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的复习(推荐5篇)1.区域地理的复习第1篇(一)位置:范围位置:地处内陆,距海较远,“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范围:包括五个国家,与我国相邻的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二)自然环境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主要平原为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湖泊河流多内流河,内流河有阿姆河、锡尔河、外流河?额尔齐斯河湖泊多为内流湖,有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
作用:这些河流为中亚的工、农牧业生产发展提供水源(三)经济农业:分布:西部、北部灌溉农业为主,中部、南部畜牧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棉花仅次于中国、美国、畜牧业?细毛羊、羔皮羊为主工业:采矿业、加工工业、冶金、军事工业较发达2.区域地理的复习第2篇第一、推出区域地理复习模式,便于全体学生复习归纳总结。
一、自然地理特征。
复习的思路与内容是: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土壤特征和矿产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在复习世界区域地理时,对土壤特征一般不作分析。
(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区域的位置和地形,往往决定这个区域的气候特征,而区域气候和地形又往往决定区域的水文和植被,水文和植被往往决定区域土壤的形成)二、人文地理特征。
复习的思路与内容依次是:农业特点、工业特点、人口与城市特点。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看似简单,但复习时掌握复习方法,理清复习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加强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联系。
例如,用南亚季风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南亚西南季风进退对南亚农业的影响。
在复习东南亚地理位置时,一定要结合板块知识,巩固东南亚多火山、地震、滑坡、海啸多发的原因。
用风带、气压带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南部分布广泛的原因等等。
又如东亚季风气候显著,要注意知识的联系与高考要求的连接----⑴季风气候的特点,⑵为什么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⑶东亚季风气候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
完成这一点,在提前布置的情况下,班内的优秀学生,能完成这一点,并在班内介绍、推广。
第三、每个区域考纲要求重点不一样,操作时应有侧重。
在复习区域地理时,注意每个区域往往有一两个重点。
如东亚日本气候及风性及海洋性特点。
东南亚位置,特别是板块中的位置,和东南亚地形特点及其成因是重点。
又如非洲的气候在赤道南北两侧对称分布及其成因等是重点。
欧洲海洋性气候及其成因等都是区域地理重点。
完成这一点,应由教师主导操作。
另外,在以主要国家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区域地理中,区域的概述复习为辅,国家地理知识重点。
例如东亚概述部分:第一,对东亚每个国家做一两句介绍。
蒙古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朝鲜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
第二、季风气候显著。
但日本是东亚地理复习的重点。
第四、在区域地理总结时,注意区域地理知识的类比和综合。
例如,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有好几个区域都有三地形区,北美自西向东纵列分布着三大地形区,南美和它相似。
澳大利亚也有三大地形区,也是自西向东纵列分布着三大地形区,只是山地在东面。
其实,俄罗斯也存在着三大地形区,印度存在着三大地形区。
又如,东亚的季风和南亚的季风成因也可以进行类比等。
通过类比和对比,便于学生巩固掌握。
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往往能揭示许多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自然地理要素的总和,人文地理知识和自然地理的综合等等。
日本为大纲规定的八个专节之一,我们用前面介绍的复习思路与方法指导日本地理特征的复习。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⑴位置特征:a(板块中的位置)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b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是个群岛国家(多港湾)。
c经纬度位置。
3.区域地理的复习第3篇方法1 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分析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品质、分布状况、资源搭配状况以及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
显然,优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资源组合和地域组合条件对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
如美国东北部、我国的辽中南,既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对钢铁工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从而形成重要的钢铁工业区。
(2)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如英国、日本有便利的海运条件,促进了本国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使之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3)人力资源状况: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力资源成为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决定因素。
如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却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依靠的便是其丰富而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4)科学技术水平: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动力。
一个地区的科技越发达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5)其他因素:如国家政策、市场、国际环境等方面典例展示: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企业孵化器又称为企业创新中心,是通过提供一系列创新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和促进新创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经济发展手段或企业运作形式。
近年来,广东省围绕人才强省建设,实施了“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积极出台各类孵化政策,全力推动孵化器发展,截至20XX年底,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781家,孵化基金总额为120亿元。
下图示意广东省企业孵化器数量分布情况。
(1)简述广东省企业孵化器的分布特征。
(2)分析广东省发展企业孵化器的区位优势。
(3)提出广东省推动企业孵化器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
