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常儿童的鉴别和培养

超常儿童的鉴别和培养

附件1《超常儿童的鉴别和培养》之读后感胡星杰超常智慧教育培训中心校长胡青改鉴别至1993年9月,北京八中超常儿童实验班,已经招收了五届学生,其中,有三届学生已毕业。

由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料,我们开始着手对已招生的五届学生和三届毕业生的教育问题进行研了究总结。

《超常儿童的鉴别研究》一文,就是这项研究的成果之一1。

据此,在少六班招生时,我们就充分利用了这些研究成果,对鉴别方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

(1)、根据MSA T测验成绩在少一、少二、少三中均与多学科、多次学习成绩显著正相关的事实,我们请专家编制了数学能力测验,这项测验与十七项认知、学习成就、个性、心理健康、学习能力、学习适应性、亲子关系方面的测验一起,作为因子,分析它们对入学后每一次期中、期末各学科考试成绩影响的权重大小,这项测验的权重始终位列前矛,总共进行了80次分析,其中,此测验权重占第一位的有5次,占第二位的有27次,占第三位的有29,占第四位的有8次。

(2)、研究表明,学生的语文水平,特别是听课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和他们学科学习水平关系密切2。

我们设计了考察听力、记忆、归纳、表达的语文复试。

经少六、少七两届鉴别实践和改进,这项测验试题已证明达到了原设计的要求,对学习成绩影响的权重,位于诸多因素的前矛。

对少八班总共进行二十四项分析,其中,语文复试占前三位的就有8次。

(3)、少六入学复试时,二百名考生都请王文英教授做了超语文背景的综合认知能力测验、神经类型测验,当时,测验成绩未作为筛选指标。

但经过四年教学实践发现,综合智力测验成绩,对学习成绩影响的权重始终位列前矛,对其进行80次分析,其中占第一位的有35次,占第二位的有33次,占第三位的有6次。

神经类型测验占第二位的有1次,占第三位的有22次,占第四位的有39次。

(见附件一)从少六开始,我们的鉴别方法已有所改进,这使招生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少七、少八智商平均分别达到133和130,而少五31名97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平均智商是119,少六是125。

(见表一)表一.研究学生因材施教因材评价教书育人,要研究教材、研究教法,这个观点早已成为共识,这件事,校长教师都抓得很紧,办法也多。

然而,“要研究学生”,这个观点叫得就不那么响,实行起来,办法也不那么多。

其实,研究学生这件事,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要实现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学生的现状;研究学生不断变化着的情况;研究学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问题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一切都是教好学生的基础工作。

一、学情调查及其方法开展学情调查,是研究学生这项工作的第一环。

学情包括智力、神经类型、个性、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心理健康、动机水平、亲子关系等。

这些调查,能否客观真实反映学生的情况,关键是调查者能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我们做调查前,耐心细致地向学生讲明做这项工作的意义的要点:不作为评语的依据,不反馈给家长,只作为研究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一种资料。

非智力方面的调查工作在入学半年以后开始,因为刚入学的孩子,有半年试读,心理状态决定其难以真实反映情况。

上述调查结果,包括入学时进行的智力、知识方面的测验,都不向学生公布。

智力测验用苏州大学编制的一般认知能力测验,这项测验属于超文化背景的测验。

神经类型测验用苏州大学编制的80.8测验。

用“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问卷”(简称CA—NPI)测量学生个性。

学习适应性测验(AA T)、学习能力诊断(F A T)、心理健康(MHT)、动机水平(MAA T)、亲子关系(PCRT)五项测验均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教授主持编制。

还请王德堃教授做了脑象图检测。

前两项测验在入学试读时进行,没有作为选拔依据。

CA—NPI测验入学半年后做。

AA T、F A T、MHT、MAA T、PCRT、第一年做一次,第三年末做一次。

其中PCRT 均由孩子、父亲、母亲分别用不同的试题进行。

要使孩子有一个接受教育的良好心态,随时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对不良情绪及时化解,十分重要。

我每天最早到校,把第一个见到每个孩子,观察每个孩子的情绪作为自己的“早课”。

特别是那种造成孩子情绪容易变化的事情发生前后,尤其要上好这一课。

一天早上,一个孩子进教室,把书包摔在桌上,一脸不高兴,我猜准是与父母闹别扭了。

早操前,几句话就化解了他的不愉快。

这类学情,要随时把握,及时对策,不可两眼一抹黑。

观察随时发生的学情和系统的学情调查相结合,加上家长们提供的情况,大致可以把握学情,做好班主任工作就有了基本保证。

二、学情分析方法教育统计分析方法多为建立在线性代数基础上的方法。

实际上,教育过程及其结果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不是平面线性关系。

因此,用现有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教育过程中众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往往得不到有价值的结果,或者得到的结果无法解释。

我们采用了郁明谏教授创制的AGS系统分析软件(后经改进专门为教育用为AGES软件),用上述测验得到的数据、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即时跟踪评价、诊断学生发展的短线限制因素、并预测学生的发展趋势。

经四年的实际应用,我们对AGES系统提供的各个数值的教育学意义有了明确的理解,并把这些理解用于指导教育实践,得到很好的效果。

这些数值包括协调系数、相关系数、权重系数等。

协调系数:表示一类与某一个具体教育目标有关系的因子相互之间形成的有机结构与该目标之间的关系,协调系数最大为“1”,协调系数大可表示结构与目标之间关系密切;也说明结构充分发挥了其功能,取得了较大的目标效果。

