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手册(一)

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手册(一)

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手册(一)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编写第一篇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调控 (5)一、鱼塘主要水质指标 (5)二、水温的测量与调控 (6)三、养殖水体透明度的测定与调控 (7)四、溶解氧的调控 (8)五、p H的调控 (10)六、氨态氮的调控 (11)七、亚硝酸盐的调控 (12)八、硫化氢的调控 (13)九、池塘水色的感官判断及水质调控 (13)十、池塘底质检测与调控 (17)第二篇池塘健康养殖管理 (20)一、清塘消毒 (20)二、苗种投放 (21)三、日常管理 (2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将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

2006~2007年,农业部组织实施《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中的指导思想是:以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创建,以及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和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建设为载体,大力倡导、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方式,引领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转变观念、创新模式、挖掘潜力、提高质量,推进水产养殖业从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增长方式转变。

2008年,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道路,以实现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完善法律和政策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强化养殖业执法和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现代水产养殖业。

水产健康养殖的定义:它是指根据养殖品种的生态和生活习性建造适宜养殖的场所,选择和投放品质好、体格健壮、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质苗种,并采用合理的养殖模式、养殖密度,通过科学管理、科学投喂优质饲料、科学用药防治疾病和科学管理,促进养殖品种无污染、无残毒、健康、快速生长的一种养殖方式。

健康养殖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以有效防治为主的措施,在养殖过程中消灭病原、改良养殖环境的各项理化因子,消除发病因素,使养殖水产品能在无污染的、近似自然的环境下健康生长。

另一方面指养殖出来供人们食用的水产品是健康的、安全的,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检查标准的绿色食品。

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制度。

即“五项制度”和“两项登记”。

1.水产健康养殖“五项制度”(1)生产日志制度。

把生产过程用“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内容包括天气情况、水质情况、生长情况、管理情况等,便于查阅、总结和留证。

(2)科学用药制度。

使用消毒药物、治疗药物要科学,建立一套严格的、切实可行的科学用药制度。

严格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和《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使用渔药,严禁使用禁用药用品行为,供给市场的养殖产品在水产品药残监测中无禁用药品检出。

(3)水产品加工企业原料监控制度。

水产品加工企业,要对所有原料进行质量监控,保证原料的新鲜、不含国家规定的药物残留,原料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标准,确保加工原料的质量。

(4)水域环境监控制度。

对于养殖水源所处的水域和养殖环境进行质量监控的制度,监控的内容主要有土壤、底质、大气和水质。

使养殖环境符合无公害产地的要求,养殖用水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水质标准或无公害养殖水质标准。

(5)产品标签制度。

养殖产品以标签形式进行记录,以明确生产者的责任、保证产品的质量。

内容有单位名称、地址,产品种类、规格,出池日期等。

2.水产健康养殖“两项登记”(1)水产养殖生产记录。

对养殖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内容有池塘编号、面积、养殖品种、饲料品牌和来源、苗种来源、投放时间、检疫情况和检疫单位以及生长和水质情况。

(2)水产养殖用药记录。

对水产养殖用药的情况进行记录,内容有时间、池塘编号、药名、用药量和浓度、养殖生物体重、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症状、处方及处方出具人、用药人员等。

第一篇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调控一、鱼塘主要水质指标养鱼先养水二、水温的测量与调控在鱼类的生存条件中,水温占有重要的位置。

水温不仅直接影响鱼类生存和生长,而且通过水温对水体环境条件的改变,间接对鱼类产生作用。

几乎所有的环境因子都受水温的制约。

(一)池塘水温测量结果与调控1.上层水温高,底层水温低,温差>5℃时温差大,密度差相应增大,形成了分层现象。

使上下水层阻隔,不能对流,底层形成氧债,遇到阵雨或夜间气温快速下降时,上下水层便会急剧对流,导致鱼类缺氧。

2.上层水温低,下层水温高(1)盛夏雨后或在秋天天气由热转冷;或冬天寒潮来临时,导致池塘上层水温低,下层水温高。

(2)容易形成上下水层的快速对流,上层水的溶解氧很快消耗,致使整个池塘水缺氧。

(3)科学使用增氧机,及时消除水体分层,避免形成氧债。

(4)无增氧装置的池塘,可以使用水泵搅动上下层水体。

(二)鱼苗培育水温的测量结果与调控1.水温低影响:鱼苗摄食量下降,不利鱼苗的生长。

调控:安装调控加热器;覆盖塑料棚,提温和保温。

2.水温过高或不稳定影响:易引起鱼苗的消化不良或感冒,鱼苗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鱼病的发生。

调控:增加池水深度。

三、养殖水体透明度的测定与调控透明度是反映池中生物和非生物种类和数量。

意味着池中浮游植物数量的多少的占有值,池中生物量越大,透明度就越低。

非生物悬浮物越多,透明度也越低。

养殖前期控制在25-30厘米,养殖后期通过换水控制在30-40厘米。

(一)透明度的测定(1)选水域:选择无直射光照,水面平稳,没有波浪的水域作为测量地点。

(2)放透明度盘:将塞氏盘缓缓放入水中。

(3)测定透明度:水下恰好看不见盘面白色时,即为水域透明度的合适深度。

(4)记录透明度值:记录水面以下绳子的长度,反复测量几次以求准确。

(二)成鱼池的透明度及调控(1)<20cm:水体太肥,需要增加透明度。

(2)30cm左右:水体肥度适中,不需调控。

(3)>40cm:水体太瘦,可混合施肥。

(三)降低透明度的方法施肥:施肥应在晴天进行。

池水混浊,胶粒过多时,不要施氮肥和磷肥。

(四)增加透明度的方法(1)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每星期换水一次,每次换水20-30cm。

