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炭工业对煤矿机械设备的需求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保障煤炭供应是国家加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
“十一五”期间,煤炭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将明显提高。
国家将建成183个高效安全现代化矿井,国家将加大对煤矿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已先后有17个煤炭建设项目,由国家开发银行出具贷款承诺,还将100多个高档普采工作面升为综采工作面,100多个普采工作面升为高档普采工作面。
这样,中国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将达到95%。
中型煤矿的机械化程度将达到80%以上;大型煤矿国内先进水平装备率达到20%,国际先进水平装备率达到6%,中型煤矿国内先进水平装备率达到10%,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30%以上。
据此分析,煤炭需求的急剧增长,上述煤矿采掘机械化指标还会有所突破,这为煤矿装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煤炭机械需求的三个驱动因素分别是:新开工煤矿的生产需求、已有设备的更新需求和机械化技改需求。
根据对这三个因素的分析,煤炭机械的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一)新建煤矿的需求将平稳增长2003-2008年间,我国煤炭产量及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如表1所示:表1 2003-2008煤炭产量及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根据国家发改委在2007年1月公布的《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我国煤炭产量将由2005年的22亿吨增加至2010年的26亿吨。
国土资源部2008年12月31日发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指出到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29亿吨以上,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33亿吨以上。
年均增长3.4%。
在煤炭产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根据历史数据,预计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维持平稳增长,年均增长20%以上。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将突出面临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的压力。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国家果断采取了系列有助于恢复经济和市场信心的措施,包括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更加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的有力措施,同时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能源需求量依然较大,结构调整任务十分繁重,加大煤矿安全整治力度,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与小煤矿联合改造工作,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新建一大批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煤矿,在我国能源建设中仍然重要而紧迫,虽然煤炭产量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全国煤炭产量仍将呈平稳增长趋势。
国家将对煤炭产能扩张奉行适度从紧的政策,安排2008~2012年新开工煤矿7亿吨, 2010和2012年分别按30亿吨和33亿吨安排生产规模,年均增量1.5亿吨左右。
预计中国煤炭产量2015年达到37亿吨左右。
从新建煤矿投资构成来看,70%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煤炭机械设备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为50%,因此,煤炭设备投资额在新建煤矿投资总额中的占比为35%。
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测算,2009-2015年煤炭行业新建煤矿投资总额为4585亿元(年增长率按10%即略高于相应的GDP的增长率来预测),因此,新增煤炭产能需要的煤炭机械设备投资约为1605亿元。
表2 2009-2015新增产能的固定资产投资预测(二)设备更新的需求将快速增长煤炭设备的更新需求是由于设备使用达到设计寿命或是老化,而产生的设备更新的需求。
我国煤机产品设计寿命一般为5年,更新周期平均为5年。
因此,2009年-2015年之间的设备更新需求主要取决于2004-2010年之间的设备投资额,2004 年以来,我国煤机销量年均增速30%以上。
预示未来几年我国煤机更新换代需求也会会保持快速增长。
我们测算2009年的设备更新改造为234亿元。
表3 2009-2015期间设备更新改造固定资产投资预测(三)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将带动需求快速增长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公布的2006年数据,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04,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水平非常高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多数中小煤矿装备水平差、机械化水平低。
据统计,我国机械化水平较高的高产高效矿井的百万吨死亡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因此,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提高矿井安全的捷径。
根据国家发改委《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我国煤矿机械化水平将由2006年的42%提升到2010年的77.6%,其中我国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水平由目前的80%提高到95%以上,中型煤矿由40%提高到80%以上,小型煤矿由几乎为零提高到40%。
我们估算2015年我国煤矿机械化水平将达到95%。
根据我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测算,2009-2015年由于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产生的设备需求共为301亿元左右,另外,国家还将投资约121亿元用于技改。
