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九讲人本主义学派PPT课件
第九讲人本主义学派PPT课件
2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
3
人本主义治疗的实施方法
4
信任之旅
Company Logo
人本主义治疗学派
❖ 人本主义治疗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 斯。不同意精神分析学只研究不正常的人——神经 症患者和精神病人,而忽视对健康人积极心理品质 的研究;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当作“一只较 大的白鼠或一架较慢的计算机”的机械论观点,主 张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研究应以“人”为中心。
❖ 可促其自问:有无改变这些行为的计划或具体方法? 有无为自己制定幸福生活的一份清单?如何将这种积 极的思维变成现实中的行为?如能,就可能调动身上 沉睡已久的积极力量和能力,从心理问题中解放出来 。若总是停留在心有所动却没有实际行动状态,则永 远无法改变依赖者的命运。
Company Logo
人本主义治疗的实施方法
以前不能接 受它,以及 其它更广泛 的改变
就是向有 关的人, 生活中重 要的人表 露这种感 受
Company Logo
二)“交朋友”小组——团体心理治疗
❖ “交朋友”小组是一种小团体心理治疗的形式, 适用于消除人际交往障碍及其他社会适应不良。
❖ 过程: ❖ 1.相互了解和接受阶段:规则,自我介绍。 ❖ 2.正式活动和治疗阶段:诉说、倾听、讨论、扮演
“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实现各种潜能的方向发 展。” ❖ 3、对人的其他看法 人基本上是诚实的、善良 的、可以信赖的。这些特性与生俱来,而某些“恶” 的特性则是由于防御的结果而并非出自本性。
二)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
❖ 1.什么是自我概念?
❖ 罗杰斯理论中的“自我”概念与精神分析学中 的“自我”含义是不同的,它不是指某种心理发 展的动力,而是指对自己心理现象的知觉、理解 和评价,是个人意识到的自我。
L大O学G生O心理健康与咨询
第九讲 人本主义学派
精神分析论
行为主义学派
2009年 周 晔 教授
心理学流派
行为主义 学派
精神分 析论
人本主义 学派
意义疗法 认知疗法
Company Logo
本堂架构
1
人本主义治疗学派:以人为中心的有关理论
两者不是一样 吗?从头再来。 女士不想跳海 了,从头再来。
改变了态度就 有了激情,有 了激情就有了 奋发向上的斗 志,结果就会 变化。
❖ 清华大学MBA班上有一个女老总,30多岁离婚了, 长得很漂亮,在听课时不知道脑子里哪根神经抽搐了, 对一位40多岁的男老师产生了好感。下课后她对那位 男老师说,你们清华大学有没有40多岁离了婚的男的, 给我的朋友介绍一下。我的朋友跟我长得一摸一样, 也是30多岁离了婚,在私企当老总。
❖咨:所以很小的时候你就懂得,你的情感会招来麻烦 ❖访:每当我刚刚开始要感受到什么的时候,就什么也
没有,或者弄得象一团乱麻。就这样,我认为自 己没有权利感到愤怒,欢乐,悲伤或者随便什么。 我只该做我的事,好好的,不要有抱怨。
❖ 咨:你仍然相信,把你的感受封闭起来,不表露它们,这样更明 智一些。
❖ 访:对!尤其是我相处多年的男友。 ❖ 咨:你的意思是说,你不让他知道你内心的情况。 ❖ 访:呃,我对他会对我的情感有兴趣这一点,太没有把握了。 ❖ 咨:好象他的确不在乎你内心的感受。(在此时来访者哭了)此
刻你感到了某种东西。(来访者继续哭,一段沉默) ❖ 访:我感到好难过,好绝望。 ❖ 咨:你看,现在你能够感受,也能向我谈论它。
讨论思考:
Add Your Text
主辅关系
强调患者治 疗潜能的 内引
Text
1.分析案例中咨询员是如何支持来访者进 感情探索的?
2.来访者中心疗法与其他心理治疗的区别。
❖ 《彼得盘综合症》(长不大的人)
1904年,彼得·潘诞生于苏格兰 作家詹姆斯·巴里笔下,后成为家 喻户晓的童话人物,多次被搬上 银幕。彼得·潘生活在梦幻般的 “永无乡”里,永远也不想长大, 但这毕竟只能出现在童话中,不 能为现实所接受。“彼得·潘综合 征”患者就是现实中的彼得·潘。
成年人面对社会的剧烈竞争和残酷倾轧,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装嫩”,行事带有孩 子气,渴望回归到孩子的世界。但这种心 态如果发展到极端,就会沉溺于自己的幻 想,拒绝长大。这种心理的极端形式被称 为“彼得·潘综合征”,被定性为一种心理 疾病。
2
“我感到,你有很强的 自尊心,但你的自尊是 建立在他人的评价和认 可基础上的,没有别人 的认可,就没有自尊, 这不是真正的自尊心, 是‘他尊心’。你都长 大了,为什么还要用别 人的评价去评判自己 呢?”
