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
.
14
.
15
为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必须做好健康教育宣传,提高 对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视程度,普及防 治知识,使居民明白如何预防、何时开始预防此病的 发生。男性5O岁以后、女性绝经期后就应及早检查骨 密度
.
16
.
17
骨质疏松的预防
⑴日常饮食多元化:(800---1200mg/d)、(黄 豆367mg/100g、豆腐277mg/100g、虾皮 2000mg/100g、海带1177mg/100g、木耳 357mg/100g、紫菜343mg/100g、黑芝麻 800mg/100g、扁豆1167mg/100g)
腰背部疼痛患者使用护腰
局部红外线理疗,热敷
必要时药物止痛
.
20
用药护理 饮食指导
指导安全正确用药,告知目的,副 副作用。 对用药者应定期检查,包括尿液钙
检查、雌激素检查等。 增加食物中钙的摄入量;奶制品,
连壳的小鱼、小虾等。
.
21
防止骨折
变换体位时动作应缓慢 进行走步训练 环境宽敞明亮,地板应防滑 床tal radius fractures, DRFs)
在骨质疏松人群中较为常见,由于骨质疏松性 DRFs往往表现出干骺端骨小梁的缺陷或力学无
效,因而增加了骨折的不稳定。考虑到老年人 预
期寿命的逐年增加,正确诊治此类骨折的重要 性
也日益凸显
.
1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 的并发症,可引起严重的腰背部疼痛和脊柱不
稳,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往治疗采取卧床休息或传统手术治疗。卧床 休息一般为8~10N周,然后佩戴支具下床4~8 周。此类方法需长期卧床,而卧床不仅加速骨
量丢失,易并发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及褥疮
等并发症,同时又增加了再骨折的发病率。
近年来兴起的球囊扩张经皮椎体成形术(PKP)
是治疗此类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
13
PKP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椎体骨折进行固定,加强伤椎 的耐压强度,以及骨水泥固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破坏 周围神经末梢,从而缓解疼痛。
(1)骨水泥在凝固过程中产热,此时的温度可使椎体痛 觉神经末梢坏死,从而达到消除疼痛的作用。
(2)液体状态骨水泥的注入使骨水泥和椎体内的骨小梁 相互交错,起到加强作用,减少了椎体内微骨折的发 生
➢ 遗传与基因
➢ 其他 酗酒、吸烟和咖啡因大量摄入
.
4
骨质疏松的分型
(绝经后骨质疏松)雌激素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
质疏松)
I型 Ⅱ型(老年退化性骨
(二)继发性骨质疏松(如血液病、胃溃疡、甲亢)
.
5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骨痛、肌无力
骨质疏松
身高变矮
脊柱侧凸、驼背畸形
.
6
诊断
临床表现 X线检查 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骨密度检查(BMD)被认为目前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
.
22
心理护理
解释发病原因,取得信任,让其 配合治疗及护理 鼓励表达自身感受 教会正确的活动方式 鼓励家属和朋友给予关心支持
.
23
.
24
谢谢!
.
25
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
.
1
骨质疏松(osteoprosis,OP) 是一种以低骨量
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 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为国际骨质 疏松日。
.
2
.
3
病因
➢ 内分泌因素(雌激素、降钙素的缺乏,甲状旁腺激素 的高)
➢ 营养因素(钙摄入过低或钙吸收不足) ➢ 与运动相关 绝对卧床>2周就会发生
准 其它 CT、 MRI、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
.
7
.
8
(1)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 (2)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 (3) 定量CT(QCT) (4) 超声波测定法
.
9
骨质疏松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暴力即可发生骨 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柱,髋部,桡骨远端。
.
10
髋部骨折是各种老年病引起的最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 一种并发症,大部分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髋部骨质 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了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发生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的概率较高, 大约占到全部患者的20%~40%
适当运动、合理膳食、补充维
D(5ug/d)
.
18
含钙高的食物有:豆奶、豆腐、鸡蛋、虾、白菜、芹菜、
紫菜、红萝卜等都是含较多钙质的食物,平日应多摄取。
多进行户外运动:运动时晒太阳更有利于钙的吸收。
良好生活习惯保持骨骼健康:告别烟、酒、咖啡、汽水
.
19
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
疼痛的护理 卧硬板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