(2)施用化学试剂:施用生石灰、漂白粉、明矾等化学制剂,杀死或沉降部分藻类。

四、溶解氧的调控溶解氧在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性,除了表现为对养殖生物有直接的影响外,还对饵料生物的生长,对水中化学物质存在形态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又间接影响到养殖生产。

鱼类为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不断呼吸。

其呼吸耗氧速率与各种内因(如种类、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性别、食物及活动强度等)、外因(溶氧、二氧化碳、pH、水温等)有关。

水中溶氧含量偏低,虽未达到窒息点,不会引起鱼类的急性反应,但会引起慢性危害。

鱼、虾就会游向水面,呼吸表层水溶氧,严重时吞咽空气,这一现象称为“浮头”。

溶氧量低还会影响鱼虾的摄饵量及饵料系数,如果养殖鱼虾长期生活在溶氧不足的水中,摄饵量就会下降。

溶氧量低也会增加养殖鱼的发病率。

如鱼长期生活在溶氧不足的水中,体质将下降,对疾病抵抗力降低,故发病率升高。

在低氧环境下寄生虫病也易于蔓延。

溶氧量低将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在鱼虾孵化期,胚胎对溶氧要求高,如果溶氧不足易出现畸形,甚至引起胚胎死亡。

溶氧偏低可使毒物的毒性增加。

此外溶氧过饱和度太高又会引起气泡病。

五、pH的调控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如果pH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对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的溶氧状况,妨碍鱼类呼吸。

如果pH值过高,鱼类生活在酸性环境中,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强度降低,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而且鱼鳃会受到腐蚀,使鱼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耗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较高,但鱼会浮头,造成缺氧症,还会使鱼不爱活动,新陈代谢急剧减慢,摄食量减少,消化能力差,不利于鱼的生长发育。

六、氨态氮的调控氮与养鱼生产关系极大,它不仅是水体中藻类必需的一种营养元素,也是较常见管理施工精品卓越创造未来的一种限制养鱼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常量元素。

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对鱼类的毒性较强,会使鱼类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降低,而造成鱼类慢性中毒,抑制生长。

七、亚硝酸盐的调控NO 2- 在浓度较低时,会造成养殖动物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种疾病,被视为鱼类的致病根源;NO 2-的长期作用则表现在抑制生长、死亡率上升、破坏组织器官,如随着NO 2--N 的浓度上升会出现鳃内污浊物增多,鳃肿胀、粘连、上皮层增厚等现象,使鱼体内自由基过氧化物增多,抵抗能力下降,导致代谢混乱,生理功能失调;另一方面也可能破坏血浆中的血蓝蛋白,从而失去携氧能力。

多数研究认为,NO2-致病的最主要原因在于NO 2-进入血液后,直接与血红蛋白反应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减少了血的氧气输送,对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造成生理缺氧,产生危害。

八、硫化氢的调控在缺氧水中有硫化物的积聚会产生硫化氢。

在硫化物的三种形态中,以H2S毒性最大,它对许多水生生物都有毒。

pH降低硫化物毒性增大。

九、池塘水色的感官判断及水质调控水色是池塘中浮游生物种类的反应,特别是不同的浮游植物反映出不同的水色,人们常借此来判断池水中浮游生物的大致组成和数量多寡,继而推断水质的好坏,以确定调节方法和措施。

一般良好的水色是淡黄绿色或浅褐色,且有新鲜清晰感。

褐色水体以硅藻为主,淡黄绿色以绿藻为主。

有时是黄褐色、有硅藻和绿藻同时存在,给养殖者以肥而爽,活而嫩的感觉。

水色优劣的辨别与调控见下表。

养水先改底十、池塘底质检测与调控池塘底质不仅作为养殖用水水池、各种化学物质的储存库,还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栖息地以及营养素再循环中心。

池塘底质的恶化对水生生物可以产生严重的危害,而且这种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间接的,底质通过影响水体的各种营养素浓度,影响浮游植物的产量,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到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养殖品种为依赖于天然饵料生物的池塘中,并且植物还是大多数池塘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最终可以导致养殖产量下降。

(一)池塘底质的检测方法与改良措施1.底质为壤土特点:保水保肥,透水性和透气性适度,有机物分解较快,营养物质不易流失,是最好的底质土壤。

措施:不需改良2.底质为沙质壤土特点:透水性和透气性好,有机物分解较快,但保水保肥稍差,是比较理想的底质土壤。

措施:不需改良3.底质为黏土特点: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透水性和透气性差,易混浊,不利于有机物分解,导致淤泥过厚。

措施: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沸石粉等改良剂改良;冬季清塘后让池底接受日晒。

4.底质为沙土特点:土质疏松,沙土保水、保肥性能差,必须进行改良。

措施:可在塘底和边坡上用三合土铺垫,形成保水层,以防漏水。

(二)池塘底质的酸碱性与改良1.pH:小于6.5原因:淤泥中有机物在嫌气和厌气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发酵产生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