3
他带着困惑的表情, 说:“我搞糊涂了, 我一下子说不清楚 “可能因为我老觉 得自己不如别人, 才老跟他们比。”
❖ 孤独感是人的经验的一部分,人产生孤独感是由 于意识到自己无法依赖任何人,自己将成为什么 人必须由自己来决定。孤独感能促使我们意识到 并接受自己的选择。
5.需要他人
❖ 人总是在人类社会中生活,每个人都需要他人, 有与其他人联系的强烈愿望。但在这种愿望的实 现过程中,又会因种种心理不适或障碍而受阻。 因此,我们与别人的关系必须建立在自己独立的 基础上,是给予而不是摄取,否则就会产生依赖, 失去自我,人与人的关系也就只剩下象征性的意 义了。
❖ 人本主义治疗/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相对于精神分析 治疗与行为疗法,人本主义治疗又被称为心理治疗 中的“第三种势力”。
❖ 罗杰斯(Carl R. Rogers),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人本治疗 学派的鼻祖。
❖ 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一、以人为中心的有关理论
教授对9个学生实验
心态具有 多大力量?
曲曲弯弯的小桥(千万别掉下去,不过掉下去也没关系,
底下就是一点水)
试验揭示的原理
鳄鱼
是心态影响能力
一层网
死囚之死(心态影响生理)
Company Logo
[案例分析]
❖ 访:我很难去感受,有时候我搞不清楚我感到的是什么? ❖ 咨:你时常未曾意识到在你心头流过的是什么情感。 ❖ 访:是这样。我相当难以搞明白我正感到什么,更不用说把那感
Company Logo
1.自我意识 人有自我意识,人能置身于自己之外去思考与自己 有关的存在(即生存与发展有关的各种问题)。
2.寻求意义
❖ 探索生活的意义是人区别于其它生物的标志。人能 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有限的,因而要探索、发现和 创造生活的意义。如果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就 会感到空虚和绝望。
❖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以人为中心—— 目标和任务: 1.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认识,使他知道自己现在是 怎样一个人; 2.以后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3.自己在什么程度上有选择自己道路的自由; 4.在进行自由选择时产生了哪些焦虑和困惑; 5.如何寻找自己生活目标,并按目标来完善自己。
关怀的力量
❖ 一个秀才与柴夫/此木为柴山山出
Diagram
秀才与柴夫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生烟夕夕多
Company Logo
❖* 二、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
❖ 一)对人的基本看法 ❖ 1.人的主观性 人所得到的感觉是他自身对真
实世界感知、翻译的结果。 ❖ 2.人实现的倾向 人类有一种成长与发展的天性,
Company Logo
❖ 2.自我概念的形成
❖ 自我概念是在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婴儿早期不能把自己从外部环境中分离出来,以后 在自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通过语言媒介中“我” 的应用,将自己与外部环境分开来,个人开始将自 己作为一种认知对象而加以反映了。
❖ 怎样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呢?这与儿时能否得到 积极的关注有关。
等方式。 ❖ 3.活动结束阶段:约定活动时间。
一女士欲跳海
负性
扭转
正性
一女士漂亮,漫长选 择终于结婚,两年后 被抛弃,孩子也死了 。万念俱灭,选择跳 海,上了一个老头的 船,船开到大海中, 欲跳。这老头怎么和 女士沟通,女士才能 不跳海?
两年前啥样子? 女说,两年前单 身贵族,追求者 很多,没先生拖 累,没孩子烦恼。 现在惨了,既没 先生,又没孩子。
3.自由和责任 人能部分地决定自己的命运,有选择的自由。自 由选择和责任是并存的,人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4.勇气和孤独感
❖ 人是独立的,有采取行动的主动权。人应当有决 定自己存在的勇气,能够把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植 根于自身。
❖ 如果把自己的存在植根于别人的存在,要从别人 那里寻找自己的方向、信仰和价值观,那他就失 去了自我,因而对自己感到陌生,行动也就无所 适从。
❖ 一)来访者中心疗法 1.治疗者的要求 2.患者在治疗初始阶段的心态特征 3.怎样评价治疗效果?
❖ 患者的心态如出现了以下的变化,就标志着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抛掉伪装,认识真实的自我。 ❖ 对经验的开放态度。 ❖ 以自我认同取代他人认同。 ❖ 对生活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
心态力量的实验
❖ 自我的协调一致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
诊疗方法
❖ 迫使他面对现实,走出依赖、等待和幻想的心理陷阱 ,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因为这类人本身想要自由 ,觉得周围的人不信任他,但是他自己幼稚的做法无 法让人放心,所以需要长时间建立责任感。
❖ 有些患者已意识到,表示不喜欢目前和过去的一些依 赖行为模式,但苦于无法改变。
❖ 男老师一听很动心,说,你看我行不行啊?要是我行, 我把婚离了跟她。女士很认真地回答,太麻烦了,我 们要个现成的。开个玩笑。
案例分析: 自视甚高的孩子
我们的成功与失败,包括学业方 面的,都会影响我们的自尊。
❖ 一个夏日的下午,一个又 瘦又高的男孩子走进咨询 室。他带着无助的样子, 说:“老师,别的同学为 什么不喜欢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