝汤
湿邪甚——清热化湿,通经活络---三仁汤
2.肝经热盛:项背强急,四肢抽搐,口噤啮齿,甚则角弓反张高热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眩晕,面红目赤。

舌质红绛,舌苔黄或少苔,脉弦数或弦细数---肝经邪热炽盛,热盛风动伤津,筋脉失和----清肝潜阳,熄风镇痉---羚角钩藤汤加减。

本方有平肝熄风,清热止痉作用,适用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证。

3.阳明热盛证(热盛发痉):项背强急,手足挛急,甚则角弓反张,壮热汗出,腹满便结,口渴喜冷饮,甚则神昏谵语。

舌质红,苔黄燥,或焦黑。

脉洪数----阳明胃热亢盛,腑气不通,热极生风、筋脉拘急,或热盛伤津,筋脉失养---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

4.心营热盛: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

头痛,呕吐,皮紫斑或瘀点,夜热早凉。

舌质红绛,少苔或剥苔,脉细数---热人心营,扰动神明,灼伤阴津,筋脉失养---清心凉营,开窍止痉---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加减。

常用药:水牛角、莲子心、淡竹叶、连翘——清心泄热,凉血解毒;玄参、生地、麦冬——滋阴养津。

5、气血亏虚:项背强急,四肢抽搐无力。

兼次症:头晕目眩,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面色萎黄或咣白。

舌质淡,苔薄白。

脉数细弱---补益气血,养筋缓痉----八珍汤加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