【答案】(1)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珠三角,粤东、西、北地区少。
(2)地处中国大陆南端,毗邻港澳,改革开放早;经济实力雄厚,市场化程度较高;政府积极引进人才;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3)完善孵化培育政策,优化服务平台;加大资金、科技投入,走专业化道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接轨等。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分布图的判读能力,注意要描述全面,既要指出总体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又要点明分布的极值区(密集区、稀疏区)。
(2)广东省发展企业孵化器的区位优势分析要参考工业区位分析与广东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从位置、市场、劳动力、政策等角度入手具体分析,如该地处于中国大陆南端,毗邻港澳,改革开放早,政策优惠早实行;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政府积极引进人才,创新创业氛围浓厚,这些都是广东省发展企业孵化器的区位优势。
(3)本题考查新生地理事物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应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孵化器的特点,借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措施,从加大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分析。
方法2 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比较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区交通拥堵,地价升高,环境污染加剧,人们对改善市区环境质量的呼声增高,轴承企业向郊区交通便利的地方扩散布局;能源对轴承企业的影响较小,故选A。
销售企业、信息中心、研发中心对市场、信息获取速度、人才等要求较高,且对环境、交通的压力较小,应该布局在市区;生产企业占地面积大,郊区地价更加便宜,故而生产企业部门应该向郊区扩散,C正确。
故选C。
方法3 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和三角坐标图等形式。
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1)结合三大产业的构成,判断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较高,发达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
(2)结合不同年份产业的构成,判断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
(3)结合产业的变化特点,分析其成因。
产业结构变化原因及采取措施分析思路(1)根据结构变化推测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①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一般是由于区域工业化的发展,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②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一般是区域工业化高度发展引起的,在此发展模式下社会经济发展一般不平衡。
③第三产业比重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小。
该区域一般是城市化水平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
(2)根据产业结构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①针对第一产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一般是因地制宜发展当地工业,当地工业发展主要考虑资源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利用优越地理位置发展的加工、物流产业等。
②针对第二产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一是调整产业结构组成,产业类型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是在城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的服务质量。
典例展示: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桥隧式跨海通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由中央以及粤、港、澳三地政府斥资七百多亿元,它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20年,比目前世界跨海大桥普遍使用寿命长20年。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图。
(1)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2)预测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珠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答案】(1)总体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低;广州、深圳、东莞以第三产业为主;佛山、惠州以第二产业为主;珠海二、三产业较均衡。
(2)大桥建成后,加强珠海与香港联系,使珠海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三产业比重高,总体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低;其中广州、深圳、东莞以第三产业为主;佛山、惠州以第二产业为主;珠海二、三产业较均衡。
(2)大桥建成后,有利于港珠澳经济一体化,加强珠海与香港联系,拓展城市经济腹地,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使珠海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方法4 产业转移解题方法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1)要注意抓住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转出”,二是“为什么转入”,也就是产业转移转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2)要注意抓住两类地区:一是发达国家转出区和发展中国家承接区,二是经济发达的转出区和经济落后的承接区。
(3)明确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转出的产业类型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国家转出的产业还有一部分是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
(4)明确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转出区是追求最佳区位,获取最大利润;承接区一般是将区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地缘优势等转化为经济优势。
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一是要从产业转出区和产业承接区两个角度回答,二是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
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抓住核心。
4.区域地理的复习第4篇排除法排除法是指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根据现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定,余下的一种就是正确答案。