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练:动植物与地理环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栖息于日本北海道湿地的丹顶鹤原为夏候鸟,冬季到本州、九州越冬。
20世纪初,由于某种原因,丹顶鹤冬季留在北海道成为留鸟。
读东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 和生活在扎龙相比,丹顶鹤能够一年四季生活在北海道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气温B. 降水C. 河流数量D. 湿地面积2. 推测北海道丹顶鹤不到本州、九州越冬的主要原因是本州、九州A. 气候变暖B. 渔场消失C. 森林减少D. 围海造陆【答案】1.A 2. D【解析】1. 丹顶鹤原为夏候鸟,冬季到本州、九州越冬,与扎龙相比,北海道纬度略低,且气候海洋性较强,冬季更暖,因此丹顶鹤能够一年四季生活在北海道,所以A正确。
2. 丹顶鹤原为夏候鸟,冬季到本州、九州越冬,丹顶鹤不到本州、九州越冬的主要原因是本州、九州东南沿海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围海造陆破坏了丹顶鹤的栖息地,所以D 正确。
长江江豚是用肺呼吸的淡水哺乳动物,近年来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为保护江豚,我国在长江流域选择封闭河流故道,通过定点定量投喂,进行半自然状态人工网箱养殖鱼并饲养江豚。
研究人员发现江豚与鱼类一样有早晚摄食规律。
如图示意长江的一段封闭河流故道(江豚研究地)。
据此完成3~5题。
3. 研究人员发现在③区域江豚夏季清晨活动频繁,主要是由于A. 觅食活动B. 避免阳光照射C. 水温适宜D. 躲避人类干扰4. 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池内饲养江豚,江豚的呼吸间隔时间比半自然状态短,因为人工池A. 水浅光照足B. 水浅空间小C. 江豚生存适应性弱D. 受人类活动影响多5. 推测江豚活动最集中的区域是A. ①区域B. ②区域C. ④区域D. ⑤区域【答案】3. A 4. B 5. D【解析】3. 江豚有早晚摄食规律,人工网箱养殖鱼用来饲养江豚,③区域为网箱养殖区域,故研究人员发现在③区域江豚夏季清晨活动频繁,主要是由于觅食活动,A正确。
避免阳光照射和水温适宜无法确定,BC错误。
③区域为网箱养殖区域,人类活动较多,D错误。
4. 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池内饲养江豚,江豚的呼吸间隔时间比半自然状态短,说明人工池水中氧气不足,由于选择封闭河流故道饲养,这与水浅空间小有密切关系,B正确。
氧气与光照、江豚生存适应性弱、人类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
5. ⑤区域临近出口,水体交换频繁,且水面较宽,人类活动少,对其干扰小,故⑤区域最可能是江豚活动最集中的区域,D正确。
亚洲象最适宜生存在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带。
澜沧江支流罗梭江流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野生亚洲象栖息地。
亚洲象大约5~6年繁殖一次,孕期长达18~22个月,每胎只产一仔。
流域内过度的人类活动给亚洲象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长期采食农作物,亚洲象开始逐渐把玉米当做自己的食物。
下图为罗梭江流域某一村庄附近示意图。
据此完成6~8题。
6. 某科考组曾经在此布设红外相机监测野象,图中ABCD四个监测点哪一个监测点观测到亚洲象的概率最大A.AB.BC.CD.D7. 下列选项中,不是该区域亚洲象数量减少的原因是A.河流使栖息地碎片化,造成种群隔离B.繁殖率低,孕期长,每胎只产一仔C.毁林开荒、水电站建设造成栖息地面积减小D.盗猎直接使得亚洲象数量减少8. 下列玉米地经常遭到亚洲象破坏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森林减小,食物来源减少,且农田扩张距离野象栖息地更近B.玉米营养价值高,且分布集中连片,减少觅食的能量消耗C.玉米一年一熟,成熟时间集中,供应量大D.因为持续不断的学习记忆,亚洲象把玉米当做自己的食物【答案】6. A 7.A 8. C【解析】6. 结合材料可知A点最适宜观测。
从图中可看出A地森林密布,栖息空间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河谷开阔;靠近玉米地,处于觅食路线上。
BC离森林和玉米地较远,D处虽处于玉米地附近,但离森林较远,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所以选A。
7. 毁林开荒、水电站建设造成栖息地面积减小,活动空间和食物来源减少;交通建设使栖息地碎片化,造成种族隔离;盗猎直接使得亚洲象数量减少;亚洲象繁殖率低,孕期长,每胎只产一仔。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不是亚洲象减少的原因。
所以选A。
8. 玉米地经常遭到亚洲象破坏的原因:森林减小,食物来源减少,且农田扩张距离野象栖息地更近;玉米营养价值高,且分布集中连片,减少觅食的能量消耗;当地地处热带,热量充足,玉米一年三熟,且不同高度种植的玉米成熟时间错开,玉米供应源源不断。
由于长期采食农作物,加上持续不断的学习记忆,亚洲象开始逐渐把农作物作为自己的食物,并产生较大的依赖。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不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所以选C。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
在索科特拉岛(___6___)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
回答9~10题。
9. 索科特拉岛植被为A. 热带雨林B. 热带草原C. 热带荒漠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10. “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可有利于A. 散热B. 防风C. 耐寒D. 防沙【答案】9. C 10. B【解析】9.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典型植物——“沙漠玫瑰”,喜高温干燥,且从图片中发现叶子很少,说明当地炎热干燥,故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对应植被为热带荒漠。
10. “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主要集中在底部,联系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知识可知,该地风力作用强,故主要作用是防风。
