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汽车系统动力学-转向系统动力学及控制解析

16汽车系统动力学-转向系统动力学及控制解析


Ta Km (m gm
xr ) rp
电动机助力力矩
Tm Ki Ie
电动机电磁转矩
18
16.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关键技术 • 助力特性的概念
助力特性是指助力随汽 车运动状况(车速和转向盘 手力)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I 直线行驶区 II 强路感区
III 轻便转向区
19
10
16.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关键技术
• EPS对助力特性的基本要求
4) 在转向盘输入力矩达到驾驶员体力极限的区域时,
应尽可能发挥较大的助力 效果。
5) 随着车速的增高,助力应减小。 6) 符合国家标准对动力转向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动系统的组成 转向振动系统主要由转向杆系、转向轮、转向器以及悬架和簧载质量 组成。建模之前,做如下假设: 1)将转向系统简化为总体扭转刚度系数Ks表示的单自由度系统。并假 定系统质量集中于转向盘,驾驶员控制的转向盘固定不动;
K SC K SL KS 2 is K SC K SL
4) 环保性
5) 低温工作性能好
16
16.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概述
EPS系统根据电动机助力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转向轴助力式、齿 轮助力式、齿条助力式三种 :
17
16.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
假定转向盘固定,以齿条所受地面冲击为 输入,并以转向盘固定不动所需的力矩为 输出。
x r ) T J C K ( g m m m m m mr m m p x 1 K g xr M xr F C xr K x ( K s r ) m m (g ) r tr r r r m rp m rp rp rp
16.3四轮转向系统
动力学分析 4ws
10
16.3四轮转向系统
动力学分析
正的 2 具有增加车辆不足转向的作用,并使某些 处于过度转向的车辆超过临界转速后也能保持稳定。
11
16.3四轮转向系统
动力学分析
12
16.3四轮转向系统
动力学分析
13
16.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概述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EPS)是在机械式转向 系统的基础上,用电池作能源,电动机为动力装置,直接依靠电动机提供辅 助转矩的动力转向系统。
整个系统由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控单元、助力电机、减速机构等几部分组成。
14
16.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概述
工作原理: 转向盘转动时,转矩传感器检测转向盘转矩的大小和方向,产 生一个转矩电信号;同时,车速传感器也产生一个车速电信号。转矩信号和车 速信号传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转矩信号和车速信号并通过一定的控制算 法决定助力电机的旋转方向和助力电流的大小,从而完成实时控制助力转向。
低速时行驶轨迹对比
高速时行驶轨迹对比
8
16.3四轮转向系统
转向运动学分析
假设4ws系统对后轮转向的控制策略为
r f
0
为前、后轮转向角的比例系数,负号表示前后轮转向方向相反。
假设前、后轮转向角非常小,转弯半径足够大,则有:
L R0 tan f R0 tan r
9
转向盘转矩越大,助力电机提供的助力力矩也越大,提高汽车的转向轻便 性;同时,控制单元根据车速的大小来控制路感,车速低时提供较大的助力, 15 车速高时提供较小的助力,增强驾驶员的路感。
16.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概述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 降低了燃油消耗 2) 提供可变的助力特性
3) 系统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方便安装
典型转向系统结构
3
16.1转向系统结构及转向几何学
□转向几何学 阿克曼转向几何原理 cot o cot i tkp / L
i 为内侧转向轮转 o 为外侧转向轮转角, 角, L 为车辆轴距, tkp 为两主销轴线与
地面交点间的距离。 车辆转向时,满足上式,车轮才作纯滚动。 实际的内、外轮转角关系曲线通常在平行 几何关系曲线和阿克曼几何关系曲线之间 变化。
w
Ks I kp K SC K SL I kp (is2 K SC K SL )
7
16.3四轮转向系统
概述
四轮转向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车辆行驶中的某些信息来控制后轮的转角输入, 以提高车辆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低速时,为减小转弯半径,后轮转向方向与前轮相反,即“反相转向”。 □高速转向时,为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加快车辆的侧向响应速度,后轮将产生 与前轮同向的转角,即“同相转向”。
汽车系统动力学
主讲:胡爱军
1
第十六章
16.2转向系统振动分析 16.3四轮转向系统 16.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转向系统动力学及控制
16.1转向系统结构及转向几何学
2
16.1转向系统结构及转向几何学
□转向系统结构 车辆转向时,为获得左右不等的转向角,转向杆系构成的几何形 状通常设计成不等边四边形,称做“转向梯形”,通过转向梯形 使两侧转向轮绕主销转动,实现车辆转向的目的。
关键技术
• EPS对助力特性的基本要求
1) 当转向盘输入力矩小于某一特定值(通常设为
1N· m)时,助力矩为零,EPS不起作用。
2) 在转向盘输入力矩较小的区域,助力部分的输出 应较小,以保持较好的路感。
3) 在转向盘输入力矩较大的区域,为使转向轻便,
助力效果要明显。
20
12
16.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is 为转向盘转角与车轮转角的比值。
称为转向系总转向比。
2)忽略簧载质量的振动,即假设簧载质量也固定不动; 3)轮胎特性仅考虑侧向刚度及侧偏刚度,车轮定位参数只考虑车轮后 5 倾拖距,而不考虑车轮外倾角和主销内倾角的影响;
16.2转向系统振动分析
车辆前轴的侧倾振动
d 2 f dt
2
I xxf
M s M t
I xxf
为车辆前轴的侧倾转动惯量,
M s为悬架变形产生的恢复力矩, M t 为轮胎变形产生的恢复力矩。
d s2 K s B 2 K t fa 2 I xxf
6
16.2转向系统振动分析
前轮绕主销的摆振
d 2 w I kp Ktp w 2 dt
I kp
为前轮绕主销的转动惯量,
K kp为前轮绕主销的转向角刚度, w 为前轮绕主销的摆振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