表4 2009-2015机械化水平提高带动的设备需求预测表5 2009-2015年煤矿设备需求预测综合来看,2000年以来的煤炭产量倍增产生的装备更新需求、装备水平提高带来的升级需求和新建煤矿产生的新增需求等因素,预计未来5年对煤机装备的需求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二、液压支架市场需求近几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增速。
而煤机行业和综采三机配套的增速又高于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表6 综采装备(三机配套)占煤机行业产值(亿元)比重从上表可以看出,2001-2008年间,除2003、2008年以外,综采装备(三机配套)占煤机行业产值比重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按照2001年-2008年综采装备占煤机行业产值平均比重65%推算,2009-2015年间综采装备需求在3994亿元以上。
2001年-2008年液压支架占综采装备(三机配套)的比重情况如下表所示:表7 生产支架厂家完成产值(亿元)占三机配套比重随着高端采矿设备需求的逐年增长,液压支架占综采装备比重将不断上升。
上表显示,2001-2008年间,除2002年外,液压支架占三机配套的比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三年来,该数值均在47%左右。
按照液压支架占综采装备(三机配套)的比重为47%来预测,可得2009-2015年液压支架需求量在1877亿元以上。
表8 2009-2015年综采装备需求量(亿元)预测由以上分析可见,中国煤炭机械设备市场一直处于迅猛上升趋势,而液压支架产品作为煤炭企业建设高产、高效、安全采煤矿井,实现采煤机械化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不管近期还是将来,其市场前景都是十分广阔的。
三、液压支架行业竞争激烈目前国内液压支架的制造企业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具备液压支架独立设计研发及生产制造能力的专业制造企业,如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二是具备较好的制造水平,不具备独立设计研发能力,在设计研发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三是完全不具备设计研发能力,主要通过集成方式生产液压支架、或生产液压支架配件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是煤矿机修企业在多年修理液压支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行业的新进入者也在不断增多,尤其是第二第三类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加剧了低端市场的竞争。
(一)行业整体集中度低由于煤炭市场向好,煤炭装备制造业前景良好,众多机械厂矿纷纷进入支架市场参与竞争,新的进入者正在逐年增加。
表9 国内液压支架生产企业近年来种类分布情况表10 国内液压支架生产企业2008年生产情况表资料来源:煤机协会年报资料从产量来看,2008年煤机产量超过20万吨的只有郑州煤机一家企业;排名靠前的2-6名生产液压支架的企业产量都不足10 万吨。
按照94万吨测算,龙头企业郑州煤机的市场占有率仅25%左右,按销售收入测算其市场占有率28.25%。
不过从历史收入排名来看,液压支架优势企业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排名顺序。
2000 年排名前6位的企业,在2008年的收入排名中还是这6 家。
(二)优势企业1、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始建于1958 年,前身为郑州煤矿机械厂(隶属煤炭部),是我国第一台液压支架的诞生地,1998 年划归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管理;公司已累计生产支护高度从0.55 米到6.5 米,支护强度从1600kN到15000kN 的各型液压支架8 万余架,产品遍布全国各大矿业集团,并出口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国家。
郑州煤机创造了国内液压支架多项第一:总产量、总产值、工作阻力和最大支护高度、科研开发和设计手段、整体制造水平以及国内市场占有率。
2008年,郑州煤机实现工业总产值36 亿元,比2000年增长33倍,市场占有率近25%,高端液压支架市场占有率70%为国内第一。
郑煤机拥有国家煤矿支护装备唯一一家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液压支架研发实力国内领先,是国内液压支架生产制造龙头企业。
2、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位于北京市,隶属于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始建于1958 年,前身为北京煤矿机械厂。
该公司产品类型较多,客户在国内国外均有分布。
2006、2007及2008年国内液压支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3.3%、12.1%及10.1%。
3、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始建于1968年,是原煤炭工业部、中国煤矿机械装备集团公司液压支架、乳化液泵定点生产厂家。
2006、2007及2008年国内液压支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3.0%、9.7%及10.2%。
4、山东天晟煤矿装备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始建于1964年,前身是淄博矿务局机修厂。
2006、2007及2008年国内液压支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9%、16.8%及9.9%。
5、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位于山西省侯马市,是研制、生产各类先进精密机械电子产品的国家大型企业,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2006、2007、2008年国内液压支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1.0%、9.7%及7.5%。
6、重庆大江信达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重庆市,前身为重庆庆江机器厂,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下属大型国有企业,国家支架和塔式起重机定点生产厂商之一。
2006、2007、2008年国内液压支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6%、7.2%及5.3%。
表11 2005-2008年间我国主要液压支架厂家生产情况虽然液压支架市场竞争激烈但专业制造厂家仍处于有利地位。
1、煤炭装备制造准入,煤矿安全日益被重视,2005年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公布了41项煤矿专用设备新标准。
煤炭设备均须有煤炭安全标志准用证,才能进入煤机市场,安全标志准用证的审核相当严格,使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旨在促进煤矿企业提高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水平,淘汰落后技术与装备的政策文件《煤炭生产技术与装备政策导向》正在制订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