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关岭县县城自1996年以来,城市发展较快,96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较好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和规划发展。
由于关岭县城人口基数较小,城市人口的集聚强度不大,因此,城市的拓展一直比较慢,而96版规划所确定的近期建设范围受投资疲软及消费水平较低影响,落实得不太理想。
随着西部大开发、贵州省公路骨干网建设等区域性条件的变化,96版规划的规划实效性和调控能力在逐渐减弱。
同时,关兴公路、GZ65、水黄公路、光照电站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深刻刺激着县城和县域城镇的发展。
合理组织城镇体系发展、加快县城与区域交通项目建设协调、提升县城地位,成为政府部门在新时期、新机遇下的工作重点。
借西部大开发等外部条件引导县域经济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走向小康,既为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政府部门重点考虑的问题。
为了应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经济布局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和交通网建设、安顺市撤地设市带来的巨大机遇,合理利用城镇资源,搭建与外合作交流的平台,调整和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和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大力加强小城镇发展将成为关岭县政府、城建部门的当务之急。
受关岭县人民政府委托,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接了《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2002年6月份,省规划院关岭总规修编工作组到现场开展了踏勘和资料收集工作,并着手进行了规划修编工作。
GZ65是全国重要公路干线之一,初设方案将穿过县城,由于GZ65线型具体方案未定,针对干线对县城发展的影响重大,在2002年11月份,工作组提交了初步方案,其中涉及到GZ65的线型定线工作和城市总体布局等内容,并提请与交通专业设计部门协调。
当时,GZ65的定线经过县城主要发展方向上,因此必须强调城市规划与交通项目设计的衔接。
在建设厅的组织下,由关岭县人民政府、建设局会同省规划院,将城市规划初步方案与正着手GZ65选线工作的省交通勘察设计院协商,由于定线仍然存在较大困难,方案在县城的摆动较大,严重影响到城市布局和规划结构的确定,因此,城市规划修编工作暂时搁下。
2003年10月,由关岭县建设局向规划修编工作提供了GZ65线过县城方案,规划修编工作重新启动。
基于GZ65的线型并未最终确定,规划以与GZ65、关兴公路的衔接作为契入点,以及作为影响交通设计部门对GZ65定线的考虑,着手组织县城总体布局的研究和规划,同时,也以此方案作为与交通设计单位协调的资料,以影响和敦促交通项目的及早确定。
2004年5月上旬,关岭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向省规划院提供了GZ65过县城的定线方案,至此,规划条件较成熟,规划院在以前重复工作的基础上,着手组织供关岭县、安顺市及省规划审查委员会审查资料。
6月上旬,规划方案在向关岭县政府有关领导汇报后,继续深化、调整、完善,形成了本次供审查的材料。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四章城镇发展空间管治规划及行政区划调整 (4)第五章城镇体系发展支撑系统规划 (5)第一节交通网规划 (5)第二节县域城镇给排水规划 (6)第三节县域电力规划 (7)第四节县域电信规划 (7)第五节县域城镇燃气规划 (7)第六节县域社会设施规划 (8)第五节城镇建设用地供应规划 (10)第六节城镇防灾减灾规划 (10)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第七章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11)第八章县城总体规划 (12)第一节县城性质与规模 (12)第二节城市规划区及规划范围 (12)第三节县城总体布局 (12)第四节城区公共设施规划 (14)第五节城区景观风貌设计导引 (15)第九章专业规划 (16)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 (16)第二节供水工程规划 (16)第三节排水工程规划 (17)第四节城区电力工程规划 (17)第五节城区电信工程规划 (17)第六节绿地系统规划 (18)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19)第八节环境保护规划 (20)第九节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20)第十节综合防灾规划 (21)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22)第十一章附则 (2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实效本规划是关岭县县域城镇发展、城镇体系组织与县城建设开发的指导文件。
关岭县各个城镇规划建设及在关岭县城规划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原则1、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基本趋势,坚持区域协调原则,综合不同层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分析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
2、坚持城镇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城镇体系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不孤立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之外。
3、遵循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并衔接上一版规划。
4、尊重现实,合理布局,结合未来发展的可能,保证规划的超前性。
5、坚持个性原则,营建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
6、规划的可操作性原则。
第三条规划编制依据以国家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标准、规范以及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的地方城市规划管理法规、条例及《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安顺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关岭上版城市规划等为依据进行编制。
第四条规划期限规划基期:2003年规划期:2004-2020年。
其中近期:2004-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五条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本条为强制性内容)规划分两个层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全县行政区,总面积1470.49平方公里。
县城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东北抵大地庄,西北达水井坡,南及摆塘、大尖山,东到营盘坡、电视塔,西达小屯脚,总面积23.85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由文本、说明书和图纸三部分组成,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七条规划实施本规划经法定程序上报获得批准后生效实施,规划解释权属关岭县人民政府。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八条战略目标1、经济目标(1)近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0%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400元左右。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
