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复习题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复习题

A 、抨击理学对人的摧残 C 、赞扬理学的积极作用B 、强调“理”大于“法” D 、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复习题(太白中学高20XX 级)、选择题(每题 2分,合计48分)1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A 、法家B 、儒家C 、道家D 、墨家2、一位外国友人问你 “The water can carry a boat ,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是中国 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你的正确回答应是3、“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 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战国时期,提出上述主张的思想家应是A 、庄子B 、墨翟C 、商鞅D 、荀子4、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A 、压制知识分子B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 、完善法律机制D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5、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6、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的学派应是 A 、Li ErB 、Zhuang ZhouC 、Meng KeD 、Xun KuangA .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B.农本思想C.有教无类思想D. 民为贵,君为轻思想7、《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 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8、清代学者戴震说:“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此话意在20、9、关于宋明理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把儒家的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B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C 、 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D 、 认为天理是人与天地万物共同的本原10、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天地为万物之本”11、关于明清之际出现的“工商皆本”思想,下列说法不正确A 、 改变了儒家传统的重义轻利的观念B 、 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C 、 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D 、 动摇了自然经济在传统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 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

这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14、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最早应该出现在A 、春秋B 、西汉C 、唐朝 15、 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前往长安投考太学,他不必 .16、 理学的集大成者和心学的开创者分别是A 、周敦颐和程颐 C 、朱熹和王阳明17、 下列言论,不属.于.. “二程”的思想的是A 、以人为本B 、反对苛政C 、以理服人、为政以德A 、《诗经》B 、《春秋》C 、韩非子》D 、礼记》A、B、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8、 在理与气的关系上,朱熹认为理气一体,但理先于气,这种宇宙观属于 ( )A 、客观唯心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主观唯心主义D 、历史唯物主义19、 我们说王阳明的心学已经走向极端,主要是指这种学说()A 、极力维护君主专制B 、主张意识第一,物质第二C 、主张人们忍耐、顺从D 、完全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C 、 D、 人伦者,天理也”心即理也”A .“心外无物”C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舍天地则无以为道”的是12、 .格物致知B .尊崇道统C .心外无理D .经世致用13、 ( D )明朝准备的材料是( B 、朱熹和陆九渊 D 、周敦颐和王守仁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2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A 、重农抑商的思想 C 、工商皆本的思想22、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 厉行专制。

”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A 秦代B 、汉代2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 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2)指出继孔孟之后,你认为对儒学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两位人物,并分别简述你选 择他们的理由。

(6分)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C.王阳明的“心学”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这体现了他的( 、限制君权的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 () C 、唐代D 、宋代A.荀子、董仲舒B .荀子、 孟子C.商鞅、孟子D 、韩非子、董仲舒24、韩非子、 董仲舒“君子之为学也, 以明道也, 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B.尊崇道25、本专题的主题是: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学完本专题后, 春秋至清代,儒学在各个时期发展变化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C .心外无理D .经世致用1)概述自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20 分)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 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到家学说构成了 2000 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发夹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 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她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 140 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 “诸不在六艺之 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 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上册)2)依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其主要历史作用。

(4 分)材料三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 。

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 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 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 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3)依据材料三分析, “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4 分)材料四 明清时期 ……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伦理,对 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

……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理性,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 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4 分)中国史教程 .古代卷》(8 分)参考答案 : ADBBA ADACA DDABC BDADC CBDD 25、(1 )◎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 加以丰富和发展。

主要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

②秦朝:低潮。

主要原因:秦朝以法家治国, 焚书坑儒” ,儒学遭受打击。

( 3 分)从经济、政治、文化、阶级等方面分析)5 分)③汉代:改造发挥,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主要原因: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政治大一统的需要;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

( 5 分) ④魏晋南北朝:儒学陷入困境。

主要原因:受道教、佛教的冲击。

3 分) ⑤宋明:复兴重建,进入新阶段,。

主要原因:儒学面临困境,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下,士 大夫们努力复兴;唐宋时期,儒、佛、道在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5 分) ⑥明末清初:批判继承。

主要原因: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分析。

5 分) 2 )董仲舒和朱熹。

理由:结合主要主张回答。

(6 分) 26(1 )意义: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出现众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进步。

( 4 分) 2)核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用: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4分) 3)传统儒学及孔孟之道以仁义、礼法、伦理为为核心;两宋 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 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 4分)4)主张:倡扬民族气节, 批判君主专制; 反对空谈理性, 提倡经世致用; 批判宋明理学; 重视工商业发展。

( 8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