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物疫病净化长效机制的研究研究背景我国动物疫病的防治难度加大→我国畜牧业近30年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仍然以“分散饲养”为主 现行综合防疫措施急需完善→大多数动物疫病只能控制发病与抑制流行→建国以来,新发境外传入动物疫病超过20种,但目前只消灭了2种动物疫病如牛瘟、牛肺疫500010000150002000025000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畜牧业产值(亿元)0510152025303540占农业比重(%)畜牧业产值(亿元)占农业比重(%)208251946820583农业部预计2011年的畜牧业产值将突破2.2亿元——预示着庞大的养殖基数说明我国仍存在千家万免疫(vaccination)净化(cleanup)疫病控制水平疫病控制水平控制Control扑灭Stamp out 消除Elimination 消灭Eradication区域内无病原发病率局部蔓延地区发病率=0长期免疫难以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原因免疫密度达不到100 %——被免动物分散养殖、不宜保定免疫困难和漏免疫苗质量问题——商业竞争免疫剂量问题——低带免疫耐受和免疫麻痹免疫失败免疫效力受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抑制长期免疫宿主抗体免疫选择压加快病毒变异逃避宿主机体免疫反应免疫失败免疫是一种过渡性措施动物疫病防控的三个有效手段因此,实施免疫之初就应制定免疫退出计划 我国缺乏免疫退出计划传染源易感动物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染源疫苗免疫难以消灭病原停止免疫的前提是完善净化措施免疫净化指在某一限定地区或养殖场内,根据特定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疫病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并淘汰各种形式的感染动物,使限定动物群中某种疫病逐渐被清除的疫病控制方法疫病控制水平控制Control 扑灭Stamp out 消除Elimination消灭Eradication区域内无病原发病率局部蔓延地区发病率=0研究结果——国内外养殖场净化措施的比较研究 我国区域化实施的疫病净化措施区域化全进全出制空栏期法监测淘汰法生物安全措施法✓熏蒸消毒法✓清洁和消毒法✓SPF管理措施法✓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控制措施 后代隔离法药物治疗法营养补充法销毁和复育检测和清除法种群封闭法国内外疫病净化方法相似管理是否严格区域净化措施的国内外区别在于国家层面动物移动控制措施动物疫病监测措施动物疫病应急处理措施野生动物控制措施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兽医培训和公众防疫意识培养措施种畜禽SPF 管理措施动物标识与可追溯管理措施净化动物疫病涉及的8项技术措施完善兽医组织机构设置制定净化工作规划建立净化机制国家有消灭动物疫病的意向——净化措施所涉及的技术措施和实施基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一指挥多方协作研究结果——净化结合区域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传染源易感动物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染源区域化管理缓冲区免疫感染区监测区非免疫思路:净化结合区域化管理可行区域区化生物安全隔离区化SPF 管理技术创新思路:垂直净化和水平净化对动物群体设置屏障与外界隔离建立净化机制的垂直净化思路建议国家鼓励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按照OIE生物安全隔离区的要求建立SPF种畜禽场图1 垂直净化的区域化管理分区示意图建立净化机制的垂直净化思路逐步从繁殖代次即曾祖代、祖代、实验动物和商品代的顺序,逐级引种并建立SPF 化引种养殖体系建议国家应将SPF 种畜禽场的建设优先列入国家种SPF 级原种场SPF 级祖代场实验动物SPF 级父母代SPF 级商品代图2 SPF 化繁殖体系引种路线示意图垂直引种净化疫病的重要性净化应先从种畜禽即种源开始,为下游种畜禽场提供健康无疫的动物种源净化是我国开展净化工作的先决条件 SPF管理技术是种源垂直净化的重要手段疫病净化的基础净化相配套的法规、规章的制定净化机制的确立净化动物疫病的组织机构的设置 净化工作规划净化基础的完善是我国完善动物疫病净化措施的必要前提制定净化方案完善净化工作涉及的8项技术措施我国需加强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并标准化 建议将一些与净化疫病相关的技术措施写入《动物防疫法》相配套的法规、规章中建议加大处罚力度 野生动物控制措施 动物疫病监测措施 动物疫病应急处理措施 兽医培训和公众防疫意识培养措施 动物标识与可追溯管理措施移动控制措施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种畜禽SPF 管理措施维持区域内无疫的关键维持养殖场内无疫的关键本研究建议将移动控制措施立法借鉴巴西口蹄疫(FMD)无疫区的建设经验设立和应用屏障体系实现移动控制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规范移动控制2007年巴西颁布第44号指导规范只允许12月龄的牛经过30天的隔离后,其血清学检测为阴性才可以进入无疫区,其他任何牛只不允许进入无疫区在免疫无疫区与非免疫无疫区之间的动物流通规定是:不允许免疫的动物进入非免疫无疫区将移动控制措施立法哥伦比亚口蹄疫无疫区的《动物卫生流动指南》中规定: 所有FMD易感动物、动物产品和副产品的移动,都要填写哥伦比亚农牧业局(ICA)制订的“动物卫生流动信息表”,并获得检查站的验证合格证明方可移动移动的动物须在近6个月内注射FMD疫苗并有官方记录 动物必须来自没有FMD或水泡性疫病暴发的区域移动前48小时向ICA提出移动申请,获得证明后及时运输牛到目的地移动动物必须具有注册的指示牌和单独的注册码,以根据动物年龄和性别归类运输在动物标识方面欧盟——每头牲畜(牛、绵羊和山羊)在出生20日内进行标识,出生通知后14日内为其颁发一个执照英国——牛移动的执照申请必须在标识后15日内登记,死亡必须在7日内报告我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新出生畜禽,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从国外引进畜禽,在畜禽到达目的地10日内加施畜禽标识。
