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线性系统校正方法

第6章线性系统校正方法


(1) 串联校正
R(s)

Gc (s)
G(s)
C(s)

H (s)
从设计到实现均较简单,最为常使用。 因前部信号的功率较小,为了减少校正装置的输出功率,以降
低成本和功耗,常将串联校正装置安置在前向通道的前端。
(2) 反馈校正
R(s)

G1 ( s)

G2 (s)

Gc (s)
C(s)
90
0
15

180
1
(2) 根据要求相角裕量,估算需补偿的超前相角 。
r0 400 150 50 300 ( 50 )
(3)求a

m得a
1 sin 1 sin
300 300
3
(4)求T20 lg | G0 ( jm ) | 10 lg a 4.8db m 4.6
解 由Kv求出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Kv=1000s-1,绘制出原 系统的对数相频特性和幅频特性
L(ω)
60 -20dB/dec 40 20
Φ(ω) (度)
1、计算原系统原系统性能
剪切频率ωc0 =100弧度/秒,相角裕度0
≈0o,即原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40dB/dec
10 52
-20dB/dec 450 1000 ω
频段的概念及频率法校正
三频段理论
各频段分界线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与无线电的 “低”、“中”、 “ 高”频概念不同
三频段理论并没有提供设计系统的具体步骤,但给出了 调整系统结构改善系统性能的原则和方向
L()
频段 低频段 中频段 高频段
对应性能
希望形状
开环增益 K 稳态误差 ess
系统型别 v
陡,高
1
T
20lga dB
,满足要求。
-40dB/dec
20
1 T
3.5 4.6
20
1 T
20
L0
c
Lc 9.6dB

40
L

0
42 15
2.65

7.94
例2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0 (s)

s(0.1s
K 1)(0.001s
1)
要求校正后系统满足:
(1) 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v=1000秒-1. (2)相角裕度 ≥45o;
11
频率法进行系统校正
频率法进行系统校正是一种间接方法,通常采用相角裕量等 表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用剪切频率 表征系统的快速性。
当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是以相角裕度、幅值裕度Kg、相对谐 振峰值Mr、谐振频率ωr和系统带宽ωb等频域性能指标给出时, 采用频域法对系统进行综合与校正是比较方便的。
当给定的指标是时域指标时,可转化为频域指标,再进行频域 设计。
如果性能指标以时域形式给出,一般用时域法进行校正较为方 便;如果性能指标以频域形式给出,一般采用频率法进行校正。
目前工程技术界多习惯采用频率法
系统带宽的确定
无论采用哪种校正方式,都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既能以所需 精度跟踪输入信号,又能抑制噪声扰动信号。 在控制系 统实际运行中输入信号一般是低频信号,而噪声信号则一 般是高频信号。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6.1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6.2 串联校正 6.3 反馈校正 6.4 PID控制器 6.5 复合校正
6.1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设计控制系统的目的,是将构成控制器的各元件 与被控对象适当组合起来,使之满足系统性能指 标要求。
如果通过调整控制器增益后仍然不能全面满足设 计要求的性能指标,就需要在系统中增加一些参 数及特性可按需要改变的校正装置,使系统全面 满足设计要求。
10lga dB
1
m
1
T
T
20lga dB
可得a 1 sinm 1 sinm
( )
90º

(m)

m
60
50
40
m 30
20
10
0
1
3
57
9 11 13 15
17 19
a越大,相角补偿越大,但高频干扰越严重,这是因为超 前校正近似为一阶微分环节。
一般取a<20,即用超前校正补偿的相角一般不超过65度。

G1(s)
G2 (s)

H (s)
N (s)
Gn (s)

C(s)

按扰动的前馈校正
前馈校正的输入取自闭环外,是基于开环补偿的办法来提高系 统的精度,不影响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
复合校正即在反馈控制回路中加入前馈校正构成有机整体
2.从校正装置自身有无放大能力来看,可分为
无源校正装置: 自身无放大能力,通常由RC网络组成,在信号传递中
00
10 52
-20dB/dec ωc’
450
1000
ω
100 ωc 164 -40dB/dec
未校正
-60dB/dec 校正后
m=50度
-90
10
100
校正后
-180
1000 ω
r=45度
-270
未校正
串联超前校正对系统的影响
dB
( )
90º
20dB/de c
1 T
10lga dB
m
,会产生幅值衰减,且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常需要引入 附加的放大器,补偿幅值衰减和进行阻抗匹配。无源串联校正 装置通常被安置在前向通道中能量较低的部位上。
有源校正装置: 常由运算放大器和RC网络共同组成,该装置自身具有能
量放大与补偿能力,且易于进行阻抗匹配,所以使用范围与无 源校正装置相比要广泛得多。
又ωm
1 4.6 1 7.94
aT
T
即Gc
(s)

aTs 1 Ts 1

0.378s 0.126s
1 1
L( ) dB
20
-20dB/dec
0 ()
90
0
90
180 1
(5)检验
求得:Kv=12s-1, =420,Kg=+dB,ωc 从3.5 rad/s增加到4.6 rad/s。原系统动态性
100 ωc 164
-40dB/dec -60dB/dec
90
0
-90
10
100
1000 ω
-180 -270
2、计算补偿角度:
为满足 ≥45o的要求,给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相角φm增加一
个补偿角度ε,即有φm= + ε = 45°+5°=50o
3、求取参数a: 由 a 1 sin m 可求出 α=7.5
6.2.1 串联超前(微分)校正
lead compensation 串联补偿网络频率特性具有正的相位角称为超前补偿网络。
PD控制器就属于超前补偿网络: Gc (s) Kp (1 s)
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
利用超前相角补偿系统的滞后相角,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如增加相角裕度,提高系统稳定性能等。
Gc
(
j
)

1 1
jaT jT
c ( j) arctgaTω arctgTω
最大可补偿相角:

dc () d

0

m

12
即m为1和2的几何中心点 此时20lg Gc (jm) =10 lg a(dB)
1 aT
时,m

sin 1
a a
1 1
dB
20dB/de c
校正后系统开环传函为
G (s)

K G c (s))G 0 (s)

s(0.1s
1 0 0 0(0 .0 1 6 7 s ) 1)(0.001s 1)(0.0022 s
1)
L(ω)
60 -20dB/dec 40
-40dB/dec
5、验证 新的相角裕度 =45°, ωc=164
20
Φ( (度) ω)9
4、求取参数T:
1 sin m
10lgα=10lg7.5=8.75dB,从原系统的幅频特性为-8.75dB处
求出ωm=ωc=164弧度/秒,由
m
1 Ta

1 T
a m 450
超前校正装置的传函为
Gc (s)

1 aTs 1 Ts

1 1
0.0167 s 0 .0 0 2 2 s
1. 对数幅频特性渐进线的斜率与相角位移有对应关系。 例如对数幅频特性斜率为-20VdB/dec,对应于相角位移00 ~ 900V。
2. 某一频率处的相角位移,是由整个频率范围内的对数幅频特性 斜率来确定的。但是,在这一频率附近的对数幅频特性斜率, 对相角位移起的作用最大,离这一频率越远的幅频特性斜率, 起的作用越小。
Kv

lim
s0
sG
0
(s)

lim s
s0
k s(s 1)
12

k
12
原系统频率特性
G0 (jω)

12 jω(jω 1)
L( ) dB
20 -20dB/dec
-40dB/dec
画出原系统bode图
0
3.5

( )
90
求出原系统性能
0
剪切频率ωc0 =3.5 rad /s 相角裕量 0 =150

H (s)
反馈校正可抑制系统参数波动及非线性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设计相对较为复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