相关系数:代表一类因子形成的结构与目标结果形成的关系,相关系数大小达到显著程度,说明这类因子形成的结构已经成为影响结果形成的主要矛盾。

权重系数:若干因子组成的结构中每个因子对目标形成影响大小由该系数代表,权重系数大于“1”的因子为主要影响因子,影响大小依权重系数大小而定。

三、各类因子结构与学科学习成绩协调分析结果将各类因子形成的结构与学科学习成绩做协调分析。

全班平均协调系数的大小表明各类因子结构与总体学科学习成绩关系密切程度;学科学习成绩协调系数的大小,还可以说明各学科教学发挥各类结构功能程度的水平。

做这种分析的各类因子有:学习适应性、心理健康、个性、入学初试和复试、一般认知能力、神经类型、父子关系、母子关系。

图一、图一表明,学习适应性、个性、初复试成绩、一般认知能力、神经类型与语文学习成绩关系较密切,作用于语文学习的程度和本身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

其它三项的情况与之有很大的不同。

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与语文学习成绩关系不稳定,并且不够协调。

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的关系,初中较高中密切些,但很不稳定。

图二.图二说明学习适应性、个性、初复试成绩、一般认知能力、神经类型与数学学习成绩关系较密切,作用于数学学习的程度和本身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

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初中阶段与数学学习成绩关系较高中密切,但很不稳定。

高中阶段,关系密切程度降低,但影响程度较稳定。

图三.从图三可以清楚看到学习适应性、个性、初复试成绩、一般认知能力、神经类型与英语成绩的协调系数较大,而且渐趋稳定,说明从总体上看英语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

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初高中之间无明显差异。

心理健康与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和与语文数学的关系类似。

图四.从图四可以看出学习适应性、个性、初复试成绩、一般认知能力、神经类型与物理协调系数较小且不稳定,其大小变化趋势与父子关系协调系数变化趋势非常一致,母子关系初中第二年,与上述五项变化趋势相反。

物理成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很不稳定,很不协调。

图五.化学成绩和五类因子结构的协调系数的关系,与物理相似;母子关系协调系数大小变化趋势与之很一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比较稳定。

以学习成绩为目标,学习适应性、个性、初复试成绩、一般认知能力、神经类型等五类因子结构与学习成绩的协调系数大小表明,这五类因子与学习成绩关系密切。

协调系数大小和变化起伏的情况表明,发掘学生的潜力还有余地。

亲子关系、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协调系数大小变化趋势表明,这些因素对充分发挥潜力是制约因素。

将各学科与上述各类因子共同组成的结构做协调分析,少六班与少五班比较,列表如下:表三.少五、少六相差两年,表三中每一列均是同年级同科目学习成绩与相同因子结构的协调系数,从表中数椐可知少六多数情况下,高于少五。

高考数学和总分,由于两年分值相差很大,做协调分析时又未作相对得分处理,故少五大于少六。

从两个班比较的结果可以得出明确结论:提高学习成绩,还有很大潜力。

我们在接少六班之前从观察和经验中已经有这样的看法:加强管理,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培养责任心方面下工夫,少儿班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有很大潜力。

如今,实践证明了这个想法,协调分析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个判断的正确性。

四、因材评价促进所有学生充分发展我们已经多次阐明,用学习成绩排名次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只能是少数学生得到发展,而多数学生的发展要受到限制,甚至还会严重损害一些学生的发展。

协调系数可以反映学生在其自身基础上发展水平。

打个比方,把一堆木头加工成容器,容器的容量大小,不但要看这堆木头的总重量,还要看木头的形状、质地、加工性能等因素,加工者的技术,设计水平,加工方法,也直接影响这堆木头的充分利用。

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好比一堆木头制成的容器的容量与理论上这堆木头可以制成容器的容量的比。

协调系数则是学生在本身基础上,实际获得的成绩和在此基础上能够获得的成绩的“比值”。

当然协调系数的计算方法要复杂的多。

我在少六班任班主任的四年中,用协调系数评价学生,其基本出发点就是:因人、因材评价,使每个同学获得的学习成绩,有一个合理的比较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自己可能达到的水平。

表四是某学期四门学科考试成绩排名和以入学时智力和知识因素为结构的相应协调系数排名。

从中可以看到不少学生两项排名不一致、或很不一致。

协调系数排名更能反映一个学生综合的情况,协调系数排名高,说明学生在这个群体里,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发挥的好,也说明该生影响学习的各因素之间关系和谐,学生发展状况良好。

用协调系数评价学生能鼓励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充分发展。

协调系数名次高于成绩排名的学生,属于非智力因素较好,因而智力潜力发挥好的学生。

那些某门学科学习成绩排名高于协调系数排名很多的学生,四年发展的事实证明,他们这门学科学习成绩起伏的,不稳定。

原因往往要到非智力方面去寻找。

四年以后,他们中的多数改变了这种状况,这是我们特别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辅导的效果。

表四.表四是入学之初,各学科协调系数排名和学科考试成绩排名,从中可以看出,有不少学生两类名次很不一致的情况比较普遍。

表五是与表四同样的结构与高考成绩的协调系数排名和高考成绩名。

多数学生两种名次相当,表明这个群体中的多数个体,到毕业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