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年收入增长在8%以上,达到6000元左右;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高于4.0%,达到2000元以上。
(2)中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0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35%以上。
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年收入增长在10.0%以上,达到10000元左右;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高于8.0%,达到3000元水平。
(3)远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0元以上。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年收入增长与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均高于6%,分别达到20000元和6000元左右。
2、社会目标(1)近期全县总人口控制在33.5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0.0‰以下;城镇人口达到8.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5.4%。
全县城镇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县城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6%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
文化、教育、娱乐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电视机普及率达到98%。
完全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
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
(2)中期全县总人口控制在35.5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在9.0‰以下;城镇人口达到11.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1.0%。
全县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县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5%以上。
文化、教育、娱乐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电视机普及率达到100%。
基本实现人人享有较完善卫生保健目标。
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年。
(3)远期全县总人口控制在38.5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在8.0‰以下;城镇人口达到1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1.6%。
全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以上。
文化、教育、娱乐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
实现人人享有完善的卫生保健目标。
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
3、城镇建设目标(1)近期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15.O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面积为22.O平方米。
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5平方米以上。
小城镇完成城镇规划。
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路。
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以上。
集中发展关岭、花江、断桥等城镇,关岭县城发展到3.5万人。
初步启动白水、关索等乡镇合并工作,实施集中化城镇发展战略,城镇化发展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2)中期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20.O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面积为25.O平方米。
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8平方米。
行政村完成居民点建设规划,并通四级公路。
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以上。
集中发展新铺、岗乌、永宁等城镇,完成乡镇的撤、并、扩工作,大力发展重点城镇,促进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
关岭县城发展到4.5万人。
(3)远期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25.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面积为35.O平方米。
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四级以上公路。
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以上。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的配套,形成健全的城镇体系,突出发展重点城镇优势产业,加快促进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中期阶段。
关岭县城发展到6.0万人。
第九条主要生产力布局第一产业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强化高效农业、科技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扩大专业化生产区域和生产水平,提高深加工和精细加工能力。
形成断桥、上关、板贵、八德等乡镇早熟蔬菜、水果与农产品种植加工基地。
以断桥市场为平台,建成反季节蔬菜、水果批发市场。
沿北盘江的普利、新铺及永宁作为“关岭牛”的主要养殖区域,发展畜产品深加工,形成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系列,增加经济收入。
集中建设岗乌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形成种植——加工——贸易的链条。
第二产业的布局相对集中在关岭县城和有一定条件的花江、岗乌、坡贡等地。
在顶云、上关、永宁等城镇发展一定的工业企业,形成关岭――顶云――上关――花江集中的第二产业协调布局区域,优化城镇产业发展空间。
结合农业资源分布实际和专业化生产特征,以城镇作为经济支撑点和生产力布局中心,第二产业的布局强调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大力发展以水果、早熟蔬菜、特色农副产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企业和乡镇企业集群,有效利用地方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商业价值。
第三产业以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市场开发为龙头,以县城和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以GZ65、关兴公路为轴线,呈放射状向西、南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