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负荆请罪

5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资料,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透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了解剧本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3、明确人物身份,故事背景,知道:为什么要请罪。

4、锻炼学生搜集处理问题的能力。

5、能分主角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剧本这种文学形式。

2. 明确人物身份,故事背景,知道:为什么要请罪。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国庆小假期,相信大家都借此机会,出行、游玩;老师也去了一个离我们榆次家门口很近、却很特别的地方。

“蔺相祠”在榆次区长凝镇相立、南、北蔺郊三个村中心的北山半山崖上,俗称“宰相庙”。

相传这里为蔺相如的故乡,当地流传着许多他的传说,而“相立、南、北蔺郊”这些村名的来历也都和他有关。

蔺相祠门口的一幅对联记载了蔺相如辉煌一生。

正门两边各绘有一幅精美的彩画,你知道它讲的是什么事情么?
对了!它们向后人们默默讲诉着蔺相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语言文字,重温那段历史,感受他们的精神品质。

二、提出质疑,自读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负荆请罪》。

齐读。

1、任务一:了解剧本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师:通过预习,这篇课文是个历史小话剧。

要想学好这篇课文,我们必须了解“剧本”的特点。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剧本”有什么特点?
生1:“剧本”的特点:
(1)剧本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身份。

这是话剧的基本形式。

明确剧本的主人公。

板书:廉颇、蔺相如
(2)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

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
(3)方括号:介绍舞台布景和人物活动。

圆括号:借号人物表情和动作。

这些都是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师:学习剧本的要求:
阅读时,要仔细品味人物语言,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任务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感知大意,
(1)解读题目,明确目标
师:请小组解读题目的意思。

学生:“荆这种植物,有的荆上长有刺,荆的枝条韧性很大,是编织箩筐、篮子的好材料,是古代的一种刑具。

“负”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背着)“负荆请罪”还是个成语,出自《史记》它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向对方请求责罚,期望得到对方的原谅。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是谁向谁请罪吗?(廉颇向蔺相如请罪)谁能继续追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
师: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3、任务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习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全文。

(2)自学生字、认字,同桌交流。

(3)思考:这两幕剧分别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请罪?
(1)交流生字。

(生字在音,形,义哪些方面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呢?)
(2)师指导书写“庸”生描红。

强调写字姿势“写好字,要牢记,头正、肩平、脚着地,一尺一寸一拳头,保持姿势最要紧。


(3)指名读词语,适时正音。

(小组挑战)
府邸上卿廉颇韩勃踱步筵席
毫不惧怕争锋相对唇枪舌剑老迈昏庸
(4)联系课文理解词义。

府邸:指旧时高级官员的住所。

筵席:宴饮时陈设的座位,借指酒席。

古人席地而坐,设席不止一层。

筵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的称“席”。

3、小组分角色朗读,交流:这两幕剧分别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请罪?
生1:第一幕讲了蔺相如避让廉颇将军的原因。

第二幕讲了廉将军知道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的事。

生2:“一再挡道”、“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您”
师:追问:廉颇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呢?我们要真正地读懂这两个任务就要:了解人物身份,知道故事背景。

这就不得不提在负荆请罪之前,他们之间还发生的两件大事了。

4、拓展:“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生1:讲“完璧归赵”的故事。

他是赵国宦官的门客。

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生2:讲“渑池之会”的故事。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门客:古代寄食于豪门贵族之家并为之服务的人,又称为食客。


生3:廉颇:赵国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他骁勇善战,名振天下,前后四十多年,为赵国的生存,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板书:将
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屡立奇功,由“门客”升为“上大夫”又升为“上卿”。

上卿位同宰相,并且得到皇帝的重用和青睐。

居官廉颇之上。

板书:相
师: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才会几次羞辱蔺相如。

才有了我们的课文中的负荆请罪的故事。

师:这3个成语都出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也就是后来被人们广为流传的《将相和》的故事。

当你听了他们的故事后,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蔺相如:智勇双全(板书)
廉颇:骁勇善战
师:这节课两个人物以及给我们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他们身上还有哪些令人敬佩的精神品质呢?下节课我们再细细走进剧本的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