雪莲,别名雪荷花,野生雪莲种子在0℃发芽,3—5℃生长,幼苗能经受-21℃的严寒,主要生长在天山、阿勒泰山和昆仑山脉海拔3000 米以上雪线附近的悬崖峭壁之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天山野生雪莲可生长区域面积大约有300 万公顷,现在仅剩下1/5 了,目前,国家已把雪莲列为二级濒危植物。
下图示意我国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
据此完成11~12题。
11.野生天山雪莲生长区主要位于天山的A. 山地草甸草原带B. 云杉林带C. 高山草甸带D. 高山冰雪带12.导致天山野生雪莲可生长区域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 山地牧场扩张B. 全球气候变暖C. 人类过度采挖D. 冰川面积减少【答案】11.C 12.B【解析】本题组考查雪莲生长环境及全球变暖。
(1)雪莲适合低温环境,紧邻冰雪带。
(2)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低温区域减少,雪莲生长环境减少。
11.根据材料,野生雪莲种子在0℃发芽,3-5℃生长,冰雪带温度在0°C以下,雪莲应生长在接近冰雪带的自然带位置,结合图示信息,应选C。
12.根据材料,天山野生雪莲主要生长在天山、阿勒泰山和昆仑山脉海拔3000米以上雪线附近的悬崖峭壁之中,生长环境险峻,人类攀爬困难,采摘更为困难,且其生长区域人口稀少,故该物种的减少与人类过度的采挖关系不大;天山野生雪莲可生长区域面积大量减少最可能是自然原因,结合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气温升高导致低温区域减少,结合选项,气温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选D。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极熊是一种能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肉食动物,其活动范围主要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如图所示)。
食物主要为北冰洋海域的各种动物。
一般在每年的3~5月后辗转奔波于浮冰区觅食,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严冬时节,北极熊几乎可以长时间不吃东西,进入冬眠状态:近年来,加拿大的北极熊专家通过对秋季抓到的北极熊熊掌上长满长毛这一想象,推测北极熊也可能出现局部夏眠。
(1)说明3~5月为北极熊主要觅食活动期的理由。
(2)分析导致北极熊觅食活动期出现局部夏眠的原因。
(3)说明针对北极熊觅食活动期出现异常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答案】(1) 3-5月北极地区气温回升,部分冰川融化,洋面浮冰区面积扩大;动植物开始活跃、生长、繁殖,食物充足。
(2)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气温上升,北极冰层加速融化,北极冰盖退缩,浮冰数量减少;北极航道开通,北极油气开发,漏油、船舶垃圾和废弃物的随意排放造成一定的水污染,食物来源减少;北极熊的栖息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3)保护措施:控制碳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开展了国际合作和交流,制定国际公约,保护北极熊的栖息地;建立海洋保护法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建立北极熊自然保护区,投放适量食物。
【解析】(1) 3-5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北极地区气温回升,部分冰川融化,洋面浮冰区面积扩大,北极熊活动范围扩大,捕食范围扩大;动植物开始活跃、生长、繁殖,北极熊的食物充足。
(2)夏眠的理由与气候变化对北极熊的生活空间、食物来源的影响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气温上升,北极冰层加速融化,北极冰盖退缩,浮冰数量减少,北极熊栖息的空间范围变小;北极航道开通,北极油气开发,漏油、船舶垃圾和废弃物的随意排放造成一定的水污染,食物来源减少;北极熊的栖息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3) 北极熊活动范围主要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气候变暖,其活动空间变小,进而影响北极熊种群数量,保护措施要先保护大气环境,要保护北极熊的栖息生活环境及其食物链:控制碳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开展了国际合作和交流,制定国际公约,保护北极熊的栖息地;建立海洋保护法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建立北极熊自然保护区,投放适量食物。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5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北极地区气温回升,部分冰川融化,洋面浮冰区面积扩大,北极熊活动范围扩大,捕食范围扩大;动植物开始活跃、生长、繁殖,北极熊的食物充足。
夏眠的理由与气候变化对北极熊的生活空间、食物来源的影响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加速融化,北极熊栖息的空间范围变小;北极航道开通,北极油气开发,造成一定的水污染,食物来源减少;北极熊的栖息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北极熊活动范围主要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气候变暖,其活动空间变小,进而影响北极熊种群数量,保护措施要先保护大气环境,要保护北极熊的栖息生活环境及其食物链。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雪豹是我国珍稀的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最高海拔的动物之一,主要在夜间活动大部分分布在亚洲的高山雪线附近陡峻的山地,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
中外学者考察发现我国的雪豹活动区域与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重合几率只有25%。
因此,学者们认为藏族社区居民参与保护雪豹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藏族居民十分喜爱和崇尚雪豹,国际山水自然保护组织的科学家号召牧民们学会摄像,随时记录雪豹的行踪,并在雪豹经常出没地区安放红外夜视相机进行监视。
(1)简析雪豹在我国西部能够广泛分布和生存的自然原因。
(2)分析青藏高原地区与新疆地区雪豹在空间分布的差异。
(3)针对青藏高原雪豹活动的区域,提出保护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