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学经典导读

中国文学经典导读




文 学 的 抒
第 一 讲



传统的“反映论”
• 《论语》: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
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兴, 启发鼓舞, 教育功能。 – 观, 考察认识, 认识功能。 – 群, 群体教育功能,交往功能。 – 怨, 讽刺社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中国文学经典导读
主讲人:王晓骊
作业1:课程心得
• 要求:
– 对课程中的某一讲深有体会、别有会心,或者有不同
意见,写一篇心得体会或商榷质疑,需有理有据。
– 作业必须注明哪一讲,字数800字以上,无上限。 – 原创。 – 上交方式和时间:第14周以前。电子版以附件方式发
至zgwxs2018@,文件名必须“学号+姓名+ 课程心得”。
李颀《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诗歌的抒情方式:形象性
• 赋、比、兴
– 赋:平铺直叙,铺陈。 – 比:类比,比喻。
形象性
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形象性
有关《雨巷》的评价
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 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 “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 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 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 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 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 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诗歌中的抒情
•诗歌的情感内容 •诗歌的抒情方式
亲情与爱情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 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 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 松冈。
蝶恋花 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 不与离人遇
睡里销魂无说处 觉来惆怅销魂误
悲生命之短暂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羊公碑
•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实荆襄时,“每风景必造岘山,
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太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
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伤悲。’”及羊祜卒,襄阳
百姓建碑于岘山,见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曰堕泪碑。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苏轼《永遇乐》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王羲之《兰亭集序》
伤家国之多难
杜甫《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
如果艺术的目的被窄狭化为教益,上文所说的 快感、娱乐、消遣就被看成本身无关重要的东西了, 就要附庸于教益,在那教益里才能找到它们的存在 理由了。这就等于说,艺术没有自己的定性,也没 有自己的目的,只作为手段而服务于另一种东西, 而它的概念也就要在这另一种东西里去找。在这种 情形之下,艺术就变成用来达到教训目的的许多手 段中的一个手段。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 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桂殿秋》朱彝尊
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 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 各自寒。
结论
• 文学首先是审美的,然后才是功利的 • 文学首先是个人的,然后才是社会的 • 文学基于现实,邻于理想
• 西皮流水中的张火丁非常安静,她待在某一个只有她自己
知道、只有她一个人到得了的地方。(刘丹青《青衣张火 丁:柔弱者的胜利》)
李煜《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 阁龙楼连霄汉,琼枝玉树作烟箩,几 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 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 泪对宫娥。
《菩萨蛮》韦庄
件方式发至zgwxs2018@,文件名必须“学号+姓
名+读书报告 ”。
(一)《诗经》导读 (二)《楚辞》导读 (三)《左传》导读 (四)《战国策》导读 (五)《史记》导读 (六)《世说新语》导读 (七)杜甫诗歌导读
(八)苏轼诗词文导读 (九)辛弃疾词导读 (十)《窦娥冤》导读 (十一)《红楼梦》导读 (十二)鲁迅小说导读 (十三)曹禺戏剧导读
“丁香结”
形象性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代赠》李商隐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 接天流。
——《浣溪沙》李璟
总结:“诗缘情而绮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秦风)
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 史传中的情感表达 • 散文中的情感表达 • 小说中的情感表达 • 戏曲中的情感表达
思考:
• 有人认为中国文学长于抒情,叙事文学的发展
相对落后,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
• 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对于今天大多数人的就
业或者职业发展似乎没有直接关系;很多人也 放弃了对于文学经典的阅读,你是否认同“文 学已死”的观点?请详述理由。
•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
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
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形象性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形象性
李叔同《握别》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 笛声残, 夕阳 山外山……
➢ 特点:强调文学的政教功能 ➢ 后果:文学的功利性目的与非功利性本质
的内在矛盾
➢历史价值取代文学价值 ➢政治功能取代审美功能
秦观《法律》(节选)
• 惟其纯用诗书,故三代享国安荣而历年长久;惟其纯用法律,
故秦危辱而亟绝;惟其诗书法律杂举而并用,迭相本末,递 为名实,故汉唐之有天下,虽号长久,而安荣之日少,危辱 之日多,仅免亟絶而已。盖诗书者,所以崇德其事皆孝弟忠 信,人之所欲者也。而安荣长久,人之所欲者也。而法律所 以制奸,其事皆鞭笞斩艾,人之所恶,欲以报所恶之雠者也。 以所恶之术,报所恶之雠,亦其理之然哉?贾生曰:“今或 言礼谊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商、周、 秦事以观之也?”呜呼!若贾生者可谓知治体矣。
作业2:读书报告1篇
• 要求:
– 对课程涉及的经典选择1部进行阅读,撰写800字以上读书报告。 – 读书报告必须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 读书报告必须包括但不限于:
• 本书的主要内容 • 本书在文学上的创新和文学价值 • 我的收获或我的理解
• 上交时间和形式:第16周(12月30日)以前电子版以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