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思考・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城市特大城市继续改造与扩张,中小城市迅猛发展。
城市的规模与结构都处在大变化之中。
现代交通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负面了影响:伴随着汽车的增加,交通事故与公害、居住环境的破坏成为极大的问题。
关键词:道路桥梁城市交通
一、城市中的交通问题
1.交通事故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稳步上升和机动车利用程度的增加(人均出行距离),城市屮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左右,发达国家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以上。
此外,还有大量非致命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不但导致了对贵重医疗设施需求的增加,而且使受伤者痛苦不堪。
2.交通拥挤
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堵车,特别是上下班,和放长假时,如五一节,国庆节,寒、暑假等特殊的时段,大多数人都有过“沙丁鱼"的经历。
相对于城市道路网的承载力来说,汽车数量过多, 诱发了交通拥挤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交通拥挤是汽车社会的产物。
在人们上下班的高峰期,交通拥挤现象尤为明显,据统计,上海市由于交通拥挤,各种机动车辆时速普遍下降,50年代初为25km,现在却降为15km左右。
一些交通繁忙路段,高峰时车辆的平均时速只有3—4km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经济的效率。
在不同的城市区域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笔者所在地区学生公寓集中,每天上学,放学,第二节课下课,第四节课下课,下午第五节课,第六节课下课等等,整个麓山南路上以学生流为主,也有不少的自行车流量,加上公交车流,小汽车流,以及少量的拖拉机等农用车辆,本来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拥挤不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儿的车速不是很慢,时常见到公交车呼啸而过,路上时常会发生交通事故。
每年总有人命发生。
但是大城市圈内的汽车道路还在继续建设,汽车数量也进一步增加,道路的建设和汽车的增加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更为严重的交通阻塞。
3.停车问题
车辆并非总处于运动之中。
当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时,就要占据一定空间。
汽车越多,占据的空间越大。
在城市中心区,人多车多空间少,停车场与汽车数量很不相称,停车也最困难。
尽管近十多年来在市区建了许多多层停车场,但仍满足不了停车需求。
很多城市颁布了法令,采取了很多措施,限制在市中心区停车,如罚款或者按停车时间收费等,以控制进入市中心区汽车的数量。
有一些城市制定了“停车一乘车%十划,在市屮心区外围建若干处停车场,汽车司机只能将车停在这些车场内,然后乘公共汽车进入市屮心区。
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解决停车问题。
有学者提岀,应重新认识大型公共交通工具的价值。
美国政府曾在70年代中期制定过一个方案,迫使个人使用公共汽车来代替小汽车。
但很多人认为,这个方案的实施会减少家庭小汽车的数量,从而改变消费模式,减少就业机会。
于是,失业、福利、职业培训和贫困等问题随之出现。
发展公共交通还需要政府大量补贴,其结果将限制解决其它问题资金的流动,或者被迫增加税率。
高税率将使货币从个人手屮分配到政府手里,从而可能造成社会经济体系变化,也增加了政治不稳定性。
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停车问
题仍在探讨中。
4.交通公害
(1)噪声污染。
噪声源主要是汽车的喇叭声,上海市曾对公共交通路线作过一次调查,一般按喇叭次数平均50次/km以上;行使条件较差时达163次/km,平均40次/min。
噪声引起听觉疲劳或听力损伤,严重干扰道路周围居民的睡眠,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2)大气污染。
车辆排放废气种类主要有CO,HC,NOx,SO2, 铅化合物等。
从世界范围来看,排放的氮氧化物的60%, 一氧化碳的78%,炭化氢的50%是由于交通而引起。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中交通所造成的占据了50%以上。
二、城市交通的战略构成
城市道路是指城市范围内的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交通设施,并形成和促进发展城市布局、提供通风、采光空间,作为上、下水道和煤气、电力、通信设施埋设通道的功能。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137—90)的规定,城市道路按其在城市道路屮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道路交通矛盾突出表现在城市,是困扰世界各国城市政府的一件大事,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城市政府能够骄傲地宣称自己已经解决了交通问题。
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者提出和实施了一个又一个方案,但仍然承受着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的巨大压力。
事实上,交通问题决不是一个单纯技术问题,它关系到经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等众多方面,牵扯到诸多利益的协调, 随着观察问题角度的变化,形成了一系列相互矛盾的观点。
因此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很重要,合理协调土地开发与交通网络Z间的关系,明确交通发展目标和整体框架,加强交通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配合关系,打通交通瓶颈发挥系统总体效能等方法,使
得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1.各种等级道路的比例协调
表1我国与美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线路类型
我国有关规范规定
路网密度(km/km2 )
美国有关规范规定
道路里程比重(%)
快速路系统
0.4 至0.5 (0.45 )
7.2%
主干路系统
16.0%
5.0 至10.0 (7.5) 次干路系统
1・ 2 至1.4 (1.3)
20.8%
集流街道系统
(前三项合计44%)
5.0 至10.0 (7.5)
地方街道系统
65.0 至80.0 (72.5)
支路系统
3.0 至
4.0 (3.5)
56%
表注:圆括号屮数值系取上下限的平均值。
美国主干路包括快速路
2.合理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物。
城市中吸引人流的集散点、枢纽点,例如大型体育场、影剧院、游乐场、百货商店,以及铁路旅客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大型工厂等,会引起复杂繁忙的交通运输问题。
因此,在城市总体布局时不要将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过分地集屮,以免造成交通运输和管理上的困难。
在规划设计交通集散的过程屮,应从城市总体交通着眼,妥善处理建筑物的出入口、公共交通的衔接部分、广场停车场地以及周围道路等方面的关系。
3.全面掌握城市客、货流的流源、流向和流量,调整城市交
通运营。
城市交通规划只有同居民的出行活动,与货物在市区的流动规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符合实际需要。
全面掌握城市客、货流的流源、流向和流量,认真做好预测工作,是规划和调整公交路线系统,改善行车组织,提高运营能力的至关重要的工作。
4.合理组织城市交通的运营路线和时间。
做好这项工作,可采取以下措施:
(2)错开职工上、下班时间。
城市职工的上、下班活动,是城市
内部人口流动的基本现象。
其特点是流量特大、时间特短。
高峰时,人流拥挤成团;高峰一过,街道秩序如常。
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上下班的高峰时刻。
可以说解决了城市上下班的高峰运输问题,即解决了大部分城市交通问题。
实践证明,错开职工上下班的时间,通过延长运输时间来降低高峰的峰值,便可缓和上下班高峰时间的交通负荷。
在一些通往城市工厂区的交通干线上,更应采取这个办法来缓解交通拥挤的矛盾。
5.合理布置各种交通市政设施。
重视道路绿化,利用道路两侧的树木和绿地的散射、吸声可以降低噪声。
同时在城市间应保留生态通道,以便各种野生物在城市间往来,有利于生态多样性,减轻大气污染等。
考虑出行困难者(残疾人和高龄人员)的出行,应专门建设各种便利的服务设施。
虽然可以做到以车代步,但是合理的步行者与自行车活动区间是必要的。
合理的修建停车场,可以利用大型建筑物地地下空间建造地下车库,满足小汽车不断增长的需求。
三、结束语
道路是现代社会的血脉,汽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道路基础设施不足或汽车的过度使用,均可能造成现代社会的血脉梗阻,而危及社会的生存;而保守的发展政策一旦造成道路建设滞后,又将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制约。
道路交通需要一个合理的发展程度,这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受制于资金、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对于道路交通来说,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制定是一个协调各方面利益和目标的过程,需要采用现代大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