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区域地理专题复习之东北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专题复习之东北地区

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之东北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广东卷(新课程))图5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

读图5回答17——20题。

17.①、③、④、⑤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
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
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
原、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
古高原、黄土高原
18.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
B.700千米
C.400千米
D.1400千米
19.L 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
际距离约为()
A.50千米
B.100千米间
C.300千米
D.500千米
20.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30.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2013高考题北京卷)读图1,回答第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2福建高考)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图3 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5~7题。

图 3
5.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6.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7.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A.计算机网络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2013高考题四川卷)(26分)图6和图7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6 图7
(1)选择图6和图7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6分)
(2)据图6和图7,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10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1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