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生作文文中的不足

浅谈小学生作文文中的不足

浅谈小学生作文文中的不足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个目标看似简单,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屡屡碰壁,平时除了批阅本班学生习作外,也接触到了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许许多多学生的习作,这其中,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优美、书写工整的作文有不少,但更多的作文给我的感觉是立意大同小意,内容千篇一律,语言平淡乏味,层次模糊不清。

具体可分为:
1.内容假:一到写到文章,许多学生不会自己独立思考,为了赢得高分,尽力“讨好迎合”老师。

而写出拙劣的翻版文章,更甚者来个天下文章一大抄,内容经不起推敲。

写出的文章大都千篇一律。

毫无个性--老套的主题老套的故事。

要感动别人,当然首先感动自己。

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打动,肯定是自欺欺人。

2.情感空:文章缺少真情实感,流于形式,对文章没有任何润色之笔,毫无灵魂可言。

3.套话多:大篇幅的套话空话,仿佛不来点名人名句,标语口号,就不足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父母之爱,同学之谊,忘了感情是自然流露、合乎现实逻辑的,而不是牵强和外加的。

4.形式旧:学生在完成作文时普遍存在着不敢也不能创新,或是敢于创新而不能创新的问题。

从阅批到的学生作文可以看出,他们中的大多数写作水
平不高,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其实学生的习作水平与我们老师的平时作文教学指导息息相关。

学生习作的总体水平不高,也反映了我们老师平时作文教学出现了诸多缺失。

作文和阅读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两个最重要的环节。

然而在现阶段,上级考试的指挥棒指导着老师们的教学重点。

因为阅读理解在一张试卷中答案要点清楚,评阅有依据,而作文的评阅,主观性强,尺度不好把握。

经常会出现平时作文能力较出色的同学,考试时的作文分数还不及作文能力一般的同学。

平时作文很一般的同学,考试时他那移花接木式的作文反而还取得高分。

这种现状,严重挫伤了我们老师们作文教学的积极性,只重视阅读教学,而对作文教学关注不够,所以在平时辅导学生作文上容易陷入以下误区:
1.盲目追求学生积累词汇量,但又不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内化。

忘了词汇是静态的是属于记忆的一部分,变词汇为作文起码有个思维转化和组合过程。

2.不能“蹲”下来平视孩子作文,没有从根本上把学生放到平等的主体位置,不懂得或不能正确认识青少年的表达方式有其独特性和时代性。

3.一味注重教本知识的灌输和积累,而忽视培养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感悟。

4.居高临下妄加评述孩子的作文表现,人为简单粗暴施压,要求孩子背例文以应付考试,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5.认为作文仅是为应试而存在。

作文是一个人思维的外
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思维能力决定作文水平,作文过程本身反过来又训练了我们的思维能力。

作文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以上5大误区,相信每个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也会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而且,作文教学不象阅读教学那样,每一单元知识点、能力点的传授和训练都很有序列性、计划性。

所以,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多数情况是每上完一个单元的课文后,就根据单元要求写一篇作文,没要求的就随意写。

至于这篇作文是用来训练立意,还是训练材料的的组织,还是训练习作语言,常常不得而知。

通常这样的作文训练就流于了形式,有时甚至演变成了应付教学的检查。

在批阅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几句简简单单的评语,诸如“本文内容充实,条理清楚,语言优美”之类的套话,再加上一个分数。

认真负责的老师,还能够帮助学生修改错别字,修改病句,也能够把学生写得好的语句和段落加上波浪线,甚至作上眉批。

这样的批阅方式,学生第一次拿回自己被老师批阅的作文,可能还感到很新鲜。

但第二次,第三次呢?学生对老师这样的批阅恐怕就不感冒了。

讲评作文呢?方法就显得更加陈旧了。

一般是老师先概括一下同学们在本次习作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和缺点,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告诉学生改进缺点。

然后是读一两篇写得比较好的范文让同学学习,至于学生是否真的学进去了,老师也就不得而知了。

这样的评讲方法和过程,对于促进学生习作
水平的提高,效果恐怕微乎其微了。

从写作文、批阅作文到评讲作文,如果我们老师不改变一下陈旧的套路,,学生当然就很难写出鲜活的作文,学生的习作水平不能达到课标设定的标准,是不是光是老师的问题,学生一点问题也没有呢?那当然也不是。