无死亡报告期限在动物标识和移动控制处罚力度方面防疫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强制免疫动物建立免疫档案和加施免疫标识畜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没有标识的动物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防疫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了输入到无疫区的动物须申报检疫,但第七十五条到第七十八条的处罚力度较小如何完善动物标识和移动控制措施 完善点加大相关违法处罚力度完善动物标识与疫病可追溯体系,标准化可追溯管理,并尽快实现 简化动物移动检疫审批程序,提高报检自觉性 实施区域化净化疫病,需增加我国动物移动控国外的官方兽医都拥有很大的权力,其本人即可代表国家签发证书在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方面生物安全措施包括:移动控制、自然和人工屏障的应用、动物的空间阻隔、兽医管理和饲养管理 关键点:对人和环境的控制,切断传播途径如何完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将生物安全措施写入《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法律法规中✓《动物防疫法》第十九条到第二十二条以满足防疫条件的形式对生物安全措施进行了规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现已颁布相关条例、办法和规范提倡规模化养殖,严格管理,提高生物安全体系的封闭性✓SPF 繁殖管理技术应是发展趋势养殖场的自律性其他净化技术措施野生动物控制措施由林业和渔业部门负责兽医需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和野生动物疫病报告机制 疫病监测措施巴西非常重视被动监测工作,鼓励疑似病例和疫情报告排除法其他净化技术措施应急处理措施应增加净化区域内的应急反应机制当病原通过候鸟、空气再传入净化区域内发生紧急疫情时,应迅速扑杀并尽快恢复无疫状态防疫知识培训措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动物疫病净化组织机构设置尽快推行官方兽医制度便于国家垂直管理可以独立、统一、公正地执法,克服我国现行制度“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弊端可全过程监控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降低动物疫病传播风险,维护人类和动动物疫病净化工作规划明确兽医工作体系职责,责任落实到位长期财政投入的保障大量的监测费用要争取逐步将病死畜禽损失和无害化处理费用全面纳入财政补助范围,为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工作提供切实保障协调社会多方配合工作动物疫病净化工作规划协调社会多方配合工作✓需要公安部、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等部门共同配合净化工作的有效实施✓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强化部门间沟通协作,及时通报相关信息,形成监管合力,提高打击力度✓要加强动物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对涉嫌非法收购、贩卖、屠宰“病死猪”及加工制售肉制品牟取非法利益的犯罪案件,要及时移送并配合公安机关予以严厉打击结论:建立动物疫病净化长效机制首先侧重我国动物疫病净化基础的完善✓法律法规、财政、技术手段、机构设置和人员管理方面入手,为净化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完善要点:标准化、法规强制化净化方案的制定✓区域化管理是净化动物疫病的先行步骤✓将区域净化模式分为免疫动物疫病净化区域、非免疫动物疫病净化区域、生物安全隔离净化区域✓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可以在我国无疫区建设中优先进行✓大力发展SPF种畜禽管理的重要垂直净化手段阶段1:阶段2:阶段3:阶段4:阶段5:阶段6:阶段7:垂直净化阶段,严格监督养殖场的垂直引种路线,种畜禽SPF 化管理是垂直净化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净化认证评估阶段,在净化保障措施的支持下继续进行免疫确认达到免疫净化状态后,继续净化消灭动物疫病,达到免疫无疫状态获得免疫无疫认证,如净化条件已发展成熟且流程化,则停止免疫,继续实施综合的垂直净化措施以维持非免疫无疫状态非免疫无疫认证阶段。
通过不断地净化达到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消灭状态,可申请非免疫无疫认证水平净化阶段,通过净化达到非免疫无疫的区域,可通过区域化管理,实现点到面的非免疫无疫某种动物疫病的全国非免疫无疫认证展望:动物疫病净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