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5.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
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D
B.乙——流速快——浸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浸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h
7
(2013江苏卷) 图3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 堆积物(见图3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 刚石。读图回答7-8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h
(D )
14
10.正午前后
B(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D(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3.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D
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4.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B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
h
6
(2013年浙江卷) 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 (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题。
D.上游来沙量减少
h
2
2012·四川卷1-2 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 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1~2题。 1. 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 断裂上升 C. 冰川堆积
B. 褶皱弯曲 A D. 风力侵蚀
2. 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
的景观是
B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2·山东卷
3.右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
发生了
D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甲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2012·浙江卷
图例
沉积岩Ⅰ 沉积岩Ⅱ 花岗岩 侵蚀面
4.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7.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B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8.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B
A.①
B.②
h C.③
D.风化残积 D.④ 8
(2013福建卷)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9~10题。
9.该沙丘位于 A. 冲积扇 B. 洪积平原 C. 三角洲 D. 河漫滩 D 10.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 由。(9分)
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h
11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 由。(9分)
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C
h
9
(10年天津卷文综第3题)
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 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据图2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
来该地区
A
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海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h
10
(2008年全国文综)7.(36分)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B.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 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 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h
3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下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 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9~11题。
9.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结构的流纹岩
C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沉积岩
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h 岩石结构是砂岩
1
2012上海
7. 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1. A.地震使海底抬升
C
2.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11.图5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12.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D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h
C
5
(2011年高考浙江卷)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 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图1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3-4题。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
10.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 B.河流
C
C.沟 D.原地
11.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B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h
4
(2011年高考江苏卷)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 进行野外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 录一次位置。图5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6是GPS所记录的 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1~12题。
1.8.A大.岛洋弧板和块海与沟大陆B板. 海块岭碰和撞海,沟可能形C成. 海岭A和裂谷 D. 岛弧和裂

(2011年高考广东卷)2.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 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
要原因是
D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h
1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2012·山东卷4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
800W
① ②
④ P

大 西

400N
图例 等压线 风向与风速 湖泊
图3
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h
(C )
13
(2011年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 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 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 完成9-11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