我们许多学生平时写作搜肠刮肚,抓破脑壳,下笔成文,语言干干巴巴,没有一点文采。

这种现状,也可以看出我们许多学生平时不观察生活,很少阅读课外书籍,不去积累语言材料。

那么,面对我们大多数学生这样的写作现状,我们老师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比较快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我觉得首先我们老师要像重视阅读教学一样重视作文教学,要能够放远眼光,不为考试所束缚,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而着想。

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时,应有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的作文教学计划。

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分解成审题、立意、组材、结构、语言、书写等多方面的能力训练点,每一次作文,应该突出某一方面的训练点。

并且,在学生写作时,要告诉学生本篇作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这样,每次训练目的明确,学生在一系列的作文能力点训练结束之后,作文的综合能力自然就会整体提高。

其二,可以尝试改变批阅评讲作文的方法。

在批阅评奖作文时,通常的作文批改方法,无论是眉批还是总批,大部分工作教师都做了。

错别字改过来了,病句改过来了,文章
理顺了。

学生们拿过作文,看看就放在一边,大多数学生没有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思考。

错在哪,好在哪,怎样改,怎么改好,学生自己也不清楚。

这种由教师“独家包办”的批改方法,常使学生处在不明不白的状态中,我们老师还要搭上很多时间,很多精力。

这样做,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所以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我们老师在批阅评讲作文时要善于解放自己,要善于创新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尝试点改法,教师不直接说出学生作文中的得与失,而只是用不同的符号点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使学生自己去认识: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去修改,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途径和方法,最后完成作文修改的任务。

如:发现作文中有一个病句,就在病句所对的眉批处画条“--”线,学生找到这个病句,用长直线在下面标出,如果病句是2句或3句,就在前面加上A、B、C等序号,然后自己在文中改正过来;如发现文中有一个错字,就在有错别字的那一行所对的眉批上画一个“X”,有2个或3个错字,就写成“X2”“X3”,学生根据老师在眉批上的的指示,自己去找错字并修改;发现行文中有标点错误,则在所对的眉批处画“【】”,表示这一行中有一个标点错了,学生找到用错的那个标点勾掉,写出正确的标点;如果学生在在眉批上发现老师留下的“口”号时,就知道在所对的那行文字中有个词语用得不当,学生在文中找到那个词语,用换词符号替换上合适的词语。

老师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点改符号,教师负责点,学生负责改,让作文评阅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而不是老师一
人包办代替,促使学生提高作文能力,提高语文能力。

甚至还可以教会学生点改法的评阅方法之后,也可学生互相批阅作文,优生指导帮助学困生修改。

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评阅作文的方法,而且还能让他们在批阅别的同学作文时,学习到其他同学作文的优点,提醒自己不要犯其他同学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这样,相互取长补短,批阅一篇作文,可以达到写一二篇作文的效果。

再比如,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墙壁,创设一个《观赏园地》。

将每次写得好的习作和修改的原版习作贴入其中,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学习别的同学作文的长处,当然,批阅评讲作文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老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尽可能地创新出学生喜闻乐见而又有成效的方法,又快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能力方法的训练确实能为学生提高写作水平鉴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要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必须要知道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

怎样指导呢?我觉得一要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阅读中外优美的绘本,模仿绘本中精美语言口语表达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到了中年段就引领学生读课外阅读优秀短篇书籍,特别是文学名著,能做读书笔记,背诵名篇名段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和语言文字的积累,并坚持写好观察日记或周记。

到了高年段,就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厚积薄发,如何创新。

二是要监督学生养成坚持多看多背一些古今中外优秀文学名篇的习惯。

这样一来,有了写作素材,有了方法,有了能力,学生就不愁写
不出一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来了。

当然,我们老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够主动地与写作联系起来,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运用文章的材料,或仿写,或引申。

或想象……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材料的同时训练写作能力,那就更锦上添花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