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
1.市场菜篮子法
2.结构性失业
3.凯恩斯主义
4.社会优抚
5.变额年金
6.拉弗曲线
7.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8.资产替代效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和功能。
2.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有哪些主要表现。
3.简述养老基金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
4.简述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社会保障原则。
5.试比较当今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种主要类型。
6.职业福利与社会福利有哪些显著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英国等“福利国家”的危机及其改革并分析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
2.评述: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社会保障面临哪些新的问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
1.市场菜篮子法
答:市场菜篮子法又称生活需求法或“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是指根据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所需的物品和服务列出一张清单,然后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出拥有这些物品和服务需要多少现金,由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即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计算方法。
为了真实反映贫困者所需,在确定菜篮子的内容时,需要由专家和群众共同作出决定。
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参差不齐,生活必需品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界定,因而很难进行国际和地区间比较。
2.结构性失业
答: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这种失业的特点是职位空缺和失业者并存,在一些行业中劳动力稀缺(如一些“朝阳产业”),而在另一些行业中却存在着一定量的失业者(如一些“夕阳产业”),这样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赶不上需求的变化,失业就不可避免。
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一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二是由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引起的,三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
平衡而引起的。
与摩擦性失业相比,结构性失业持续的时间更长,再就业的速率更低,同时,其更多集中在一些低劳动技能的群体中,或者是集中在劳动者居住在经济落后而工作机会缺乏的地区群体中。
3.凯恩斯主义
答:凯恩斯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理论思潮: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30多年间,,是工业化国家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国家的重要理论支柱,《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作和“凯恩斯革命”的标志,也是凯恩斯的主要著作,在这本书中,凯恩斯摒弃以前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自动调节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均衡的市场机制这种传统概念,指出资本主义已经丧失了这一机制,因而需要国家调节和干预资本主义经济,否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便不可避免地要灭亡。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和增加公共支出等政策主张,为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通过这种制度来调节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扫清了理论障碍,从而事实上推进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4.社会优抚
答:社会优抚是指军人社会优待和社会抚恤,是指政府或社会对现役、退伍、复员、残废军人及烈军属给予抚恤和优待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优抚具体内容包括:①抚恤。
这是政府对因公伤残人员、因公牺牲及病故人员家属采取的一种物质抚慰方式,包括伤残抚恤和死亡抚恤。
②优待。
优待是指从政治上和物质上给予优待对象良好的物质或资金待遇、优先照顾与专项服务。
③优抚社会化服务。
国家和社会筹资建造服务设施,如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荣复军人慢性病疗养院等。
5.变额年金
答:变额年金保险为年金与变额保险特性相结合的商品,保险公司把收取的保险费计入特别账户,主要投资于公开交易的证券,并且将投资红利分配给参加年金的投保者,保险购买者承担投资风险,保险公司承担死亡率和费用率的变动风险。
对于投保人来说,购买这种保险产品,一方面可以获得保障功能,另一方面可以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得到高保额的返还金。
购买变额年金保险主要可以看做是一种投资。
变额年金保险提供的年金直接随资产的投资结果而变化。
变额年金保险,是专门为了对付通货膨胀,为投保者提供一种能得到稳定的货币购买力而设计的保险产品形式。
6.拉弗曲线
答:拉弗曲线是指这样的一种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
“拉弗曲线”的原理并不复杂,起初它是专讲税收问题的,提出的命题是:“总是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两种税率。
”主张政府必须保持适当的税率,才能保证较好的财政收入。
7.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
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公共产品、垄断、外部影响、信息不对称等。
市场失灵的表现有: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垄断、外部负效应、寻租等。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政府失灵的表现有:政府公共决策失误,政府工作低效率,政府寻租以及政府部门的扩张。
8.资产替代效应
答:资产替代效应是指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它就有可能促使人们减少为预防此类生活困难的发生而提前进行资产积累的需要,也就是说社会保障“替代”了个人为预防生活困难的发生而进行的资产积累,因而减少了私人储蓄。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和功能。
答: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和功能简述如下: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1)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
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社会保障的功能
主要包括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和互助功能。
市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而社会保障就是首选的稳定机制;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再分配手段和宏观调控的工具在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社会保障通过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着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直接促进着某些产业的发展;就互助功能而言,社会保障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分散或责任共担机制。
2.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有哪些主要表现。
答: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按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责任不同,可将社会保障制度分为四种类型: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
其中福利性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理论基础不同
作为国家政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之上的,并受到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历史文化传统影响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福利国家是社会保障分配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产物,其关于社会保障分配的指导思想主要来源于福利经济学。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福利经济学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基础。
保障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德国历史学派和德国政策协会的“国家干预主义”,以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为先驱的旧历史学派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19世纪70年代,由旧历史学派演变而成的新历史学派,进一步强调国家的超阶级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决定作用,主张由国家通过立法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
1873年,由德国新历史学派成立的“社会政策协会”主张实行“社会政策”,强调通过举办诸如社会保障、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以缓和阶级矛盾。
(2)原则、目标、覆盖范围不同
①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目标、覆盖范围
社会保障政策是是实施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的一项主要政策,由相关部门依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